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科學認識與有效應對
01 簡單聊聊,胃癌究竟是什么?
你是不是遇到過這樣一種情況?吃完飯后總覺得胃有點不舒服,偶爾打個嗝、消化不良,也許沒太在意。事實上,胃部的健康沒那么容易被覺察。?? 胃癌其實就是胃里的細胞發生了異常改變,慢慢地形成了不正常的組織(醫學上叫“惡性腫瘤”)。和感冒不同,這不是幾天就過去的小麻煩,它起初很安靜,可以藏很深,但一旦發展就會給身體帶來大麻煩。
說起來,胃癌的發生并不是突然的,一般會經歷從胃黏膜慢性炎癥、胃潰瘍,到細胞逐步變異這樣一個過程。換句話說,它可能在你并不知曉的時候悄悄扎根。了解這些基本常識,其實是讓我們多一份主動,卻絕不該讓人恐慌。
02 胃癌有哪些常見癥狀?
-
1. 持續的上腹隱痛
有人覺得肚子總是隱隱作痛,尤其吃飯后像有點脹氣,和消化不良類似,但這種不適感可能持續數周甚至數月,跟平常胃疼不太一樣。
-
2. 食欲下降,體重無緣無故減少
明明沒刻意減肥,卻發現飯量變小,人也瘦下來了。消瘦和沒胃口常常一起出現,尤其早上還沒活動就覺得沒力氣。
-
3. 反復消化不良
平常吃點油膩的東西總覺得反胃、燒心,吃完正餐還覺得撐,容易噯氣,這些反復發作并越來越嚴重時,不能再當做小事。
-
4. 黑便或者吐血
黑色大便(由于出血后血液變黑)或吐出咖啡色的東西,常常說明胃部有出血,這時候一定別拖,最好趕緊到醫院。
03 胃癌都有哪些原因?
-
1. 幽門螺桿菌感染
這是導致胃癌最明確的風險因素之一。幽門螺桿菌(一種能在胃里生存的細菌)長期定居在胃里,會刺激胃黏膜不斷發炎,最終讓正常細胞走上變異的道路。據2020年一項研究報道,全球50%以上胃癌患者曾經感染過這種細菌(Plummer et al., 201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
2. 家族遺傳因素
有的人家里曾有人得過胃癌,自己患胃癌的幾率也會略高一些。這是因為有些基因容易讓胃部細胞出問題,但即便家族沒有此病史,也不等于風險全無。
-
3. 飲食與生活習慣
長期愛吃腌菜、煙熏和燒烤食物,特別重口味,又愛飲酒吸煙,這種生活方式也“默默”增加風險。研究顯示,這些飲食里的亞硝酸鹽等成分,會刺激胃部環境,為異常細胞“提供便利條件”(Wang et al., 2009,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4. 年齡增加
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出錯的機會也慢慢增加。統計表明,胃癌主要出現在50歲以上人群,尤其男性比例稍高些,但女性同樣不能忽視警惕。
-
5. 長期胃部疾病
長期胃炎、胃潰瘍、有胃部手術史等,意味著胃黏膜一直處在受刺激的環境,久而久之異常細胞更容易發生。其實,即便是常見的慢性胃炎,也有可能成為將來風險的“溫床”。
04 檢查胃癌一般要做哪些項目?
-
1. 內鏡檢查
現在胃部檢查最常用的就是胃鏡。醫生通過一根細軟的管子觀察胃內部情況,如果發現有可疑的異常部位,可以直接取下一小塊組織做活檢。這種做法能第一時間發現早期變化,判斷病情性質。
-
2. 病理活檢
檢查中如果發現異常黏膜,醫生會拿一點出來放到顯微鏡下看細胞形態,這樣基本能判別是不是癌變。這一步是確診胃癌的“金標準”。
-
3. 影像學檢查
比如CT或者核磁共振,可以幫助判斷腫瘤的位置、大小、有沒有擴散,對治療方案的選擇有很大幫助。
-
4. 血液化驗
雖然血液檢查本身不能直接診斷胃癌,但可以揭示身體有沒有貧血(出血丟失)、腫瘤標志物異常等間接線索。
05 胃癌可以怎么治?效果怎樣?
-
1. 手術治療
如果發現得早,手術切除病變部位是最常見的方式。有時只需要切掉局部,有時胃的大部分甚至全部要去除,手術方式根據具體分期和病灶位置而定。早期手術效果相對較好。
-
2. 化療和放療
如果腫瘤較大、已經侵犯到周圍組織或者手術后有殘留,一般會加用化學藥物或者放射線來抑制異常細胞,對延長生存期、改善癥狀有幫助,不過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
-
3. 支持/綜合治療
包括營養支持、疼痛緩解、止吐藥、感染控制等,讓患者身體狀態保持更穩定。比如有些患者出現幽門梗阻或營養不良,需要靜脈補液、特殊飲食或小范圍理療協助,保證能量攝入和生活質量。
-
4. 治療效果
胃癌的治療效果,早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超過70%,但如果發現已晚往往相對較低(See et al., 2019,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其實,積極配合醫生,全程參與治療決策,對癥下藥,會把握更大的主動權和信心。
06 預防胃癌可以做什么?
-
1. 均衡多樣的飲食
?? 新鮮蔬菜和水果富含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有助于維護胃黏膜健康。 建議每頓飯都搭配蔬菜水果,餐盤里顏色越豐富越好。
-
2. 蛋白質攝入充足
?? 魚肉、豆制品等優質蛋白能幫助胃壁修復。 一周內可以交替安排:魚、豆腐、雞蛋、瘦肉等,不同品種換著吃。
-
3. 適量運動
???♂? 規律鍛煉能幫助維持消化和整體免疫力。 散步、慢跑、太極都行,每周累計150分鐘比較適合。
-
4. 定期健康檢查
?? 胃鏡檢查能及時發現胃部變化,尤其有家族史或消化道癥狀時更要關注。 40歲以后建議每2年做一次胃部檢查,有不適時可提前安排。
-
5. 心情舒暢
?? 精神緊張也會影響消化功能。嘗試冥想、休閑活動幫助減壓,對胃部有利。
?? 參考文獻(部分)
- Plummer, M., Franceschi, S., Vignat, J., Forman, D., & de Martel, C. (2015). Global burden of gastric cancer attributable to Helicobacter pylor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136(2), 487–490. https://doi.org/10.1002/ijc.28999
- Wang, X. Q., Terry, P. D., & Yan, H. (2009). Review of salt consumption and stomach cancer risk: Epidemiological and biological evidenc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5(18), 2204–2213. https://doi.org/10.3748/wjg.15.2204
- See, V. W., Choi, M. K., & Ng, S. C. (2019). Gastric cancer: Overview and recent advanc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9(2), 123–141. https://doi.org/10.3322/caac.2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