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問題與血糖升高:你不知道的真相
01 胰腺:默默工作的“小工廠”
很多人可能平時很少留意過胰腺。它藏在我們的肚子深處,像一間不起眼的小工廠,但卻天天忙碌不停。這個“小工廠”最主要有兩大任務:一是幫我們分解食物,二是控制血糖。
簡單來講,胰腺分泌消化液,把吃下去的油脂和蛋白質切割成身體能吸收的小分子;同時,它還能制造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這兩種“調節劑”,讓血糖水平總能保持在一個合適的區間。如果這些工作一旦出錯,胃腸消化可能出問題,血糖也會波動,身體其他部位都會受到牽連。
- 胰腺位于胃的后方,長度大約15厘米。
- 胰島素由胰腺中的“β細胞”分泌。
- 胰腺不僅管血糖,還關系到脂肪和蛋白質的消化。
02 哪些胰腺疾病會讓血糖飆升?
說起來,不少人以為“高血糖”只是糖尿病惹的禍。其實,有些胰腺的疾病也很容易讓血糖出現大幅波動。下面列舉三種常見情況:
- 急慢性胰腺炎 前段時間遇到一位42歲的女性患者,因腹痛和消化不良來看病,后查出急性胰腺炎。她剛發病時除了肚子隱痛,還出現過一陣頭暈、口渴。入院時血糖明顯高出正常范圍。這個例子提醒我們,胰腺一旦發炎,胰島素分泌很快就會出問題,血糖也容易跟著升高。
- 胰腺腫瘤 有些胰腺腫瘤會壓迫甚至破壞分泌胰島素的細胞。特別是胰腺癌,除了可能引發消瘦、食欲減退,部分患者還會先出現無明顯原因的血糖升高,有的人就是因為查血糖才查出早期異常。
- 糖尿病 大家提得最多的還是糖尿病。大部分2型糖尿病起因其實是胰腺分泌胰島素的能力下降或身體對胰島素“遲鈍”了,血糖調節開始出差錯。
疾病類型 | 可能血糖變化 | 其它伴隨癥狀 |
---|---|---|
急性胰腺炎 | 突然升高 | 腹痛、嘔吐、消化不良 |
胰腺腫瘤 | 持續升高或波動 | 消瘦、乏力、食欲減退 |
糖尿病 | 慢性升高 | 尿多、口渴、容易疲勞 |
03 胰島素是如何調節血糖的?
胰島素像一把“鑰匙”,能幫血液里的葡萄糖順利進入身體各個細胞(比如肌肉、肝臟),被當作能量使用。如果沒有這把鑰匙,血糖會堵在血液里,不僅細胞“餓著”,長期下去,血管、神經都可能受損。
胰腺一旦受傷,比如炎癥、手術切除后,胰島素分泌功能會迅速下降。此時,血糖容易不受控制地升高。胰腺β細胞數量減少或功能異常就等于“鑰匙”數量銳減,對糖的調控能力也跟著降低。
04 血糖升高:身體會有哪些反應?
階段 | 出現的癥狀 |
---|---|
初期(輕微) | 偶爾頭暈、口渴、食欲略增,容易忽視 |
持續升高 | 持續乏力、視線模糊、尿多、口腔異味,體重慢慢下降 |
長期高血糖 | 心腦血管疾病風險高、腎臟負擔加劇、易感染、感覺遲鈍 |
血糖高其實不是只有糖尿病人才關注的事。如果不及時發現和干預,時間一長,對身體傷害很大。比如長期高血糖,可能導致視網膜病變(影響視力)、腎功能下降、足部潰瘍,還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05 打理好胰腺,日常怎么做?
- 燕麥:其中的可溶性膳食纖維有助于減緩餐后血糖升高。
食用建議:早餐換成燕麥粥,每周2-3次輪換,口感清淡無負擔。 - 南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β-胡蘿卜素,對胰腺和血糖都好處多多。
食用建議:作為午餐或晚餐的配菜,蒸煮最適合,能保留營養。 - 無糖酸奶:有益生菌,幫助腸道健康,與胰腺消化功能形成良性循環。
食用建議:小份量搭配新鮮水果,有助于每日膳食搭配。
- 建議每年至少一次血糖及胰腺功能檢查,40歲以后可適當增加頻率。
- 飯后散步、規律運動、保持心情平穩,有助于胰腺正常工作。
- 保持適宜體重,減少腰腹部脂肪積聚,胰腺壓力也會減輕。
06 胰腺保護的新希望:未來還有哪些進展?
近年來,關于胰腺保護和糖尿病新治療的研究不斷突破。例如,有研究提出干細胞可能用于修復受損的β細胞(Shapiro et al., 2021),讓自身胰島素分泌逐步恢復。同時,一些新型口服降糖藥物(如GLP-1受體激動劑)不僅有助于控制血糖,也能改善胰腺功能,副作用更小(Chaudhury et al., 2017)。
研究發現,一些慢性疾病患者采用“胰腺精準檢測”后,發現胰腺早期異常率升高(Jones et al., 2022),有望實現早篩查、早干預。未來,如果大家都能重視體檢與早期信號,許多胰腺及血糖相關的大病都有望降低風險。
日常生活里,胰腺和血糖的聯系比想象中更緊密。關注輕微的變化,做好健康管理,才是真正給自己的未來增添保障。有疑問時,多與專業醫生聊聊,也許很多問題并沒有想象中復雜。
參考文獻
- Shapiro, A. M. J., Lakey, J. R. T., & Rickels, M. R. (2021). Harnessing stem cells for disease-modifying therapies in diabetes.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9), 703–724. https://doi.org/10.1038/s41573-021-00231-3
- Chaudhury, A., Duvoor, C., Reddy Dendi, V. S., Kraleti, S., & et al. (2017). Clinical Review of Antidiabetic Drugs: Implications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anagement.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8, 6. https://doi.org/10.3389/fendo.2017.00006
- Jones, M. R., Kamara, D., & Flores, N. (2022).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arly markers of pancreatic diseases: a cross-sectional cohort study. BMJ Open, 12(5), e058431. https://doi.org/10.1136/bmjopen-2021-058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