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肺癌,也許你會想到老一輩常說的“煙抽多了得的病”。但現實比這復雜得多。每天上下班路上、家里換季清掃,甚至廚房炒菜時候,空氣里的內容都可能影響肺部健康。其實,把肺癌看作遠在天邊的事并不現實。它每年影響成千上萬的普通家庭,很多癥狀并不明顯,真正察覺時往往已非早期。更了解肺惡性腫瘤,并掌握幾條日常照護和預防的知識,能幫自己和家人遠離風險,也能讓出現異常時更早發覺。
簡單來說,肺惡性腫瘤是源自肺部的異常細胞病變。它們分為幾大類:最常見的是非小細胞肺癌(包括肺腺癌和鱗狀細胞癌),以及小細胞肺癌。
非小細胞肺癌約占肺癌的85%,其中肺腺癌年齡跨度廣,很多非吸煙者也可能中招;鱗狀細胞癌則常見于長期吸煙人群。小細胞肺癌生長迅速,常常容易出現早期轉移。這種癌癥發展的時間可能很長——有的人可能已經有幾年細胞變化都沒有察覺。醫學數據顯示,肺惡性腫瘤依然是全球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這些分類對醫生選治療方法影響很大,也說明了早期預警與類型鑒別的重要性。
- 早期小信號:偶爾咳嗽沒有特定原因,微微氣喘,或者覺得有點胸口悶,但總歸一天也就一兩次(很容易被當作感冒或天氣問題)。
- 進展提示:假如咳嗽變成持續(每天都咳),甚至咳出血痰;再加上一兩個月里,人變瘦明顯但沒節食;或者呼吸時胸口鈍痛、上樓梯很容易喘不上來,這些就值得馬上請醫生看看有沒有肺部的問題了。
舉個例子,有位53歲的男性,之前一向壯實,但短短兩個月里體重掉了5公斤,還常??人园檩p微胸悶,最終被查出肺腺癌。這種拖延是非常普遍的,因為癥狀太容易和普通感冒、支氣管炎混淆。
其實,只有關注這些慢慢出現或逐漸加重的變化,才容易在早期及時發現。
討論風險,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抽煙”。確實,吸煙仍然是最主要的誘因之一,煙草中大量的有害物質每一次進入肺部都會慢慢損傷細胞的基因,讓本來守規矩的細胞逐步變得“任性”起來,最終脫離控制。
- 空氣污染:居住在大城市,車流密集處,PM2.5等顆粒物濃度高,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空氣污染已經與多種肺癌的風險密切相關[2]。不用吸煙,也不能掉以輕心。
- 職業暴露:接觸石棉、煤煙、有機溶劑等特殊工作環境的人,也被認為是潛在高風險人群。
- 遺傳和基因:有家族史,自己或親人有過癌癥,或者基因里有易感突變(比如KRAS、TP53等),都能讓罹患肺癌的幾率增加。
- 其他特殊因素:比如女性中部分非吸煙肺癌患者,更多和基因、荷爾蒙等因素有關。
簡單說,無論日常生活環境、職業選擇,還是身體底子,都可能疊加影響肺部健康。有意識地了解自身的風險因素,是提前管理健康的第一步。
當出現持續咳嗽、胸痛或體重驟減等癥狀,需要考慮進一步檢查。醫生通常會根據病情首選下列幾種檢查:
- 影像學:胸部X線、CT掃描,可以看到肺部有沒有小腫塊、結節,發現異常積液、淋巴結腫大等變化。
- 支氣管鏡:通過一根細管進入氣道,直接觀察腫瘤情況,并采集組織。
- 活檢和病理:拿出一小塊不正常組織,顯微鏡下看細胞性質,有時還需要做免疫組化、分子基因檢測(比如TTF-1、PD-L1、KRAS等)來確定類型和后續治療方向。
- PET-CT:可協助判斷腫瘤有沒有遠處轉移,比如肝臟或骨骼。
- 抽血:查腫瘤相關標志物,但往往只能作為輔助,有時候正常也不能排除腫瘤。
上述檢查明確之后,醫生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治療方案。
當前,肺癌治療就像打仗,需要多管齊下。選擇哪種方法,還是要看腫瘤的大小、分期、類型以及身體狀況。
- 手術:適用于早期局部腫瘤,醫生可能通過切除部分肺葉或單個結節,力爭去除“病灶”。
- 化療:適合多數分期較晚或細胞類型活躍的患者。通過特殊藥物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擴散,常見藥物組合需根據具體分型定制。
- 放療:對于不能手術或有局部轉移的患者,放療可集中殺滅或縮小腫瘤,有時和化療聯合使用。
- 靶向與免疫治療:如果病理和基因檢測發現特殊靶點(如PD-L1高表達、EGFR/KRAS突變等),可用定向“靶向藥”或免疫治療,有機會延長生存并改善生活質量。
- 支持治療:包括抗感染、營養補充、止咳、祛痰等,特別是在合并感染或體質虛弱時非常重要。
比如前文提到的那位53歲男性,因為發現時已多器官轉移,醫生為他制定了化療、放療和抗感染等綜合治療措施。后來出院時,醫囑他繼續定期復查,注意營養,每一步都圍繞“穩定腫瘤、對癥支持”的思路進行。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最好的治療方案總是經過醫生團隊多次評估和調整的結果。
- 定期體檢:治療期間或康復中,規律做影像檢查和腫瘤指標評估非常關鍵,有助于早發現復發或并發癥。
- 健康飲食: 增加豆制品、深綠色葉菜和橙色果蔬攝入,這些食品富含抗氧化物和多種維生素,對于增強免疫力、幫助身體恢復很有好處(參考Messina et al., 2021)。
- 適度鍛煉:身體情況允許時,多做散步、拉伸、溫和體操,這樣能促進血液循環,也利于改善心理狀態(Bhatt et al., 2019)。
- 心理支持:很多患者會出現焦慮或情緒低落,必要時可以,請心理醫生輔導,也可以多與親友傾訴。
- 溝通體感變化:遇到咳嗽變嚴重、呼吸困難、體重快速下降等新情況,及時與醫療團隊聯系,不要自行停藥或更改方案。
說起來,腫瘤治療的過程有時候像一場“馬拉松”,每個人都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颊吆图覍贁y手前行,才能讓治療效果最大化,生活更有質量。
- 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促進細胞健康,每天吃點新鮮橙子、柚子效果不錯)。
- 核桃、大豆制品 (補充優質蛋白,對修復身體有幫助,可以每天加些到早餐或午餐里)。
- 玉米、小米粥 (能量容易消化吸收,適合體質一般或治療期人群)。
- 平日做飯,使用橄欖油或山茶油 (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幫助減少體內炎癥反應;適度為好)。
- 維持好作息,保證每晚有充足的睡眠 (保障免疫力,恢復體力)。
- 日?;顒雍?,如有持續胸痛、呼吸困難、常規咳嗽沒有緩解,及時去醫院呼吸??苹蚰[瘤??谱鰴z查。
大的健康問題從來不是“一件事”導致的,每天的一點自律和調整,才是遠離腫瘤風險的小秘訣。如果遇到親人或朋友罹患肺癌,合理飲食和耐心的陪伴,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支持。
- Siegel, R.L., Miller, K.D., Fuchs, H.E., & Jemal, A. (2021). Cancer Statistics, 2021.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1(1), 7-33. https://doi.org/10.3322/caac.21654
- Cohen, A.J., Brauer, M., Burnett, R., Anderson, H.R., Frostad, J., Estep, K., ... & Forouzanfar, M.H. (2017). Estimates and 25-year trends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Study 2015. Lancet, 389(10082), 1907-1918.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7)30505-6
- Messina, M., Rogero, M.M., Fisberg, M., & Waitzberg, D. (2021). Health impact of plant-based diets: Evidence from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Nutrition Reviews, 79(11), 1134–1146. https://doi.org/10.1093/nutrit/nuaa030
- Bhatt, S.P., Balte, P.P., Schwartz, J.E., Reilly, J., Benditt, J.O., Cassano, P.A., ... & Dransfield, M.T. (2019). Physical Activity, Lung Function, and Risk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199(7), 852-860. https://doi.org/10.1164/rccm.201807-1347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