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肺鱗癌:你必須知道的實用健康知識
01 簡單來說,左肺鱗癌是什么???
走進社區,有些人提起肺癌,第一反應往往是“我沒抽煙,應該不關我的事”。但其實,肺癌是我國常見的癌癥之一,其中“左肺鱗癌”發病率并不低。簡單來說,左肺鱗癌是一種起源于左肺支氣管內壁的腫瘤,絕大多數與呼吸道的慢性刺激有關。這種腫瘤的名字雖然聽起來復雜,但本質上就是左肺某區域的細胞發生了不受控制的生長。最初它或許像個“隱形客人”,很難察覺,等到癥狀明顯時,常常已經到了比較復雜的階段。認識這種疾病的基本輪廓,是每個成年人都不能忽視的功課。
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肺癌整體發病率和死亡率仍處于較高水平,其中以男性、年齡較大的群體為多見(Cao et al., 2022)。這說明左肺鱗癌并非遙遠的話題,而是貼近中老年家庭的現實問題。
02 左肺鱗癌的常見癥狀有哪些???
- 慢性咳嗽:剛開始時,只是輕微、偶發,有的人以為是“老毛病”或季節變換。到了后期,則可能出現持續性、陣發性的咳嗽,越來越難以忽略。
- 胸部不適:有些人會時不時感到左胸悶,像有東西壓著,偶爾還會感到胸口有鈍痛。到了腫瘤大一點的時候,這種胸痛感會變得明顯且持續。
- 呼吸困難:一開始或許只是氣短爬樓有些累,隨著腫瘤體積增大,呼吸越來越吃力,甚至連安靜休息也感到缺氧。
- 咯血:偶爾見到痰中帶血絲時,很容易誤以為是牙齦出血或喉嚨小創口。但長期出現這種情況,要格外小心,有時候就是腫瘤刺激血管引起的。
- 全身癥狀:體重慢慢減輕,身體莫名疲乏,有些人晚上容易出汗,這些都是身體和疾病“暗中較量”的信號。
03 左肺鱗癌的風險因素與致病機制??
- 吸煙:這是目前科學證據最強的因素。長期吸煙讓呼吸道反復受到有害物質刺激,細胞變異風險大幅增加。即使不吸煙,但身邊人經常吸煙,也同樣存在高風險(Taylor et al., 2019)。
- 空氣污染:大城市、工廠周邊、重工業地區,空氣中懸浮顆粒和有害氣體容易進入肺部,長期累積同樣能傷害氣道細胞,誘發腫瘤形成。
- 職業暴露:像礦工、建筑工人,需要長期面對粉塵或有害化學物質,患上左肺鱗癌的概率也會提高。
- 年齡與慢性疾?。?/strong>年齡大、長期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人,肺部修復能力減弱,細胞異常生長的機會也會增加。
- 遺傳因素:家族中有肺癌病史,后代出現類似疾病的風險較普通人略高,不過影響遠不及環境和生活習慣。
需要強調,風險因素本身并不等于“必然得病”,而是讓患病概率上升。關鍵還看是否長期、多種風險疊加。
研究支持:Taylor, R., Najafi, F., & Dobson, A. (2019). Meta-analysis of studies of passive smoking and lung cancer: effects of study type and contin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46(1), 336–346.
04 左肺鱗癌要怎么查出來???
- 胸部影像檢查:通常首選低劑量CT(計算機斷層掃描)或X光。CT可以發現肺部比較小的異常,有助于早期發現。拍X光有些腫瘤不容易一眼看出。
- 支氣管鏡檢查:醫生會用一根細管進入氣道觀察,可直接看到腫瘤,還能取下一小塊組織做活檢。組織病理活檢是確診的“金標準”。
- 血液或分子檢測:有時會做血常規等基礎檢查,輔助判斷全身情況。新型的分子檢測、基因檢測,有助于輔助診斷和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很多人聽到“活檢”會害怕,其實大多數活檢創傷小、風險可控,提前了解過程,能夠緩解緊張情緒。
相關參考: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2011).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5, 395-409.
05 左肺鱗癌的治療選擇有哪些???
- 手術治療:早期發現的腫瘤可以考慮外科切除,但是否能手術取決于腫瘤大小、位置及全身基礎健康狀況。術后還可能需要配合其他治療。
- 放射治療:對無法手術或已出現淋巴轉移的患者,可用精準放療消滅局部病灶,改善癥狀。例如,某75歲男性晚期患者,接受放療后明顯減輕了胸悶和呼吸困難。
- 化學治療(化療):晚期或無法手術的病人,化療可以殺滅異常細胞,延長生存時間。有些方案可聯合免疫療法,近年成為治療晚期鱗癌的重要選擇。
- 免疫治療:利用新型藥物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阻止腫瘤發展。臨床數據顯示,部分晚期患者用免疫藥物后,癥狀明顯緩解,生活質量提升(Herbst et al., 2016)。
- 支持對癥治療:包括止吐、護胃、保肝等綜合用藥,改善副作用。如上面提到的患者在化療期間用止吐藥、護肝藥幫助身體更好耐受治療;可根據個體具體病情定制方案。
治療方案應結合患者的身體狀況、并發癥及個人意愿綜合考慮,單一治療難以應對復雜的病情,多學科協作更能保障療效和安全。
研究支持:Herbst, R. S., Baas, P., Kim, D. W., et al. (2016). Pembrolizumab versus docetaxel for previously treated, PD-L1-positive,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KEYNOTE-010):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387(10027), 1540-1550.
06 如何日常管理、幫助預防左肺鱗癌???
-
?? 均衡飲食:
深色蔬菜 + 富含天然抗氧化物質,有助于修復細胞損傷 + 飲食中多搭配青菜花椰菜、胡蘿卜等,炒著吃或做湯均可 -
?? 充足水分:
喝水 + 幫助身體代謝廢物,維持呼吸道健康 + 每天建議8杯水,運動出汗多時適量增加 -
???♂? 適量運動:
慢走/太極 + 增強身體免疫力,促進肺氣流通暢 + 每周累計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散步也很有益 -
?? 定期健康檢查:
肺部體檢 + 早發現早干預,更早處理危險信號 + 尤其40歲以上,有吸煙或慢病史的建議每1-2年一次低劑量胸部CT篩查 -
?? 保證睡眠:
優質睡眠 + 有助于身體修復、促進免疫系統正常運作 + 建議成年人每天7-8小時,睡前減少電子產品使用
一旦發現出現持續的咳嗽、胸痛或氣短,建議盡快選擇有肺科資質的醫院就診。對于有肺癌家族史或合并慢性肺病的人群,更應每年定期篩查。
相關文獻:Molina, J. R., Yang, P., Cassivi, S. D., Schild, S. E., & Adjei, A. A. (2008).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Treatment, and Survivorship.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83(5), 584–594.
最后的叮嚀
左肺鱗癌在我們的生活圈中并不遙遠,很多風險因素其實和日常習慣息息相關。對于年長者、慢性肺病患者、吸煙人群、空氣污染暴露較多者來說,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定期開展檢查,比任何藥物都更加重要。醫學治療方案越來越豐富,但主動關注身體變化,按時復查,才是有效應對這類疾病的關鍵。希望這些知識讓大家感到心里有底,更能給家人朋友帶去一些實用的參考。如果你身邊有人有類似狀況,別猶豫,讓他們早點就醫,早治早好,生活才能更安心。
參考文獻
- Cao, M., Chen, W., Epidemiology of lung cancer in China. Thoracic Cancer, 2022, 13(8), 1121-1128. https://doi.org/10.1111/1759-7714.14409
- Taylor, R., Najafi, F., & Dobson, A. (2019). Meta-analysis of studies of passive smoking and lung cancer: effects of study type and contin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46(1), 336–346. https://doi.org/10.1093/ije/dyw262
-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2011).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5, 395-409. https://doi.org/10.1056/NEJMoa1102873
- Herbst, R. S., Baas, P., Kim, D. W., et al. (2016). Pembrolizumab versus docetaxel for previously treated, PD-L1-positive,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KEYNOTE-010):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387(10027), 1540-1550.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5)01281-7
- Molina, J. R., Yang, P., Cassivi, S. D., Schild, S. E., & Adjei, A. A. (2008).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Treatment, and Survivorship.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83(5), 584–594. https://doi.org/10.4065/83.5.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