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身體,大大手術:兒童疝氣手術的麻醉與發育之道
01 什么是兒童疝氣???
在帶孩子體檢時,醫生偶爾會提到“疝氣”這個詞。其實,疝氣就像是肚子里的部分組織跑到了本不該去的地方。具體來說,是腹腔里的腸子或組織,通過腹壁的縫隙突出形成一個包塊。兒童疝氣主要分兩種:腹股溝疝和臍疝。腹股溝疝更常見,臍疝則多見于新生兒。
類型 | 特點 | 典型人群 |
---|---|---|
腹股溝疝 | 腹部和大腿根部鼓包 | 1~5歲男孩較多見 |
臍疝 | 肚臍處突出的小包 | 新生兒及早產兒 |
一般來說,早期的疝氣包塊柔軟,活動時或哭鬧時才明顯,多數孩子不會感覺痛。發生在剛出生幾個月嬰兒身上的臍疝,很多家長第一次見時都會發愁,其實大部分臍疝隨著生長可以自行回縮。
02 何時應該考慮手術???
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孩子得了疝氣,有時家人會覺得“觀察看看,慢慢會好”,但并不總是如此。要是發現疝氣包塊出現得越來越頻繁,甚至白天活動和休息時都能摸到,或者出現紅腫、孩子表現出不適、反復哭鬧等表現,這些都屬于“明顯癥狀”,就要考慮及時手術干預了。
- 疝氣手術的目標不是單純去除鼓包,而是防止腸管進一步滑出、受壓或扭轉導致更嚴重的問題。
- 實際上,手術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反復發作和急性并發癥的風險。
- 觀望并不能減少危險,及時處理才是減少后患的辦法。
03 麻醉在手術中的角色 ??
孩子的疝氣手術,常常需要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例如脊椎麻醉)。不同麻醉方式各有利弊,對孩子到底用哪一種,還要結合身體情況、手術方案以及醫生的評估結果決定。
麻醉類型 | 優點 | 缺點 | 適用情況 |
---|---|---|---|
全身麻醉 | 手術過程無痛感,適用大部分兒童 | 需要氣道管理,術后有惡心和嗜睡可能 | 多見于年幼、無法配合的孩子 |
局部麻醉 | 蘇醒快,術中風險相對低 | 需孩子配合,部分操作略有不適 | 年齡較大,心理成熟兒童 |
有些家長關心麻醉藥的安全性。說起來,經過嚴格評估和專業操作的兒童麻醉總體很安全。手術室專門有麻醉醫生團隊,實時監控每一個細節,確保孩子整個過程平穩度過。即使家長看著揪心,實際上現代麻醉技術已非常成熟。
04 麻醉會影響孩子發育嗎???
很多家長最擔心的問題,其實是“麻醉會不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目前的醫學研究顯示,單次短時間麻醉對于大多數兒童的長期神經發育并不會造成明顯影響(Sun et al., 2016;Disma et al., 2016)。
- 部分動物實驗曾發現反復或長時間麻醉可能影響記憶和學習能力,但在人類兒童身上的證據不強。
- 2016年美國一項多中心研究(Sun et al.)發現,單次手術麻醉后孩子5年隨訪,智商和認知功能沒有顯著下降。
當然,如果是早產兒或有神經系統基礎疾病的孩子,理論上對麻醉藥敏感性會高一些,家長在術前應如實告知病史,配合麻醉醫生做針對性的評估。對于需要多次手術的特殊患兒,則建議在正規兒童醫院接受長程回訪管理。
05 手術和麻醉后,家長該怎么照護?????????
手術后,大部分孩子恢復得非???,常常當天或隔天就能下地活動。不過,術后這幾件事要格外留心:
- 切口護理:保持傷口干燥,洗澡建議創口貼包住后再進行,觀察有無滲液或發紅。如果發現切口周圍紅腫、流膿,要及時就醫。
- 活動安排:術后一周內避免劇烈奔跑、跳躍,平時在家可以適度活動,別太劇烈。
- 飲食管理:術后當天先喝少量溫水,若無嘔吐,第二天可逐漸恢復正常膳食。忌暴飲暴食。
- 異常觀察:留意孩子是否持續昏睡、反復嘔吐、腹脹等,如有及時帶到醫院評估。
06 家長如何更好地陪伴???
孩子的手術經歷往往會讓家長焦慮,也讓孩子有些害怕。其實,術后康復期間,家長的支持和溫柔陪伴比什么都重要。
- 解釋和安撫:用孩子聽得懂的話解釋手術經歷,避免傳遞過多擔心。
- 保持日常小習慣:術后可與孩子一起輕松散步、講故事,這有助于緩和情緒,減少不必要的擔憂。
- 適當飲食推薦: 推薦玉米粥、雞蛋羹、全麥面包等易消化食物,有助腸胃恢復;新鮮蔬菜和水果為身體恢復提供維生素。
- 定期復查:按照醫生預約時間帶孩子回醫院復查。復查一般包括切口檢查和康復評估,有助早期發現小問題。
食物名稱 | 具體功效 | 食用建議 |
---|---|---|
胡蘿卜 | 提供豐富β-胡蘿卜素,有助傷口愈合 | 蒸熟搗泥與粥搭配食用 |
牛奶 | 優質蛋白,補充術后能量 | 早餐搭配面包,量不必太多 |
香蕉 | 促進腸道蠕動 | 去皮切片,適合手術后2天內食用 |
事實上,合適的休息和營養補充有助于孩子恢復元氣,一段平和的家庭氛圍也會降低寶寶對手術和醫院的恐懼感。
參考文獻
- Grosfeld, J. L., Minnick, K., Shedd, F., & Rescorla, F. J. (1991). Inguinal hernia in children: factors affecting recurrence in 62 cases.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26(3), 283–287.
- Sun, L. S. et al. (2016). Association Between a Single General Anesthesia Exposure Before Age 36 Months and Neurocognitive Outcomes in Later Childhood. JAMA, 315(21), 2312–2320.
- Disma, N. et al. (2016). Anaesthesia for the neonate and young infant. Current Opinion in Anaesthesiology, 29(3), 357–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