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動脈栓塞:從識別到治療的全景之旅
突然間,一只手或一條腿無端變得冰涼、發白,這種變化容易讓人聯想到短時間壓迫或天氣太冷。但要是你發現疼痛持續不減,甚至越來越重,最好別掉以輕心。這種常常被誤解的小狀況,其實背后可能藏著動脈栓塞——一種可能危及肢體健康的急性事件。今天一起聊聊這個容易被忽視的"不速之客"。
01 急性動脈栓塞到底是什么???
簡單來說,急性動脈栓塞是指,一個血塊(栓子)突然堵住了肢體或重要臟器的動脈“交通要道”,導致后面的血流被截斷。這種情況大多來得很突然,可能發生在原本沒有明顯不適的人身上,也可能見于有心臟病等基礎問題的患者。
如果把血管比作城市主干道,急性動脈栓塞就像泥石流突然堵住了路,后面的“車輛”全都動彈不得。這樣下去,被阻斷區域的組織會因缺乏血氧而受損,嚴重時甚至不得不截肢。
小知識: 動脈和靜脈性質不同,動脈供應鮮氧血,一旦堵塞,組織損傷速度比靜脈快得多。
02 早期信號和明顯癥狀有什么不同???
- 輕微變化——容易忽略
- 最初可能只是偶爾覺得手指或腳趾有些麻,動一動就緩解;
- 個別患者僅有短暫的涼感或輕微腫脹。
- 嚴重標志——一定要警惕
- 劇烈、持續的疼痛,活動或休息都緩解不了;
- 皮膚發白、變冷,一碰上去甚至冰涼;
- 肢體感覺異常:麻木、無力,甚至突然活動受限。
案例: 一位67歲的男性,晚飯后右小腿劇烈疼痛,自行按摩不見好轉,2小時后腳趾發白且沒知覺。及時送醫后確診為急性動脈栓塞,緊急手術后保住了腳。
小提醒: 若疼痛來得突兀、持續存在,并且皮膚顏色、溫度出現明顯變化,要盡快到醫院,越早干預越有希望恢復。
03 為什么會得急性動脈栓塞???
- 心臟因素:比如房顫,心臟跳得不規律,容易形成血塊。 例子: 63歲的女性,有房顫史,一天中午突然左臂無力,一查發現是心源性栓塞。
- 血管本身有問題:動脈硬化斑塊破裂,產生“小石子”掉進血管堵住遠端。
- 其他因素:如外傷導致血管受損,久坐飛機造成的深靜脈血栓(通常發生肺栓塞,但極少數也會堵到動脈)。
醫學數據顯示: 動脈栓塞的發生率在有房顫的患者里比一般人高約5倍(Kirchhof, P. et al., 2016, *European Heart Journal*)。
數據參考: Kirchhof, P., Benussi, S., Kotecha, D., et al. (2016). 2016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37(38), 2893–2962.
04 如何確認診斷,可靠的檢查手段有哪些???
- 超聲波血管檢查: 無創且快捷,可判斷血流情況和堵塞部位。醫生手里“探頭”一查,就能感知動脈里有沒有堵住。
- CTA(CT血管造影): 檢查速度快,能夠直接看到血管“斷流”所在;對清晰定位幫助大。
-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 對有碘過敏的患者是一種替代選擇。
檢查方法 | 優點 | 適用人群 |
---|---|---|
超聲波 | 無創、操作快 | 普遍適用 |
CTA | 定位準、成像快 | 需要靜脈注射造影劑 |
MRA | 不含輻射、無碘劑 | 腎功能一般、碘過敏患者 |
經驗分享: 出現持續疼痛或麻木、皮膚顏色溫度變化時,建議直接去有血管外科或急診能力的醫院,不建議自行等候。
05 治療方法有哪些?不同類型怎么選???
- 藥物溶栓: 適用在發病初期(通常6小時內)。藥物可以把血塊溶解,重新讓血流通暢,創傷小,恢復快。但越早效果越好,部分老年人或大面積堵塞不太適用。
- 手術取栓: 外科醫生用特殊工具從堵塞部位"釣"出血塊。更適合堵塞明顯、肢體已經發白無力的患者。 案例: 54歲男性,騎車后腿突發劇痛,持續無緩解,送醫急診手術取出血塊后肢體功能恢復。
- 血管成形術: 用“球囊擴張”“支架置入”等方式,讓血液重新“開路”。這一步通常在以上方法收效不理想或伴有血管嚴重狹窄時進行。
關鍵提示: 發病時間越短,救治效果越好。肢體發白、失去感覺或活動不能,盡快到醫院。
06 哪些生活習慣和飲食更有益?如何科學預防???
飲食建議表
簡單運動推薦
食物 | 幫助 | 小建議 |
---|---|---|
深色蔬菜 | 富含抗氧化因子,有助于血管健康 | 每日1-2份 |
優質蛋白(如魚類、豆制品) | 促進組織修復,保持血管彈性 | 一周3-4次 |
全谷類 | 有益心腦血管,幫助控制血壓 | 主食可適度替換一部分白米面 |
橄欖油 | 含單不飽和脂肪酸,改善血脂 | 烹飪時適量替代部分動物油 |
簡單運動推薦
- 快走、慢跑、騎車,每周3次,每次半小時左右,有助于血液循環。
- 如果有基礎心血管疾病,可選擇醫生建議下的個性化鍛煉。
要點提醒: 定期體檢對于高危人群(如有心臟病 or 高血壓家族史)極為重要,建議年滿40歲開始,每年進行血脂和血壓檢測。
07 當急性動脈栓塞真的發生時……
如果真的遇到肢體突然疼痛、發白、發冷的情況,時間就是救命鑰匙。這種時候最好的辦法是,盡快到有救治條件的醫院,而不是在家自行等待緩解。
Tips: 一旦確診或高度懷疑急性動脈栓塞,建議找有血管外科專科背景的醫院或大中型綜合醫院,能提供溶栓、取栓等一系列治療方案。
其實,大多數患者及時就醫并得到規范治療后,肢體/器官恢復良好。適合自己的飲食和運動習慣,是日常幫自己降低風險的穩妥方法。身體偶有小信號,要學會分辨哪些能等,哪些必須抓緊。
參考文獻??
- Kirchhof, P., Benussi, S., Kotecha, D., et al. (2016). 2016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37(38), 2893–2962.
- Adam, D.J., et al. (2005). Bypass versus angioplasty in severe ischaemia of the leg (BASIL):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366(9501), 1925-1934.
- Naylor, A.R., et al. (2018). Management of Acute Limb Ischaemia. European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56(2), 16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