鼻咽癌的鼻咽部就像“人體交通要道”,平時我們不太會注意,但這里一旦出現異常,影響可能波及呼吸、進食甚至聽覺。 經常有人在早晨醒來時,打噴嚏時吐出帶點血絲的鼻涕,或者吸鼻后發現鼻腔深處黏稠中夾著淡淡血色。很多人以為天氣干燥、上火、只是小問題,其實這種“回吸性涕血”有時是警示信號,尤其是出現得頻繁或長期不愈。 有位46歲的男性,經常早上咳出帶血絲的黏液,本以為只是鼻毛扎破,過了一月未見好轉,隨后還覺得耳朵悶堵。后來檢查發現正是鼻咽部的異常組織導致的回吸涕血。這個例子也提醒我們,鼻涕反復帶血,應及時到耳鼻喉科做檢查。 鼻咽癌的早期變化往往像“小麻煩”,比如單側鼻塞、輕微耳悶、不明原因的頭部沉重感。到了后期,一些更明顯的癥狀才會出現。此時,這些信號往往比鼻塞更難被忽視。 這些癥狀的共同特點之一,就是發展得慢、變化不大,很容易讓人放松警惕。不過,如果存在上述問題而又沒有明顯感冒等原因,建議盡早咨詢耳鼻喉專科醫生。 鼻咽癌最“狡猾”的地方之一,就是它早期不容易被發現,所以,篩查和及時檢測變得非常重要。其實,專業的耳鼻喉科檢查不會很復雜,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40歲以上或者家里有鼻咽癌病史的人群,出現回吸涕血、持續頭痛、耳悶等信號時,應主動去醫院做篩查。定期篩查,得到早診斷的機會,治愈率也會明顯提高。 一旦確診為鼻咽癌,不意味著生活就失去了希望。現代醫學在這方面進步很快,治療手段正變得越來越高效和個性化。 更好的醫療設備和藥物也讓副作用逐年減少,比如新一代調強放射技術能準確避開周圍正常組織,提升生活質量。 其實,鼻咽癌的發生和免疫力、日常飲食、家族遺傳等多個因素相關。主動提高身體抵抗力,合理飲食,對降低鼻咽癌的風險很有幫助。這里不是列舉什么食物“不能吃”,而是重點講講哪些習慣和飲食是健康有益的。 最后,心理健康同樣重要。家人支持、朋友鼓勵,加上合理飲食和適量鍛煉,讓康復和預防之路更順利。 鼻咽癌的發生不是偶然,其中既包括一些先天基因上的“漏洞”,也有生活環境、微生物的影響。對于風險這一塊,其實和預防正好形成一個對照。 鼻咽癌并不遙遠,很多看似“普通”的信號,比如回吸涕血、單側持續鼻塞,可能正是身體的提醒。頑固的頭痛、耳塞或不明頸部腫塊,更要引起重視。日常養成健康習慣、關注身體變化,定期檢查鼻咽健康,對自己和家人都是一份格外重要的保險。健康路上,掌握這些小知識,麻煩也許就能早早避開。 02 回吸涕血 — 鼻涕帶血絲要別忽視
表現 普通鼻炎 疑似鼻咽癌 涕血出現頻率 偶爾 反復或持續 出血量 點狀、較少 量較多或有血塊 伴隨癥狀 鼻塞為主 頭痛、耳堵或頸部腫塊 03 除了涕血,還有哪些癥狀?
04 如何篩查和及早發現鼻咽癌?
05 科技如何幫助鼻咽癌患者?
治療方式 優勢 適用情況 放射治療 精準殺滅異常細胞,局部副作用低 絕大多數早中期患者(參考Lee et al., 2019) 化學治療 控制腫瘤擴散,縮小腫瘤體積 晚期或合并放療使用(Chan et al., 2021) 靶向/生物治療 對某些特殊分型更有效,副反應輕 一部分進展期或復發患者
06 健康生活如何遠離鼻咽癌?
新鮮的蔬菜里維生素豐富,有助于修復受損組織(Wu et al., 2016)。
含Omega-3,有助減輕慢性炎癥,增強身體修復力。
散步、慢跑、瑜伽、游泳都不錯。
如果家族有相關病史,建議35歲以后每2-3年去醫院檢查鼻咽部一次。
07 為什么會得鼻咽癌?— 風險因素解析
Chang, E.T. et al. (2017). Familial aggregation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109(11), djx047. 08 小結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