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鼻子開始“流淚”:解密鼻黏膜出血的原因與治療
01 鼻黏膜出血是什么?
下雨天忘帶傘,回家后發現鼻孔里有淡淡的血痕,有點尷尬卻不知因何而來。鼻黏膜出血,就是大家常說的“流鼻血”。醫學上,這主要指鼻腔內的軟組織(粘膜)破損后,毛細血管滲出血液。有時血量很少,輕輕一擦就能止?。粐乐貢r則可能持續不止。其實,這種“小麻煩”常見,并不總是大問題,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鼻腔里布滿細密血管,為加濕、過濾吸入空氣而存在。如果這層“防護網”受損,就像水潭出現一個破口,血液便滲出來。很多情況下,鼻黏膜出血屬于局部小損傷,不過反復發作,可能影響睡眠、工作,有時還會影響全身健康。
??小提醒: 鼻黏膜出血,絕大多數一次兩次問題不大,但如果反復出現,需要關注是否有基礎健康隱患。
02 為什么會流鼻血?
原因類型 | 典型例子 | 機制簡述 |
---|---|---|
干燥環境 | 空調房、秋冬季節 | 空氣濕度低,黏膜變薄、變脆,容易裂開 |
用力擤鼻 | 過敏或感冒時不斷擤鼻 | 反復摩擦刺激,局部血管破裂 |
局部損傷 | 小孩挖鼻孔、意外碰撞 | 指甲或外物直接損傷血管 |
藥物影響 | 長期使用激素類鼻噴劑 | 藥物抑制黏膜修復,造成血管脆弱 |
基礎疾病 | 高血壓、血液系統疾病 | 血壓高,血流撞擊血管壁;或血液不凝易出血 |
42歲的高先生,連續兩周熬夜加班,喝水也少,鼻腔常感到干干的。某天晨起時突發大量鼻出血,不易止住。檢查發現,他既有環境因素(干燥加缺水),又有輕度高血壓。這讓我們看到多種因素可能疊加影響鼻黏膜健康。
- 天氣干燥時,鼻黏膜易被烤得失去彈性。
- 用力擤鼻,像是反復蹭破損口,非常常見。
- 基礎疾病更加重這個“小問題”,尤其不能掉以輕心。
03 怎么發現鼻黏膜在“求救”?
鼻黏膜出血不全是明顯的“鼻血”,也有時候只是悄悄提示。單純、偶發的輕微出血,常在清晨洗臉、打噴嚏后出現。血量極少,用紙巾一按就好了。持續反復或量多時,才容易引起注意。
常見表現分級:
- 早期/輕微:血絲混在鼻涕里,或枕頭上有一點血跡
- 持續/明顯:血液自鼻孔滴出,或流到喉嚨里有血腥味
- 嚴重警示:出血不止(15分鐘以上),伴有頭暈、臉色蒼白
8歲的明明常挖鼻孔,媽媽早上發現他枕頭上一片暗紅色的干血,這種情況多見于兒童,屬于輕度鼻黏膜損傷。對健康影響不大,但持續出血就要考慮其他因素了。成年人如果反復流鼻血,或者聯合高血壓頭暈等表現,務必重視,及早求醫。
?? 切記: 鼻血如果伴有乏力、面色蒼白、出血不止,可能是系統性疾病的信號,應盡早到醫院檢查。
04 如何在家應對和護理?
鼻出血時,其實很多方法簡單實用。大多數輕度情況都可以在家自行處理。下面這份小貼士列表,可以幫忙快速止血和做好后續自理。
姿勢調整
坐下微微低頭,避免血液流入喉嚨(不要仰頭)
局部加壓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根部5-10分鐘,不要時不時松開查看
冷敷輔助
可以用毛巾包著冰袋敷在鼻梁,兩分鐘即可(別碰直接鼻腔)
保持通風與濕潤
開加濕器或放杯水,減少室內干燥
小TIPS:止血后4小時內,不要用力擤鼻,也別碰鼻孔附近,避免再次出血。兒童患者建議家長適當心理疏導,減少挖鼻行為。
??如有這些情況:出血時間超過20分鐘、有反復出血史、伴乏力或高血壓,請及時就醫。
05 需要看醫生嗎?怎么治療更專業?
家庭護理效果不佳,或者鼻出血反復,建議盡快前往耳鼻喉科就診。醫生會根據病因、嚴重程度做出相應處理。
- 詳細詢問病史與檢查(包括測血壓、常規鼻腔鏡檢查),排除高血壓、血液疾病等誘因。
- 局部止血藥物——藥棉團蘸腎上腺素或局部血管收縮劑放入出血處。
- 化學/物理止血——銀離子燒灼、電凝或激光封堵出血點,疼痛小,創傷少。
- 總結性措施:如果出血嚴重、難以控制,可能需要鼻腔填塞,極少數極重患者才考慮外科手術結扎血管。
- 系統用藥:如伴隨基礎疾?。ㄈ绺哐獕骸⒀翰。?,主治醫生會聯合內科進行綜合管理。
65歲的王阿姨因高血壓未控制好,鼻血一次比一次多,最終在醫院通過局部激光處理配合降壓治療后再無發作。這提示咱們,反復鼻出血一定要細查背后原因,別只盯著鼻腔局部。
?? 建議: 鼻出血每次時間都超過15分鐘,或反復發作,務必要去專業醫療機構做規范檢查。
06 生活習慣怎么調整,才更健康?
只要養成幾個細節習慣,鼻黏膜出血可以有效減少。正面健康行動比消極規避更靠譜。
補充水分
常溫白開水
維持體內水分平衡,黏膜更有彈性
建議:每天分次多飲,尤其早晚一杯
新鮮應季水果
橙子、獼猴桃
含維生素C,助修復血管微損傷
建議:每日1~2種新鮮水果
保持環境濕潤
??使用加濕器或擺放綠植
幫助減少空氣對鼻腔的刺激
規律作息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保證黏膜代謝修復時間
建議:成年人每日睡眠7~8小時
鼻腔養護
睡前可用生理鹽水噴霧潤鼻
建議:一周2-3次即可,不需頻繁
適當鍛煉
快步走、瑜伽
增強全身循環,促局部修復
建議:每周鍛煉3次,每次半小時
?行動建議: 鼻腔脆弱時,盡量創造濕潤的生活環境,飲食以新鮮、豐富為主。良好習慣比單純避免風險更有幫助。
07 參考文獻
- Tunkel, D. E., Anne, S., Payne, S. C., et al. (2020).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Nosebleed (Epistaxis).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162(1), S1–S38. https://doi.org/10.1177/0194599820957929
- Tomkinson, A., Lim, M., & Kumar, N. (2011). Epistaxis. BMJ, 343, d5562. https://doi.org/10.1136/bmj.d5562
- Kucik, C. J., & Clenney, T. (2005). Management of Epistaxis.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71(2), 305-311.
- Thomas, R. F. (2014). Epistaxis: a clinical review. BMJ, 349, g6389. https://doi.org/10.1136/bmj.g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