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胃癌:從基礎知識到科學應對
午餐時聊起家中長輩的健康,有人提到最近總覺得肚子不舒服,食欲也差了不少。其實,像胃癌這樣悄悄到來的疾病,身邊并不少見。不過多數人對胃癌真正的危險、檢測方法以及怎么預防,并沒有那么清楚。今天我們就像和朋友閑聊一樣,簡單說說關于胃癌最核心的信息,讓這些關鍵信息成為大家照顧自己和家人的實用工具。
01 胃癌到底是什么?
簡單來說,胃癌是一種起源于胃部的惡性腫瘤。它的本質是胃壁的正常細胞因為各種原因,慢慢變成了異常細胞,這些異常細胞會失去控制地大量繁殖,甚至侵入到身體其他部位。
胃癌和感冒、胃炎不一樣,往往不是突然發作,而是慢慢發展,發生在胃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見的位置是胃竇,那里食物常常逗留,是胃癌的高發區。和朋友吃飯時,如果偶爾聽到有人說“胃總不舒服”“飯后飽脹感”,其實這里面的警告信號很隱晦,需要格外小心。
醫學研究表明,胃癌在全球消化道腫瘤中排名靠前(Rawla & Barsouk, 2019),但早發現、早應對,可以顯著改善預后。不必過度焦慮,關鍵在于了解真正該警惕的問題。
02 如何識別胃癌的信號?
大多數人的胃癌,并不是一上來就有強烈不適。早期的信號,往往就像空氣里的細微味道,不容易察覺。
- 1?? 輕微的不適:偶爾感覺胃脹,飯后容易飽,原本能喝兩大碗面突然一碗就飽了。這種情況持續一段時間,需要注意。
- 2?? 食欲減退:以往愛吃的食物突然沒興趣,甚至聞到油煙味就惡心,這種改變值得留心。
如果這些狀況持續出現,別自己隨便買藥拖延,簡單的改善辦法難以解決時,應該盡快咨詢醫生。
進入進展期,信號會明顯一些。像持續性上腹疼痛、沒有理由的體重下降、反復嘔吐,或發現排黑色大便這些癥狀,都是身體在用“高音量”提醒,這時處理越早越好。
03 為什么會得胃癌?
胃癌的出現,通常和多種因素相關。可以把胃看成一個繁忙的“小工廠”,如果長期有有害刺激,廠里的工人(胃細胞)容易出問題。
- (1)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感染這種胃部細菌,可能讓胃炎反復發作,為胃癌埋下風險(Matsuoka & Yashiro, 2018)。
- (2)慢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長期胃部發炎,慢慢破壞細胞正常結構,為異常細胞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 (3)食物和烹飪方式:長期高鹽、過燙、熏制、腌制食品,含亞硝酸鹽的食品,會增加危險。
- (4)年齡因素:年齡越大,細胞出錯的可能也越高。
- (5)遺傳和家族史:有家族成員曾患胃癌的人群,風險更高。
- (6)抽煙:研究也認為吸煙與胃癌關系密切。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風險并不是疊加就必然得胃癌,擁有上述一個或多個風險因素時,更要定期體檢,避免忽略細微變化。
數據顯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史的人,胃癌風險可增高三倍(Matsuoka & Yashiro, 2018)。不過,風險不是絕對,一切以科學檢查和專業醫生的判斷為準。
04 醫生是怎么檢查胃癌的?
說起來,胃癌的檢查主要依靠內鏡檢查。尤其是胃鏡,像給胃部做“實地拍照”,醫生能直接看到有沒有異常組織。
- 胃鏡檢查:通過一根細軟鏡子從口腔下胃,直接看到胃黏膜,有無潰瘍、腫塊或不尋常的地方。
- 活組織檢查:如果發現可疑病灶,會取一小塊組織送實驗室,判斷是不是異常細胞(癌細胞)。
- 影像學檢查:如CT或超聲,評估腫瘤大小、浸潤深度及是否轉移到其他位置。
檢查難免讓人緊張,但胃鏡檢查本身安全,準備充分、配合醫生,通常都能順利完成。而發現問題初期,治療效果反而更有保障。
研究為胃癌篩查、早診和治療提供了明確路徑,這些措施已被多國指南認可(Smyth et al., 2023)。
05 如果診斷為胃癌,有哪些治療?
治療胃癌有點像修理復雜的“機器”,方案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狀況,不同階段有不同選擇。主要包括:
- 手術治療:早期可切除腫瘤,有些情況可能需要摘除部分胃,術后恢復期需精心護理。
- 化學藥物治療:化療通過藥物干預,抑制異常細胞擴散,對晚期或術后患者有重要作用。
- 放射治療:少部分患者需要聯合放療,常用于緩解癥狀或聯合其他治療。
- 靶向和免疫治療:針對HER2等特定分子特征,部分患者會用上靶向藥物,比如曲妥珠單抗。
有些患者術后還需后續化療,或者治療后繼續鞏固療效。例如前面提到的王阿姨,接受了手術、輔助化療及靶向藥物,控制病情穩定,并結合營養與康復鍛煉,提高生活質量。
每個方案需和專業團隊共同評估,有疑問一定要積極和醫生溝通。不必抗拒新型治療,越來越多研究證實,聯合治療能延長生存,提高日常自理能力。
06 日常怎么做,能降低胃癌風險?
實際上,養成好的習慣,把健康主動權握在手里,是預防胃癌的重要環節。這里列出幾個實在的辦法,值得在日常生活中踐行:
- ?? 多吃新鮮果蔬,富含維生素和抗氧化成分,有助于保持胃黏膜健康。(食用建議:每天保證200g綠葉蔬菜,搭配紅黃彩色蔬菜水果更佳)
- ?? 飲食多樣化,均衡攝入谷類、蛋白質、奶制品,不偏食有人體的恢復和自我修復有幫助。(建議:主食粗細搭配,蛋奶每天各一份)
- ?? 保持口腔和餐具衛生,有益于減少幽門螺桿菌傳染機會。
- ???♀? 規律運動,作息規律,每天適度散步或快走30分鐘,幫助整體免疫力提升。
- ?? 定期體檢,40歲后有條件建議兩年一次胃部篩查,有胃癌家族史或長期胃不適的人,時間可以適當提前,檢查內容需含胃鏡。
- ?? 保持心情愉快,壓力大時免疫力下降,長期情緒低落也不利疾病防控。
這些措施并不是萬能鎖,每個人都得量體裁衣。比如新鮮蔬菜和水果多野菜季節里不難做到,但壓力大時調整作息則需慢慢堅持。
切記,預防主要靠“加法”——把健康有益的事情做得多一點,機會自然也會偏向健康一邊。
實用小結:不必過于擔心“禁忌”,多做對身體友好的事,就是最有效的風險管理。如果出現持續消化不適、體重下降、反復嘔吐等明顯異常,應盡早就醫,可以選擇當地有資質的消化內科或腫瘤??漆t院完善檢查。
胃癌其實不是遙不可及的大事,關鍵在于如何從點滴中識別風險,把能做的健康“加分項”融入到平常生活里。如果你或家人遇到疑問,不妨主動咨詢專業醫生,讓檢查和咨詢變成身體的“例行保養”,而不是等到出現大問題才“臨時抱佛腳”。了解一點醫學知識,日常生活會多一點安全感,也多一種安心。
參考文獻
- Rawla, P., & Barsouk, A. (2019). 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ancer: global trends,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Przeglad Gastroenterologiczny, 14(1), 26–38. PubMed
- Matsuoka, T., & Yashiro, M. (2018). Biology and treatment of HER2-positive gastric cancer.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Medical Oncology, 10, 1758835918787405. PubMed
- Smyth, E. C., Nilsson, M., Grabsch, H. I., van Grieken, N. C., & Lordick, F. (2023). Gastric cancer. The Lancet, 402(10393): 895-906. Pub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