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色菌是一類常住在我們皮膚表面的酵母菌,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安分守己”,但環境合適時,卻能悄無聲息地制造麻煩。馬拉色菌喜歡潮濕溫熱的地方,這也是為什么夏天更容易長痘、起紅疹的原因之一。
其實,大部分馬拉色菌并不會立刻帶來嚴重問題。正是因為它們與毛囊緊密接觸,一旦皮膚環境被打破,就容易引發毛囊炎。
發病過程: 事實上,馬拉色菌主要通過皮脂腺分泌物作為“食物”,在毛囊內迅速增殖。有些機體抵抗力相對較低的人,菌群一旦過度旺盛,就會引發局部炎癥反應,出現毛囊炎癥狀。
??? 馬拉色菌毛囊炎并非罕見。研究數據顯示,20-40歲的青年群體中,約有6%的人曾受到這類感染的困擾(Benedict et al., 2019)。
癥狀階段 | 具體表現 | 生活舉例 |
---|---|---|
早期 | 偶爾有輕微的小紅點或小疙瘩,輕微瘙癢。 | 洗澡或運動后,發現皮膚上時不時多了幾個小點,常被誤認為“過敏”或“熱痱”。 |
進展期 | 持續性的紅腫,明顯疼痛,偶有膿液滲出。 | 連續幾天,后背某片區域反復長出又腫又痛的小包,有時潰破后留有小痕跡。 |
嚴重期 | 局部腫脹加重,連成片狀,有灼熱感。 | 一片皮膚反復發作,穿衣或出汗時疼得厲害,影響日?;顒印?/td> |
數據參考: 研究指出,顯微鏡和培養技術能夠在70%以上復發性病例中發現馬拉色菌的存在(Saunte et al., 2020)。
簡單來說,把皮膚看作自己的“小衛士”,照顧好它們,毛囊炎自然遠離生活。
毛囊炎雖常見,卻并不可怕。只要我們留心皮膚的小變化,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大多數人都能避免馬拉色菌的困擾。若發現皮膚紅腫、疼痛、反復不愈,及時就診是對自己健康的負責。從日常小事做起,關愛皮膚健康,就是給生活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