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飲食大百科:科學飲食,健康相伴
01 糖尿病的基礎知識
說到糖尿病,其實身邊不少人多少都聽說過。比如家里老人常把昏昏沉沉、口渴頻繁歸因于“血糖高”。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因為工作壓力大、飲食紊亂也可能中招。簡單來說,糖尿病就是身體無法很好的利用血糖,長此以往,血糖在血液里堆積,慢慢侵蝕各個器官。
糖尿病主要分成兩個類型:1型和2型。1型通常見于青少年,是胰島素這種調節血糖“鑰匙”完全缺失導致的;2型糖尿病,大多數發生在成年人,胰島素還在,但用得不靈了。慢慢地,這種高血糖會傷害到血管、心臟、眼睛、腎臟等。別小看這個過程,影響卻是長遠的。
02 科學飲食的原則
- 平衡膳食:主食、蔬菜、蛋白、脂肪分配要均衡,每一類都不能完全缺席。
- 控制總熱量:攝入超過消耗的能量,時間長了血糖和體重都會跟著上來。
- 營養素均衡:除了糖分,蛋白質、脂肪也都是身體運行的必需品。
原則 | 現實做法 | 生活場景 |
---|---|---|
主食不過量 | 一頓飯的米飯不超過拳頭大小 | 午餐點套餐時,要求減半米飯配更多蔬菜 |
蛋白質補充 | 每餐都有蛋/豆腐或瘦肉 | 早餐加一個煮雞蛋,下班回家豆腐湯 |
多變蔬果 | 每頓餐色彩豐富 | 西紅柿、黃瓜搭配萵苣、胡蘿卜 |
03 識別碳水化合物的角色
碳水化合物大家更熟悉的名字叫“糖類”,平時吃的米飯、面條、饅頭其實都是它的一員。不過,碳水化合物不是壞東西,關鍵在于選擇。升糖指數(GI)高的食物,如白米飯、糖果,吃完后血糖容易快速上升。反之,像全谷物、粗糧、豆類,升糖慢,血糖更穩定,不容易積累危險。
有位42歲的男士王先生,平常早餐只吃白面包和奶茶,體檢發現血糖偏高。醫生建議他主食換成燕麥和雜糧饅頭,幾個月后,血糖值終于穩定下來。這個例子其實給咱們提了個醒。
食物類型 | 升糖指數 | 適宜選擇 ?? |
---|---|---|
白米飯 | 高 | 偶爾可食 |
燕麥、全麥粉 | 低 | 首選常吃 |
豆類 | 低 | 搭配主食 |
04 蛋白質與糖尿病飲食
很多人以為只要少吃糖就萬事大吉,其實蛋白質才是主心骨。好的蛋白有助于穩定血糖曲線。一次研究(Ley SH, et al., 2014)發現,適量增加優質蛋白對控制體重和血糖均有益處?,F在健身房流行的雞胸肉、豆制品其實對糖尿病人也非常友好。
- 豆腐、豆漿:植物蛋白,低脂肪。
- 魚蝦、瘦肉、雞蛋:動物蛋白,易于消化吸收。
- 每餐保證有1-2種蛋白食品,可以減緩血糖上升速度。
05 脂肪的健康選擇
脂肪不全是“反派”。關鍵在于食物里的脂肪類型。動物油脂和加工食品里的飽和脂肪,容易讓血管累積沉積物。而橄欖油、魚油、堅果中不飽和脂肪可以保護心腦血管,還有助于延緩并發癥風險。
不過,控制分量同樣重要。炒菜以植物油為主,每餐堅果小抓一把就行,不必每道菜都渾身是油。
脂肪類型 | 常見來源 | 健康建議 |
---|---|---|
不飽和脂肪 | 橄欖油、魚油、堅果 | 適量增加 |
飽和脂肪 | 肥肉、奶油、蛋糕 | 量要控制 |
06 餐后血糖控制與飲食策略
餐后血糖一不留神就“蹦高”,但生活中其實可以通過調整飲食結構來應對。最常見的做法是“分餐制”,簡單來講,就是一頓飯分成兩次吃,減輕胰島的壓力。
此外,吃飯順序也重要。先吃蔬菜,再吃肉蛋,最后才吃主食,能讓血糖慢慢“爬坡”,不至于一下子飆升。而且,每頓飯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每天規律進餐習慣會讓身體實現更好的自我調節。
07 主要參考文獻
- Ley SH, Hamdy O, Mohan V, Hu FB. (2014).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Dietary components and nutritional strategies. The Lancet, 383(9933), 1999-2007.
-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23).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3. Diabetes Care, 46(Supplement_1), S1–S154.
- DeFronzo RA, Ferrannini E, Zimmet P, Alberti G (Eds.). (2015). International Textbook of Diabetes Mellitus, 4th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