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破解隱秘之眼的疾病早期信號
01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種常見的視神經疾病。最大的特點是早期沒有明顯不適,日積月累地損害視神經,最終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視力下降。想象一下,眼睛里的小水流通道被雜物堵住,眼球內部壓力慢慢升高,這時候壓力可能悄悄地影響到視神經。只不過,大多數人不會感覺到疼痛或者紅腫,視功能的損傷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青光眼是導致不可逆性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和用眼習慣改變,青光眼也越來越需要被更多人了解和關注。(Quigley, H.A. & Broman, A.T. 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glaucoma worldwide in 2010 and 2020. Br J Ophthalmol. 2006)
02 青光眼的分類與病因
簡單來說,青光眼并不只是單一病種。醫生會根據發病的原因和機制將其分為兩大類:原發性青光眼和繼發性青光眼。
類型 | 常見原因 | 簡單說明 |
---|---|---|
原發性青光眼 | 眼內自身結構異常 | 主要因排水「通道」先天狹窄或堵塞。 |
繼發性青光眼 | 其他疾病影響眼壓 | 如外傷、長期用激素藥物、炎癥等導致。 |
- 原發性: 最常見適中老年人,風險常因結構遺傳、眼部微小發育異常。
- 繼發性: 比如反復眼部受傷、慢性眼部疾病或長期使用激素眼藥水,容易引發排水功能障礙。
有位41歲的男性,工作中不慎被異物傷及左眼,幾年后左眼視物變模糊。檢查時發現眼壓異常,這便是典型繼發性青光眼案例。從中可以看出,眼部外傷并非馬上發生大問題,往往是幾年后,癥狀才慢慢表現出來。
03 青光眼的早期癥狀
多數青光眼患者在初期確實沒什么特別感覺,被認為是“沉默的視力小偷”。但是,如果細心觀察,偶爾還是會有細微線索,比如視野一角有點模糊,或是晚上看燈光時四周有彩虹圈。輕微的情況下,癥狀通常很容易被日常事務掩蓋。有研究指出,有些患者最初只是在光線變化大時短暫覺得看東西不太清楚,很快又恢復了正常。(Tham, Y.C. et al. Global prevalence of glaucoma and projections of glaucoma burden through 2040. Ophthalmology, 2014)
04 如何識別青光眼的癥狀?
真正能早期發現青光眼,頻繁出現的癥狀是越來越難以無意識地忽略,比如視野邊緣部分持續變窄,或一段時間內明顯看東西變得有障礙。有位67歲的女性,經過幾年的“視野縮小”,才發現只能看到正前方,側邊視線幾乎消失,這就是青光眼進展后的特征。
- 家族中有青光眼病史,出現視野邊緣模糊時要特別小心
- 定期做眼壓和視野檢查,醫生會用專門儀器判斷視神經是否健康
- 40歲以后,每1-2年做一次專業眼科體檢比單看視力更重要
現實生活里,很多人把視力變差歸咎于老花眼。其實,老花主要影響近距離看書,青光眼則是讓你慢慢“看丟”四周的風景。兩者區別不大容易察覺,這就需要我們在體檢時主動多問一句。
05 青光眼的風險因素
青光眼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主要包括遺傳、年齡和慢性疾病。這里不涉及如何預防,單說哪些情況會增加風險。
- 1. 年齡增長:45歲以后,青光眼風險隨著年齡上升(Tham, Y.C., 2014)。視神經對高眼壓的耐受力降低,排水通道逐漸老化。
- 2. 家族遺傳:家里有直系親屬患此病的人,得病機會比普通人高4-9倍。有統計認為,亞洲人群屬于高發人群(Quigley, H.A., 2006)。
- 3. 慢性疾病影響:如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眼部的小血管容易受損,間接影響視神經。
- 4. 其他眼部問題:比如高度近視(大于600度),眼結構更脆弱,對壓力敏感。
06 早預防與治療策略
青光眼無法徹底逆轉,但通過科學管理可以使視力穩定。預防的方法其實并不復雜,更像是為視神經打好基礎。這里不涉及“不要做什么”,專門說如何幫助眼睛變得更健康:
- 均衡飲食:
食物名稱 功效 怎么吃 深綠色葉菜(如菠菜) 含葉黃素、抗氧化,保護視神經 每日做為涼拌或炒菜 藍莓等漿果 改善微小循環 早餐加酸奶直接食用 深海魚(鮭魚、秋刀魚) 含豐富DHA,有助神經保護 每周2次適量攝入 - 規律生活: 規律睡眠,適度運動。運動有助調節體內血壓水平,對眼部健康也有益。
- 重視眼部檢查: 40歲起建議每1-2年做眼壓和視野檢查。若家族有青光眼史,檢查更不應間斷。有明顯視野改變及時前往專業眼科醫療機構。
- 堅持治療: 青光眼確診后,規范用藥或遵醫囑必要時考慮激光/手術治療。絕不能中斷或自行減少藥量。
青光眼是一種善于“藏身”的慢性病,早期常常只給出細微暗示。吃得合理、規律作息、定期體檢,每一步都算是為自己的眼健康買份踏實。遇到視線的細微變化,不妨早點求證。眼睛只有一雙,別讓錯過了信號成為遺憾。有疑問時主動問問專業醫生,可能就會多一點心安。
參考文獻
- Quigley, H.A., & Broman, A.T. (2006). 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glaucoma worldwide in 2010 and 2020.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90(3), 262–267.
- Tham, Y.C., Li, X., Wong, T.Y., Quigley, H.A., Aung, T., & Cheng, C.Y. (2014). Global prevalence of glaucoma and projections of glaucoma burden through 2040: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phthalmology, 121(11), 2081–2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