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了解宮頸癌:放射科專家的實用指南 ??
01 宮頸癌到底是什么?
有時在日常體檢中,醫生會提到宮頸癌篩查,大家也許會覺得離自己很遠。其實,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里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它的發生往往悄無聲息,主要是宮頸上的細胞開始異常增生,慢慢地形成腫瘤。
這種癌癥如果能早期發現,通過合適的手段治療,治愈率是比較高的。放射科在這個過程中作用尤其突出,例如MRI和CT能幫助醫生明確腫瘤的位置、大小和是否有擴散,讓后續治療更有針對性。
要留心的是,宮頸癌并不是一夜間發生的,而通常會經歷“宮頸上皮內瘤變”發展的階段。因此,定期檢測能夠大大降低晚期發現的風險。
02 宮頸癌有哪些明顯的癥狀表現?
-
??
1. 持續、異常的陰道出血:
如果出現月經之外的陰道出血,或者絕經后又出現流血,這都是需要早點就醫的信號。宮頸癌早期不容易察覺,往往到中晚期,患者才會有這樣的癥狀。 -
??
2. 性交時出現疼痛或出血:
有些人發現性生活過程出現不適,甚至有接觸性出血,其實也可能是宮頸癌的表現之一。 -
??
3. 異常的陰道分泌物:
如果白帶突然變多,有頑固的難聞氣味,顏色變深或者水樣分泌物增多,可以考慮做宮頸相關的檢查。
有位70歲的女性患者,因持續的陰道異常分泌物和偶爾腹部不適前來就診,經過MRI檢查確診為宮頸惡性腫瘤,繼而接受了放射治療。從這個病例可以看出,持續出現相關癥狀時,不能抱有僥幸心理。
03 宮頸癌的致病機制是什么?
簡單來說,超過90%的宮頸癌病例與一種叫“人乳頭瘤病毒”(簡稱HPV)的感染有關。這種病毒有150多型,有的與宮頸癌關系特別密切。生活中常見的感染渠道是性傳播,這也是醫學界建議從有性生活開始就注意篩查的原因。
不過,感染HPV并不意味著一定就會得宮頸癌。大多數女性的免疫力能自行清除病毒,只是有些人由于免疫功能、遺傳背景或慢性炎癥持續存在,才導致病變逐步發展成為癌癥。數據顯示,HPV感染后只有極少部分的人最終發展為宮頸癌(Arbyn et al., 2020)。
除了HPV,長期吸煙、免疫力下降、多性伴侶、早婚早育等也是已知的宮頸癌高危因素。例如研究顯示,吸煙女性患宮頸癌的風險高于不吸煙者(Plummer et al., 2003)。
年齡方面,30歲以后風險逐漸增加,不過最高發年齡段仍以50-60歲為主。這提示我們:無論年齡大小,只要有相關高危因素,都應提高警惕。
04 宮頸癌的診斷方法是怎樣的?
對于想要確診是否有宮頸癌的女性,目前常見的診斷手段包括以下幾類:
- ?? 宮頸涂片(TCT/Pap)檢查: 檢查宮頸上的脫落細胞是否有癌變跡象,適用于定期的篩查。
- ?? HPV基因分型檢測: 用于進一步確認是否感染高危型HPV,利于早診斷、早干預。
- ?? 影像學檢查(MRI、CT、超聲): 這些檢查主要用于評估腫瘤大小、浸潤深度以及是否擴散到周圍等信息。放射科正是在這個階段幫助醫生制定詳細治療計劃。
- ?? 活檢: 對有異常表現的宮頸進行病理取材,是金標準。
一般來說,大多數的篩查異常結果都能通過進一步檢測得到明確診斷。不同階段宮頸癌的發現與這些手段密切相關。
05 宮頸癌的治療有哪些有效方法?
宮頸癌的治療方法會根據疾病的分期、患者的年齡以及個體情況而不同。大體來說,目前醫學界常用以下幾類手段:
- ? 手術治療: 適合早期的腫瘤,切除腫瘤組織,有一定的治愈可能。
- ? 放射治療: 運用高能射線殺死癌細胞。放療既可以作為單獨療法,也常與手術或化療聯合應用。現在放射治療技術日趨精細化,比如調強放療、三維適形放療能更準確“瞄準”腫瘤,減少正常組織損傷。
- ? 化學治療: 若腫瘤已較大或存在轉移,化療可以縮小腫瘤,提高手術或放療的效果。
- ? 個體化治療: 比如靶向藥物、免疫治療等,適合部分特殊類型或晚期患者。
例如前述70歲女性患者,在合并高血壓的情況下,首選的是精確放療,對于年紀大、合并癥多的患者,也能減少一些手術并發癥的風險。從實踐看,放療制劑配合恰當,確實帶來了不錯的治療體驗。
06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科學應對?
日常生活的小改變,往往就是健康的關鍵。在這里不談風險,只說做什么對預防宮頸癌是真有幫助的:
- ?? 新鮮蔬果(含有豐富維生素C和葉酸): 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反應,保持細胞健康。每餐盡量多一些蔬菜,搭配多種水果。
- ?? 深海魚類(含有歐米伽-3脂肪酸): 研究認為,深海魚的營養成分對女性生殖系統有益,每周可以吃兩三次,如三文魚、金槍魚等。
- ?? 雜糧根莖(膳食纖維豐富): 不但能改善腸道環境,還能間接調節激素水平。建議用紅薯、玉米等替代部分主食。
- ?? 飲水充足: 保證每天飲水有利于新陳代謝,對保持全身健康也很有幫助。
- ???♀? 適量運動: 每周至少3次、有氧運動30分鐘,可以改善免疫系統并幫助體重管理。
- ?? 定期體檢,規范篩查: 建議40歲以上的女性每1-2年進行一次宮頸癌篩查;有性生活史的成年女性則可根據醫生建議適齡篩查。
- ??? 接種HPV疫苗: 如果年齡適合(9-45歲),疫苗可以有效預防高危HPV感染,為健康加上一道“保護傘”。
簡單的說,注意營養均衡,運動和檢查兩不誤,主動健康管理,遠比一味擔憂有效得多。如果發現新出現的異常癥狀,比如分泌物、出血、腹痛等,盡快到醫院婦科檢查就是最穩妥的辦法。
選擇正規、有資質的醫院和機構進行診療,配合專業醫護團隊,健康就會多一份保障。
參考文獻
- Arbyn, M., Weiderpass, E., Bruni, L., de Sanjosé, S., Saraiya, M., Ferlay, J., & Bray, F. (2020).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cervical cancer in 2018: a worldwide analysis. Lancet Global Health, 8(2), e191-e203.
- Plummer, M., Herrero, R., Franceschi, S., Meijer, C.J., Snijders, P., & Bosch, F.X. (2003). Smoking and cervical cancer: pooled analysis of the IARC multi-centric case–control study. Cancer Causes & Control, 14(9), 805-814.
- Found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22). Cervical cancer - Symptoms and causes. Mayo Clinic.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
- Found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22). Cervical cancer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yo Clinic.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