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知道的惡性黑色素瘤及其管理
“最近發現腳上有一顆痣突然變大、變色,忍不住有些擔心”——誰沒碰到過這樣的小煩惱?皮膚上的小變化,偶爾讓人心里打鼓。其實,惡性黑色素瘤就是這樣悄悄地出現,早期并不容易察覺。知道什么信號要留心、哪些習慣有益,往往就是健康的分水嶺。下面咱們就用最簡明的語言,把和惡性黑色素瘤有關的關鍵問題說透。
01. 關于惡性黑色素瘤,為什么不能小看?
說到皮膚癌,惡性黑色素瘤是其中較為兇險的一種。它起源于黑色素細胞,生長較快,轉移能力強。雖然總體發病率沒有其他類型的皮膚癌高,但一旦拖延容易波及淋巴結,甚至遠處器官。根據Skin Cancer Foundation的統計,早期發現的黑色素瘤五年生存率可達99%(Skin Cancer Foundation, 2025)。一旦進展到晚期,治療難度明顯增加。那顆變化的痣,可能就隱藏著“壞脾氣”細胞的蛛絲馬跡。及時認識、早做決斷,是對自己健康的負責任態度。
02. 皮膚出現哪些變化要小心?
- ?? 新生或變大的痣:原本沒什么的區域,突然冒出一顆新痣,或者某顆痣慢慢變大。
- ?? 顏色不均、變深/變淺:痣不再是以前那種均勻的棕色、黑色,可能變得花斑或有灰色、紅色等不同顏色。
- ?? 邊緣變得不規則:原本圓潤、邊清的痣,開始模糊、鋸齒,類似“地圖邊界”。
- ?? 表面出血或潰瘍:偶然摳碰就出血、表皮破損,甚至自發性滲液。
以一位34歲的男性為例,他起初只是覺得左腳跟有顆痣不大對勁,沒想到經過病理活檢,已經進展為惡性黑色素瘤。經過多年治療,雖然一度有了好轉,但曾經的“不在意”讓病情發展到需要聯合靶向藥物和放射治療的地步。
上述信號其實就是身體將“小警報”亮在皮膚上。見到這些變化,不要猶豫,盡快咨詢專業醫生。
03. 到底什么因素讓人更易患上惡性黑色素瘤?
??
1. 紫外線傷害
白天出行、戶外運動時,強烈的太陽光其實對皮膚細胞造成損傷,尤其是曬傷的時候,紫外線會“敲”碎黑色素細胞里的DNA,讓它們變得異常增殖。經常曬太陽不防護的人易中招。
??
2. 遺傳和皮膚特質
有一類家庭,家人里有多人得過黑色素瘤,這類人平均風險遠高于普通人。皮膚白皙、容易曬傷者也屬于易感人群——因為他們體內保護皮膚的真黑素比較少,被紫外線“鉆空子”的幾率大大增加(Whiteman, D.C., Green, A.C., & Olsen, C.M., "The Growing Incidence of Cutaneous Melanoma: Primary Prevention Methods and New Diagnostic Tools",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16)。
3. 痣的數量和類型
身上痣比較多(比如超過30顆),其中某些大而形態怪異的(臨床稱為非典型痣),都可能是惡性黑色素瘤潛伏的“據點”。研究顯示,70-80%的黑色素瘤其實并不是原本的痣演變來的,而是直接在正常皮膚上冒出來的新病灶(Skin Cancer Foundation, 2025)。
4. 年齡、免疫力與特殊病史
惡性黑色素瘤可以發生于任何年齡,但老年人或長期免疫力受損(如做過器官移植、服用免疫抑制劑等抓藥)的人,易發病。比如,有高脂血癥、慢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在腫瘤進程上更顯復雜。
小結:這幾點為主,構成了惡性黑色素瘤的基礎風險。如果自己屬于上述某一類,生活中更需要關注皮膚健康狀況。
04. 確診黑色素瘤應該做哪些檢查?怎么挑醫院?
- 皮膚科仔細體檢:專業醫生會用放大設備(如皮膚鏡)檢查痣的外貌、顏色、大小、邊界,有經驗的醫生可初步判斷風險高低。
- 皮膚/組織活檢:在局部麻醉下取出部分或整體病變組織,送病理實驗室顯微鏡下分析細胞樣貌——這步決定了“是良是惡”。
- 進一步分期檢查:如需了解腫瘤有無擴散,醫生會建議做局部淋巴結B超、CT、MRI等影像學檢查。部分疑難病例還需做基因檢測(比如NRAS、BRAF突變篩查),了解腫瘤有沒有“特殊弱點”,好給后續治療指路(Tsao, H., Atkins, M.B., & Sober, A.J., "Management of Cutaneous Melano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4)。
醫院選擇建議:普通體檢可以在有皮膚科門診的正規醫院進行,如發現疑難病變,建議前往設有皮膚腫瘤中心或腫瘤??频娜揍t院,便于全面診斷和后續治療。
小提示:如果有家族史或曾被診斷過異常痣、高危人群,定期到皮膚??谱鋈砥つw篩查是明智之選。
05. 惡性黑色素瘤要怎么治?
治療方式會根據發現的階段不同大不一樣。
- 早期:直接把病灶切除,甚至帶周圍安全邊界一并手術拿掉,大部分人術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 進展期:如有淋巴結轉移,要加做區域淋巴清掃。腫瘤若擴散到內臟或遠處,如肺或腦,往往結合手術、放療與口服或注射型的靶向藥物、免疫藥物聯合攻克。
- 用藥策略:針對有NRAS、BRAF突變的患者,靶向藥物表現更好;某些特殊階段還會用新一代免疫治療手段(如PD-1抑制劑),幫助身體自身細胞對抗異常腫瘤。不同醫院和醫生會設計個性化治療路徑。
- 支持與并發癥處理:像上述34歲患者在治療期間,需要持續監測血常規和肝腎功能,有合并高脂血癥者同步管理血脂,出現皮膚不良反應及時用藥緩解。
每位患者的治療路徑都不同,早期確診帶來的是更高的治愈希望和更少的副作用。疾病進入晚期,目標轉為延長壽命與提高生活質量。
06. 平時該怎么做,有利于預防黑色素瘤???
- ?? 防曬乳/衣物防護:尤其在10:00-16:00陽光最強時段,合理涂抹防曬霜(SPF30及以上),穿長袖、戴帽子、墨鏡。戶外一小時及以上活動時,每2小時補涂一次防曬。
- ?? 皮膚自我觀察:每月用鏡子檢查自己全身皮膚,包括懸殊不顯眼部位(比如腳底、手指縫、甲下),及時發現新變化。
-
??? 關注飲食均衡:蔬果(如番茄、胡蘿卜、藍莓)富含抗氧化成分,幫助修復日常受到的微小損傷;深海魚等含豐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調節免疫。
搭配方法參考:每天三餐加入1-2種顏色豐富的蔬菜水果,每周吃2次魚,既滿足營養,亦能呵護皮膚健康。 - ????? 定期醫學篩查:有家族史或者身上痣多的人,可考慮每年專業機構皮膚科全身檢查。
沒有一種簡單方法能100%預防惡性黑色素瘤,但這些健康習慣可以極大延緩問題發生的幾率。簡單來講,關注皮膚+重視飲食+定期醫學評估,就是比較踏實的防線。
參考文獻(References)
- Skin Cancer Foundation. (2025). Melanoma facts and statistics. Skin Cancer Found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kincancer.org/skin-cancer-information/melanoma/
- Whiteman, D.C., Green, A.C., & Olsen, C.M. (2016). The Growing Incidence of Cutaneous Melanoma: Primary Prevention Methods and New Diagnostic Tools.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5(4), 603-606.
- Tsao, H., Atkins, M.B., & Sober, A.J. (2004). Management of Cutaneous Melano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1(10), 99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