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角膜炎:你的眼睛需要怎樣的呵護?
01 你感覺到過這樣的小信號嗎? ??
有時候,眼睛突然有些澀,有點像風沙吹過時的不舒服,或是在燈光下稍微變得畏光。這類輕微、偶爾的異物感,其實是角膜“在提醒”,它可能剛剛遇到了一點小問題。比起突然的疼痛,這些變化更像是生活里的微妙暗號,讓你在忙碌中不太容易察覺。
輕忽這些早期的小變化,接下來不僅僅是視力暫時模糊這么簡單。其實,醫學研究指出,許多角膜炎患者在初期只有細微的不適,沒有劇烈的紅腫或疼痛(Garg, P., et al., 2017,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這說明,早發現早處理能幫大忙。
02 這些明顯癥狀要注意,千萬別扛著 ??
- 眼部持續刺痛或明顯發紅:很多人以為只是沙子進了眼,其實持續性的刺痛、強烈發紅,多是炎癥反應。27歲的王女士在工作中感覺右眼紅腫并伴有持續疼痛,自行使用洗眼液數天,反而癥狀越來越重,最終被診斷為細菌性角膜炎。
- 流淚甚至分泌物增多:角膜炎的眼淚通常比平時多,還會有粘稠或黏黃的分泌物。若僅僅是風吹落淚,癥狀會很快消失,而炎癥導致的流淚常是反復或持續的。
- 視力下降或模糊:如果近期視線總是模糊,甚至出現“霧里看花”的感覺,并非簡單近視加深。這類情況還可能有光圈、影像重影等表現。
癥狀 | 早期 | 明顯加重時 |
---|---|---|
刺痛/異物感 | 偶爾不適 | 持續劇痛 |
流淚/分泌物 | 輕微增多 | 分泌物明顯、黏稠 |
紅腫 | 偶發微紅 | 持續性發紅腫脹 |
視力 | 偶爾模糊 | 持續性下降、看東西重影 |
03 角膜炎的來因到底有哪些?
眼睛每天面對風塵、細菌甚至紫外線。角膜表面原本就像一層透明的“玻璃窗”,外界的刺激、病原體通過小傷口、水源、手接觸等機會侵入,很快就可能讓炎癥“找上門”。
- 細菌感染:最常見的觸發者。尤其是隱形眼鏡佩戴者,如果消毒不徹底,細菌很容易滋生(Szczotka-Flynn, L. et al., 2010, Cornea)。
- 病毒感染:比如單純皰疹病毒或腺病毒,也可通過接觸傳播。
- 真菌感染:多見于植物損傷后或農村工作者,因為真菌會趁小損傷侵入角膜。
- 過敏反應:部分人群在遇到花粉、粉塵等過敏原時,角膜也會有炎癥反應。
- 身體免疫力下降:像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群,也更易出現角膜問題。
04 檢查如何安排,醫生會怎么判斷?
眼科醫生的第一步,通常是仔細詢問最近的病史,了解用眼習慣,然后通過簡單的視力檢查判斷影響程度。
接著會采用裂隙燈檢查,將特殊光線照射在角膜上,可以直接觀察到是否存在潰瘍、渾濁、色素沉著等異常。部分情況需要從角膜表面取出少量分泌物,送至實驗室檢查,幫助判定是病毒、細菌還是其它病因導致,也利于匹配后續治療方案(Bharathi, M. J. et al., 2006, 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05 治療怎么辦?方案多樣,可以有選擇
面對角膜炎,最常聽醫生提的就是“對因治療”。藥物的選用或者方案調整,得看引起炎癥的原因。
類型 | 常用療法 | 適用情境 |
---|---|---|
細菌性 | 抗生素滴眼液或膏 | 分泌物多、局部紅腫明顯 |
病毒性 | 抗病毒滴眼液/藥片 | 有水泡、復發性炎癥 |
真菌性 | 抗真菌藥物/滴液 | 術后、植物扎傷或堆塵接觸 |
嚴重/非感染性 | 消炎藥、甚至需手術修復 | 角膜潰瘍、穿孔有危險時 |
比如,35歲的劉先生誤以為“多休息就能自愈”,一周后炎癥擴散,才接受點滴藥物。無論病因如何,自行滴藥風險很大,應遵醫囑執行(Vazirani, J. et al., 2021, Survey of Ophthalmology)。
06 日常呵護有訣竅,預防更重要 ???
其實,做好預防,遠比擔心發病來得實際。你能做到的細節,比想象中更多:
- 充足飲水:可幫助淚液分泌,保持眼部表面循環。
建議:每天喝足1.5~2L水,有助于減少角膜干澀。 - 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卜、蛋黃):能維護上皮細胞健康,對角膜有益。
建議:每周多次將胡蘿卜、菠菜等蔬菜做成菜肴。 - 新鮮果蔬:補充維生素C有助于組織修復。
建議:每天一份新鮮水果,更換種類搭配效果更好。 - 適度休息+日常清潔:避免眼疲勞,勤換床單毛巾。
- 定期視力檢查:尤其是40歲后,每2年查一次,早發現早處理。
- 隱形眼鏡規范佩戴:使用合適的護理液,按說明消毒,切勿過夜佩戴。
- 就醫選擇:如感覺分泌物多、紅腫持續、不明視物模糊,要首選三甲醫院眼科,??崎T診更細致。
參考文獻
- Garg, P., Rao, G. N., & Mahadevan, S. (2017). Keratit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101(7), 995-1003. https://doi.org/10.1136/bjophthalmol-2016-309960
- Szczotka-Flynn, L., Pearlman, E., & Ghannoum, M. (2010).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of contact lenses, lens care solutions, and their accessories: a literature review. Cornea, 29(5), 562-569. https://doi.org/10.1097/ICO.0b013e3181c9b0e5
- Bharathi, M. J., Ramakrishnan, R., Vasu, S., et al. (2006). Epidemiology of keratitis in South India. 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24(4), 297.
- Vazirani, J., Wurity, T., & Ali, M. H. (2021). Therapeutic keratoplasty for infectious keratiti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Survey of Ophthalmology, 66(3), 389-407. https://doi.org/10.1016/j.survophthal.2020.0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