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的隱秘之痛:你不得不知道的癥狀與治療
01 膽結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晚飯后感覺肚子有點脹、右上腹部有輕微不適,在不少中老年朋友的生活里并不罕見。這些信號并非總是大問題,而膽結石就很擅長在這種“沒那么明顯”的狀態下靜悄悄地影響身體。簡單來說,膽結石就是在膽囊或者膽管里慢慢形成的小石頭,有的像米粒,有的卻能長得像橄欖核。
膽雖然不大,但它有點像身體的“分揀員”,負責暫存由肝臟分泌的膽汁,幫我們消化油脂。結石堵在膽囊或膽管時,消化受影響,石頭越多,麻煩可能越大。
膽結石分三種:最常見的是膽固醇結石,此外還有膽色素結石和混合型結石。不同種類,成分與顏色略有差異,但它們都可能帶來困擾。
02 警惕的信號:這些癥狀別忽略
膽結石的癥狀有時候像“突然造訪的不速之客”,有時候又像“隱身高手”,讓人摸不著頭腦。從醫學觀察看,癥狀大致分兩個階段:最初可能感覺不到什么,或者偶爾右上腹部發悶、輕度消化不良。沒少有人誤以為吃撐了就這樣,結果耽誤了識別風險。
表現 | 說明 |
---|---|
腹部隱痛 | 有時飯后會有一陣脹痛,尤其右上腹 |
惡心或輕度消化不暢 | 吃油膩東西不舒服,偶爾伴有反胃 |
腹部劇痛(膽絞痛) ?? | 石頭突然堵塞膽道,帶來陣發性劇痛 |
黃疸(皮膚發黃) | 部分患者出現,多見在膽管結石時 |
高熱、寒顫 | 膽結石合并感染或膽囊炎后的表現 |
03 膽結石的幕后推手有哪些?
- 1. 飲食習慣: 經常高脂、高膽固醇飲食,膽固醇容易在膽汁中析出,形成結石。據有關統計,膳食結構偏西化的人群發病率更高 [Portincasa et al., 2016]。
- 2. 遺傳因素: 父母、兄弟姐妹有膽結石史,本人發生的概率會高1.5-2倍。基因決定了膽汁代謝方式,這一點目前靠主動改變比較難 [Stinton & Shaffer, 2012]。
- 3. 年齡和性別: 膽結石隨著年齡增長發生率增加,女性(尤其40歲以上)更易發病,與體內雌激素水平有關。
- 4. 一些疾病或特殊情況: 糖尿病、肥胖、肝硬化、孕期女性,以上人群因膽囊運動變慢或膽汁成分改變,形成結石的風險也高。
說起來,造成膽結石的原因主要就這幾類:日常的飲食結構、遺傳背景、身體的變化和一些慢性疾病。
?? 這說明我們平時的生活方式,其實遠比想象中影響要大。
04 如何明確膽結石?這些檢查用得上
難受的時候,最著急的就是搞清楚到底是不是膽結石。臨床上用得最多的,就是超聲波檢查(B超),不僅準確、無創,還價格適中。醫生能通過B超直接看到結石的大小、位置和數量。遇到復雜或疑難病例,還會用到CT或MRI,能更加清楚看清結石對膽道的影響。
流程簡述:
- 初步問診:醫生會先了解你的癥狀表現和家族史
- B超檢查:確診結石,判斷膽囊及周圍組織情況
- 必要時CT/MRI:檢查膽管、肝臟受否累及
- 實驗室檢查:配合血常規和肝功能,判斷炎癥反應或膽紅素異常
05 治療方案怎么選?各有優缺點
膽結石的治療方式有多種,選擇要結合個人情況和醫生評估。下面對不同方式做個梳理——
治療方式 | 特點 | 適用情況 | 可能風險 |
---|---|---|---|
藥物溶石 | 通過口服藥物溶解部分膽固醇結石 | 膽囊功能尚可、單發小結石 | 療程長,結石易復發 |
體外震波碎石 ?? | 用無創裝置震碎石頭,再依靠自然排出 | 結石較小、無膽囊炎者 | 偶有膽絞痛、結石殘留 |
腹腔鏡膽囊切除 | 微創手術,摘除膽囊防復發 | 反復發作或有并發癥風險 | 術后短期消化適應 |
06 如何防范?這些做法幫得到你
說起膽結石的預防,最關鍵的還在于日常點滴積累。以下幾個小調整,對于降低發病風險效果不錯??——
規律飲食能刺激膽囊規律排空,減少結石發生的概率。
建議:一日三餐定時,避免暴飲暴食及過于饑餓。
保持每天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獲益大。
建議:每周總計需有150分鐘有氧運動。
新鮮果蔬、全谷類、富含纖維的主食,有助于腸胃通暢和膽汁分泌平衡。
建議:每日保證蔬菜200克以上,水果適量。
尤其40歲以上,有家族史的人需要關注。
建議:建議每2年安排一次腹部B超檢查。
主要參考文獻
- Portincasa, P., Moschetta, A., & Palasciano, G. (2006). Cholesterol gallstone disease. Lancet, 368(9531), 230-239.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6)69044-2
- Stinton, L. M., & Shaffer, E. A. (2012). Epidemiology of gallbladder disease: cholelithiasis and cancer. Gut Liver, 6(2), 172–187. https://doi.org/10.5009/gnl.2012.6.2.172
- Everhart, J. E., & Ruhl, C. E. (2009). Burden of digestive disea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part III: Liver, biliary tract, and pancreas. Gastroenterology, 136(4), 1134-1144. 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09.0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