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鼻腔中悄然生長的“隱形敵人”:鼻息肉全解析
不少人以為鼻塞、流鼻涕就是普通感冒,很少會當回事。其實,身邊也有人在長時間鼻子不通氣后,發現問題沒那么簡單。一個沒被重視的小信號,最后成為醫生口中的“鼻息肉”。這種“隱形的小麻煩”悄悄出現在鼻腔,有時很難第一時間察覺。我們今天聊聊鼻息肉,其實離普通人并沒有那么遙遠。
01 什么是鼻息肉?
鼻息肉是一種常見的良性增生,主要出現在鼻腔或鼻竇內。它并不是腫瘤那樣的異常細胞,更多是由于慢性炎癥導致鼻部黏膜局部增厚形成。鼻息肉大小不等,有的面積很小,幾乎不會影響呼吸,有的長期發展會堵住整個鼻道。
數據顯示,歐美國家的發病率約為2%到4%,東亞人中相對較低(Rudmik, L. & Smith, T.L., 2015)。鼻息肉雖為良性,但長時間存在容易造成呼吸障礙,甚至影響鼻腔周圍的骨結構。
02 鼻息肉容易被忽視的早期表現
- 偶爾鼻塞:很多人最初只是覺得一側鼻孔時不時不通氣,好像有點小感冒,過一會自己又通了。
- 輕微流涕:透明鼻涕偶爾流出,沒有異味,也不多,多數覺得換季、過敏在作祟。
- 偶發失去嗅覺:間或對氣味反應變遲鈍,比如聞不到廚房的飯菜香,但不持續。
案例:47歲的女會計孫女士,兩個月總覺得右鼻孔呼吸不暢,偶爾聞不到香水味,卻沒引起重視。這個小細節,后來被醫生診斷為早期鼻息肉。
這說明,如果類似的鼻部不適持續超過兩周以上,要警覺可能不止是小毛病。
03 鼻息肉的典型癥狀與影響生活的信號
主要癥狀 | 表現特征 | 生活影響 |
---|---|---|
持續鼻塞 | 堵塞感長時間不緩解,影響晚上睡覺 | 休息不好、白天疲倦 |
大量鼻涕 | 分泌物增多,甚至呈膿性 | 需頻繁擤鼻,易引起鼻部潰爛 |
嗅覺減退或消失 | 持久性聞不到氣味 | 影響飲食和安全(聞不到煤氣等) |
頭重感、面部悶脹 | 有的感到臉、眼眶周圍不適 | 嚴重時伴隨記憶力下降、工作效率低 |
鼻息肉體積大的時候,會直接阻塞鼻道。比如36歲男士劉先生,半年內鼻子幾乎無法呼吸,只能靠嘴巴,影響了睡眠,晚上還經常打鼾。
實際上,持久熱性鼻塞和嗅覺持續變差,是不得不重視的信號。有明顯不適時,別再糾結問題是感冒還是過敏,該去醫院檢查了。
04 鼻息肉是怎么“長”出來的?
- 慢性炎癥是“溫床”:鼻息肉往往和鼻腔長期炎癥有關,特別是慢性鼻竇炎。炎癥反復,就像給鼻內黏膜“泡澡”,逐漸形成多余組織。
- 過敏體質影響大:有過敏性鼻炎史的人群,患鼻息肉的風險更高。研究提示,超過30%的鼻息肉患者伴有過敏傾向(Stevens et al., 2019)。
- 家族遺傳:部分研究表明,家族成員有鼻息肉的人,患病概率要高于普通人群。
- 工作和環境因素:長期在空氣不流通、煙塵密集或有刺激性氣味的環境工作,也是高危因素之一。
鼻息肉的根本原因其實很明確,就是慢性的鼻腔炎癥“積勞成疾”。環境過敏、空氣污染等也會推波助瀾,形成這樣的小“異常組織”。
05 醫生是怎么查出鼻息肉的?
- 鼻腔內窺鏡檢查:醫生用一根細小的鏡子探進鼻腔,可以直接看到息肉的具體位置和大小。
- CT或MRI影像:通過鼻竇掃描,識別息肉是否堵住了相關通道,或是否有感染擴散。
- 疾病分型:有時需要化驗息肉組織,排查是否有其他可能性。
檢查過程中,一般不需要全身麻醉,也不會造成太大不適。
案例:52歲的老師王先生,因反復鼻塞被推薦做了鼻鏡檢查,結果發現左右鼻腔各有2枚息肉。
所以說,遇到持續不適,最靠譜的辦法還是請耳鼻喉科醫生進行專業檢查。
06 鼻息肉的常用治療方法
治療方式 | 適用人群 | 核心要點 |
---|---|---|
藥物治療 | 病情較輕、息肉體積較小者 | 以鼻用糖皮質激素噴霧為主,配合生理鹽水沖洗 |
聯合激素治療 | 中度以上患者 | 在醫生監護下短期系統用藥,緩解炎癥降低息肉體積 |
手術切除 | 藥物效果不佳、息肉體積大或反復堵塞者 | 目前多采用鼻內鏡下微創手術,恢復快、創傷小 |
需要補充一句,單純手術不能保證“不復發”。治本靠控制炎癥、管理鼻腔環境。有些患者(如34歲女性李女士)術后沒有復發,主要因為堅持用了醫生推薦的噴霧并按期復查。
07 生活管理和鼻息肉的日常防護
- ?? 益生菌酸奶 + 有助于調節免疫,改善鼻腔黏膜狀態 + 每日一杯,尤其是換季時
- ?? 深色綠葉蔬菜 + 豐富的抗氧化成分,緩解慢性炎癥 + 一日多餐,配合均衡飲食
- ?? 紅薯、燕麥等膳食纖維高的主食 + 有助腸道健康,間接促進鼻部免疫功能 + 每周多變換主食花樣,少精制加工
還有幾點實用建議:
- 有慢性鼻炎、經常鼻屎結塊或鼻部干燥的人群,最好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專業體檢。
- 若熬夜、情緒壓力大或過度接觸寵物、花粉等過敏原,發現有早期鼻塞等信號及時做預查。
- 遇到反復鼻塞、流涕超過兩周,請主動到正規醫院耳鼻喉??凭驮\,避免小問號變成大問題。
08 結語 & 行動建議
鼻息肉雖常被當作“小麻煩”,但放任不管,的確可能影響生活。最關鍵的辦法是早識別、早干預、規范復查。鼻腔每天都在和空氣里各類微粒打交道,有點像家庭“交通要道”,清潔與維護同等重要。
學會聽從身體的小提示——不是所有的鼻塞都是感冒,反復出現、持續存在的小變化,最好不要抱有僥幸心理。晚一點處理,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引用文獻
- Rudmik, L., & Smith, T. L. (2015). Management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Current Allergy and Asthma Reports, 15(7), 43. https://doi.org/10.1007/s11882-015-0542-3. (文中數據及治療部分引用)
- Stevens, W. W., Lee, R. J., Schleimer, R. P., & Cohen, N. A. (2019). Chronic rhinosinusitis pathogenesis.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43(4), 1279-1287. https://doi.org/10.1016/j.jaci.2018.12.098. (風險因素部分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