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因擤鼻涕而惹禍!中耳炎背后的秘密
01 為什么耳朵和鼻子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系?????
每次感冒打噴嚏、擤鼻涕,很容易順帶著耳朵不舒服。有人說過:“我鼻塞一嚴重,耳朵總覺得悶。”其實,這種感覺背后的原理還真不復雜。
耳朵和鼻子之間有一條叫“咽鼓管”的小通道,像一條隱形小路,專門用來平衡耳內外的壓力。有鼻塞、感冒,或者經常用力擤鼻涕,這條小路就有可能出現“堵塞”。
舉個例子:有位28歲的男士,感冒時頻繁用力擤鼻涕,結果左耳一下子悶起來,甚至覺得里面“嗡嗡響”。他一開始沒當回事,最后卻被診斷出急性中耳炎。
要小心:咽鼓管對于成人只有2-4厘米,兒童的管道更短更直,細小的通道,一旦鼻咽壓力驟然增加,就可能把病毒、細菌“帶路”進中耳,誘發炎癥。
小貼士:
- 咽鼓管健康很大程度上影響中耳炎易感!
- 兒童因管道較短直,更容易因鼻涕逆流患中耳炎。
02 擤鼻涕這樣做才安全
常見做法 | 潛在風險 | 推薦做法 |
---|---|---|
兩個鼻孔同時用力擤 | 容易讓鼻腔壓力劇升,引發中耳炎 | 一次只擤一側鼻孔,輕輕吹出 |
憋氣用猛勁 | 容易造成中耳損傷,甚至鼓膜出血 | 張口呼氣更輕松,不要憋住氣 |
很多家長幫孩子擤鼻涕,往往更“省事”,兩個鼻孔捏住,一鼓勁大力一吹。其實,擤鼻涕時如果用力過猛,鼻咽部壓力會一瞬間飆升,很可能把細菌和病毒直接沖進耳朵。
友情提醒: 擤鼻涕時用紙巾捏住一側鼻孔,另一側輕輕吹出,這樣既能排除鼻涕,又不易傷到耳朵。
03 中耳炎都有哪些癥狀?
早期常見信號
- 耳悶、耳鳴(輕微,偶爾出現)
- 短暫聽力下降,像是堵住耳朵
病例分享: 一位8歲的女童,偶爾抱怨“耳朵有東西堵住”,伴隨輕微鼻音變化。父母未重視,后來醫生發現為分泌性中耳炎。
癥狀明顯時
- 持續耳痛、流膿或耳朵流液
- 聽力持續下降
- 甚至伴有發燒、夜間哭鬧(在兒童中較為突出)
類型解讀
- 急性中耳炎:突發、常有劇烈耳痛
- 分泌性中耳炎:持續耳悶、聽力減弱但不痛
出現持續耳痛或流膿,最好及時請耳鼻喉醫生查看。
04 哪些人更容易得中耳炎?
- 兒童(尤其是2~6歲) —— 咽鼓管短直,細菌更容易上行,6歲以下兒童中耳炎發生率遠高于成人(Bluestone et al., 2005)。
- 過敏性鼻炎患者 —— 鼻腔黏膜易腫脹阻塞,更易讓分泌物流入咽鼓管。
- 反復上呼吸道感染者 —— 感冒頻繁意味著細菌或病毒更容易趁機“溜進中耳”。
- 有腭裂、鼻咽部結構異常者 —— 咽鼓管開啟、閉合異常,易反復感染。
- 二手煙暴露兒童 —— 研究發現,長期接觸煙霧的兒童患中耳炎的風險增加 (Teele et al., 1989)。
如果孩子頻繁感冒、鼻塞或者有過敏性鼻炎,可以提前和耳鼻喉科醫生溝通預防方案。
05 如何預防?中耳炎“遠離計劃”
好習慣是關鍵:
- 正確擤鼻涕:像前面所說,輕吹一側,避免憋勁。給孩子也要示范正確方法。
- 勤洗手、減少感冒:保持手衛生,讓病毒別找上門。
- 多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家庭室內每天適度通風。
- 游泳時防水入耳:尤其在游泳池,避免細菌入耳;游泳后可用干凈毛巾擦耳。
- 均衡飲食,增強抵抗力:
- 新鮮蔬菜水果(維生素C有助于增強免疫)
- 高蛋白食物(比如雞蛋、豆制品,有助修復組織)
- 充足飲水,稀釋分泌物,讓鼻腔暢通
食物 | 具體益處 | 建議吃法 |
---|---|---|
柑橘類水果 | 富含維C,幫助提升免疫 | 每日新鮮食用1-2份果肉 |
鱸魚、雞胸肉 | 優質蛋白,有助組織修復 | 可做清蒸、燉湯,每日1小份 |
板栗、紫薯 | 富含多糖和維生素,調節免疫 | 蒸煮為主,少量為宜 |
如果出現持續耳痛、聽力下降,不要拖延,越早就診恢復越快。建議優先選擇有專業耳鼻喉??频尼t院。
06 醫生的角色與家庭責任
有時候中耳炎不是“一時的事兒”,而是一種需要家庭和醫生共同配合管理的小麻煩。醫生可以幫忙檢查咽鼓管、評估耳膜、根據感染情況開出合適的治療方案。
而家庭成員,尤其是照顧兒童的家長,早發現、早行動就成了健康的重要一環。有一次,一位35歲的媽媽因為自己反復鼻塞、偶爾耳悶主動就醫,被及早篩查出分泌性中耳炎,避免了嚴重聽力障礙。
平時多關注鼻子和耳朵的小變化,有疑問及時請教專業耳鼻喉醫師,既能保護自己,也能幫到家人。
參考文獻
- Bluestone, C. D., & Klein, J. O. (2005). *Otitis medi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4th ed.). W.B. Saunders.
- Teele, D. W., & Klein, J. O. (1989). Epidemiology of otitis media. *The Annals of Otology, Rhinology, and Laryngology, 98*(7), 5-15.
- Schilder, A.G.M., Chonmaitree, T., Cripps, A.W., Rosenfeld, R.M., Casselbrant, M.L., Haggard, M., Venekamp, R.P. (2016). Otitis media.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2*, 16063. https://doi.org/10.1038/nrdp.2016.63
- Monasta, L., Ronfani, L., Marchetti, F., Montico, M., Vecchi Brumatti, L., Bavcar, A., ... & Baracchini, C. (2012). Burden of disease caused by otitis media: systematic review and global estimates. *PLoS One, 7*(4): e3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