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的隱秘信號:揭開吻合口漏的早期癥狀
手術后的康復,有時像是在經歷一場沒聲響的競賽。結腸切除手術雖然常見,大家關心的往往是術后恢復順利不順利。其實,很多風險并不容易察覺,就像鄰居家突然關掉了燈,有時候很難第?時間發現——吻合口漏就是其中最需要我們警覺的一種。它的信號隱秘,但只要稍加注意,是可以及時發現和應對的。
01 結腸癌到底是什么?
簡單來說,結腸癌是一種源自大腸(結腸)內側黏膜的惡性腫瘤。它常常悄悄起步,也不太容易一眼看出不同,但隨著異常細胞逐漸堆積,才可能出現身體上的信號。年齡增長、家族中有類似病史、炎癥性腸病患者,以及習慣性久坐或飲食過于精細的人群,風險較高。研究數據顯示,全球結腸癌發病率逐年增長,尤其在 >50 歲的人群中[Arnold et al., 2017]。
風險因素 | 說明 |
---|---|
年齡 | 5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顯著增加 |
遺傳傾向 | 家族中有結腸癌史,風險提升 |
慢性炎性腸病 | 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 |
生活方式 | 高熱量、低纖維、運動少 |
這些信息提醒我們,平時別太忽視體檢和飲食習慣。很多時候,結腸癌就像躡手躡腳來的訪客,痕跡并不明顯。
02 吻合口漏是什么 ???
吻合口漏,其實是指結腸手術后,原本被縫合的兩段腸子銜接處,出現了“不嚴密”的情況,部分腸內容物可能“偷偷溢”出腸管。想象一下,家里水管接頭沒完全擰緊,雖然水還在流,但總會有滲漏出來。這種情況并不少見。
根據2021年一項歐洲多中心數據,吻合口漏總體發生率在8%~15%之間[Krünke et al., 2021]。
不容小覷的是,吻合口漏可能導致感染、腹腔膿腫,甚至危及生命。但早期信號不典型,容易和普通不適混淆。本質上,這就是術后最需要家屬和患者共同關注的問題之一。
03 早期癥狀都有哪些???
早期吻合口漏的癥狀,大多表現得很輕微,不容易引起重視,經常被誤認為單純腸蠕動慢或術后疲勞。
- 間斷腹部脹滿
手術后4天左右,有部分朋友覺得肚子一直“鼓鼓的”,脹氣不消,經常需要放氣或頻繁改變體位緩解。但當時不伴有明顯劇烈腹痛或者出汗。 - 身體低燒
有位62歲的女性患者,術后第5天總覺得體溫微微升高,介于37.2-37.8℃之間,持續一兩天。她以為是天氣原因,并沒有多想。 - 輕微惡心、胃口不佳
很多患者覺得吃什么都沒胃口,偶爾有輕微惡心的感覺。不過這些信號可能一閃即逝,常在休息后自行緩解。
04 明顯警示信號不能拖?!
有時候,癥狀會變得明顯,比如不單是隱隱的脹氣和輕微發熱,而是出現了以下警告信號,需要趕緊與醫生聯系:
- 持續性腹痛且加重:術后第六天,65歲的男性患者出現整個腹部劇烈疼痛,無法緩解,表情痛苦。
- 高熱不退:發燒超過38.5℃,退燒藥效果一般且體溫反復。
- 腹脹伴嘔吐:感到肚子越來越脹甚至嘔吐,有時候嘔吐物帶有膽汁,看起來比較黏稠,且有異味。
- 創口滲出異常:傷口處出現混濁或帶有臭味的滲液,或局部皮膚有腫脹發紅。
05 為什么會發生吻合口漏?
說起來,影響吻合口愈合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患者本身基礎疾病、營養狀況、手術方式等都會“添亂”:
原因 | 機理簡述 |
---|---|
營養不良 | 愈合速度慢,組織易變脆弱 |
糖尿病等慢性病 | 血供差,影響愈合 |
長期服激素/免疫抑制劑 | 抑制免疫反應,延緩修復 |
手術操作/吻合張力大 | 縫合處應力大,裂開風險增高 |
高齡 | 再生能力下降,感染多發 |
有些人的體質或者慢性疾病,容易讓組織“修復”速度跟不上日常的期望。反過來,也能提醒我們,術前術后調理其實非常關鍵。
研究發現,術前低白蛋白水平明顯增加吻合口漏風險[Mahar et al., 2012]。
06 怎么預防吻合口漏?
說到預防,重點其實就是幫身體“打好地基”,讓組織有更好的愈合條件。生活方式和監測的小細節都很重要。
如果在術后持續有不適,比如腹痛不減或體溫反復升高,建議及時就醫評估,不要盲目自處。
選擇正規醫院接受專業隨訪,對降低風險幫助很大。這些都是手術后讓自己和家人更安心的具體方法。
推薦食物 | 功效 | 日常吃法建議 |
---|---|---|
雞蛋 | 優質蛋白,促進修復 | 早上水煮蛋/蛋花湯 |
深色蔬菜 | 含豐富維生素C,有利愈合 | 焯燙、加少許橄欖油涼拌 |
瘦牛肉 | 鐵和鋅,有助新生組織增長 | 清燉或做餡搭配 |
豆類制品 | 豐富植物蛋白 | 豆腐煲、豆漿 |
07 病后心理支持和溝通的重要性??
手術并不是一場單打獨斗。很多人術后會出現焦慮和不安,更容易把小變化看得太重或者徹底忽視反應。其實,和醫生、護理團隊及時溝通,有任何“不一樣”的感覺都可以主動說出口;有時候和同樣經歷過的人交流,也能獲得情感上的力量。
通訊群、社交媒體的互助社區,能在恢復過程中提供不少實用經驗和心理支持,幫你找到許多“過來人”的勇氣。
總的來說,結腸癌術后吻合口漏的風險不低,但只要我們把目光放在那些悄悄變化的小信號上,注重身體恢復和飲食、多溝通、早行動,很多問題其實都可以早發現,早處理。只要有點耐心和細心,康復的路也沒那么難走。
參考文獻
- Arnold, M., Sierra, M. S.,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 Bray, F. (2017). Global patterns and trends i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Gut*, 66(4), 683-691. [link]
- Krünke, J., Tekkis, P. P., & Ashraf, S. Q. (2021). International study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colorectal surgery (ISPC-C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Colorectal Disease*, 23(4), 980-994. [link]
- Mahar, A. L., Coburn, N. G., Kagedan, D. J., Viola, R., & Law, C. H. L. (2012). Factors affecting anastomotic leak after colorectal surgery: RRC Analysis. *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 177(2), e42-e47.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