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無癥狀:該治療還是觀察?
01 什么是高尿酸?
朋友聊天時,有人會說“體檢尿酸有點高,但沒啥感覺,應該沒事吧?”其實,很多人對高尿酸的印象還停留在“只是化驗單上的一個數值”。
尿酸是一種人體正常代謝的產物,主要通過腎臟排出。正常情況下,大部分人不會明顯感覺到它的存在。偶爾體檢發現數值高一點,未必立刻出現健康問題。不過,當這個數值持續偏高時,身體可能就在悄悄發生改變。
(參考:Richette, P. & Bardin, T. (2010), "Gout", The Lancet, 375(9711), 318-328.)
02 高尿酸無癥狀:隱形信號如何識別?
很多人檢查報告里發現尿酸升高,但生活中沒有腳腫發紅、關節痛等明顯表現,這種情況被稱為“無癥狀高尿酸”。
說起來就像是頭頂上懸著一把小傘,平時不起作用,但遇到風雨時,它的存在就變得很關鍵。
類型 | 是否有癥狀 | 常見表現 |
---|---|---|
高尿酸血癥(無癥狀) | 否 | 一般無自覺癥狀 |
痛風發作 | 是 | 腳踝、腳趾劇烈疼痛、腫脹 |
03 為什么高尿酸?— 主要成因與風險因素
其實高尿酸這事兒,和生活習慣、遺傳以及健康狀況都有關。有的人喝一點酒、吃點肉,尿酸就刷刷上去了,有的人則相當穩定。醫學研究表明,以下幾個因素值得重視:
- 飲食: 含嘌呤豐富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等)容易讓尿酸升高。
有位38歲男性,每周聚會幾次,有啤酒、火鍋,這次體檢尿酸475μmol/L。 - 體質: 遺傳影響大,家族里有人有高尿酸或痛風,自己出現的概率就高。
- 肥胖與代謝: 體重高、血糖高,身體代謝尿酸的能力會變弱(Dalbeth, N. et al., "Gout", Lancet, 2016)。
- 腎功能: 腎臟像過濾器,負責把多余尿酸排掉。如果幾十年里腎臟功能一點點減弱,尿酸也會慢慢往上爬。
- 藥物: 有些降壓、利尿藥會影響尿酸代謝,讓數值悄悄上升。
04 高尿酸:無癥狀時要不要治療?
很多人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如果沒有關節痛,只是體檢單上的“高尿酸”,要吃藥嗎?
目前醫學界建議(Richette & Bardin, 2010):
如果僅有尿酸升高,沒有痛風、腎病、結石等并發癥,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立刻吃降尿酸藥。但這不代表可以完全放松警惕。
- 哪些情況需要開始治療?
-
- 已經出現痛風急性發作;
- 長期尿酸偏高并出現腎結石或者慢性腎?。?/li>
- 高?;颊呷缒I功能差、心腦血管病、有家族史。
05 生活方式改變:對高尿酸有多大作用?
雖然沒癥狀,但通過生活調整,絕大部分人都能讓尿酸趨于穩定。有研究顯示,科學飲食、適量運動可以明顯降低高尿酸風險(Choi, H.K. et al., "Purine-rich foods, dairy and protein intake, and the risk of gout in me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4)。
建議:適量飲用,每天1-2杯。
建議:新鮮食用,每次10顆左右。
建議:成人每日1500-2000ml為宜。
建議: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比如快走。
06 如何判斷高尿酸的處理方式?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發病風險都不一樣,決策也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果你是體檢發現單純高尿酸,沒有其他并發癥,那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調整好生活方式—飲食、運動、水分。定期復查尿酸指標,一般半年到一年一次。如果家族有痛風、本人有腎結石或腎功能異常,最好與??漆t生溝通,決定是否需要藥物干預。
行動建議清單 ??
- 定期監測尿酸(建議半年至一年一次)。
- 重視腎功能、血壓、血糖等綜合指標。
- 出現關節紅、腫、熱、痛等癥狀時,及早就醫。
- 有家族史或合并其他慢性病者,適當向??漆t生咨詢。
其實,只要做好日常管理,大多數無癥狀高尿酸的人都可以和“高尿酸”長期和平共處,生活質量不會受到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 Richette, P. & Bardin, T. (2010). "Gout." The Lancet, 375(9711), 318-328.
- Dalbeth, N., Merriman, T.R., Stamp, L.K. (2016). "Gout." Lancet, 388(10055), 2039-2052.
- Choi, H.K. et al. (2004). "Purine-rich foods, dairy and protein intake, and the risk of gout in me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0(11), 1093–1103.
- Liu, R. et al. (2015).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and Gout in Mainland China." 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 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