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因素提醒我們,即使平時并未察覺到明顯的不適,也有可能因為生活習慣或生理變化,悄悄地維生素D不足。
案例:26歲的銷售小許,做完一天促銷后比同事更早覺得腰酸背部緊,后來才發現和維生素D缺乏有關。
案例:一位72歲的女性,最近容易腰疼摔倒,經骨密度檢測后發現維生素D偏低。
癥狀階段 | 常見表現 | 備注 |
---|---|---|
早期 | 輕微疲勞、肌肉酸軟 | 偶爾出現,易被忽視 |
明顯 | 骨痛、骨折、情緒問題 | 持續時間長,建議就醫檢查 |
適度曬陽光同樣關鍵。皮膚直接暴露在陽光下,合成維生素D最為自然。按照建議,春、秋、冬三季中午時段,手臂和小腿暴露,每周2-3次、每次10-30分鐘就很充足(考慮陰雨、空氣污染等影響可適當延長)。
小提示:短暫日曬并不會影響防曬效果,重點看時間和暴露的皮膚面積。
說起來,維生素D補充劑真像園藝師為不同土壤“精準施肥”。市面上主要補充劑有維生素D2和D3兩種,常見于軟膠囊、片劑和滴劑。通常,D3(膽鈣化醇)吸收率更高、在人體中存留時間更長(Tripkovic et al., 2012)。
劑型 | 適應人群 | 優缺點說明 |
---|---|---|
軟膠囊 | 成人、大多數中老年 | 吞咽方便,含量穩定 |
滴劑 | 嬰幼兒、吞咽困難者 | 劑量可調,易于服用 |
復合片 | 骨質疏松風險高 | 通常與鈣同服,便于搭配 |
不同品牌劑量差異大,使用時務必根據說明或咨詢醫生后選擇合適劑量。
實際上,科學補充的重點,是結合個人的體檢、生活環境和實際需要。有的人天生曬不黑,合成能力弱一些;有的人飲食偏素,則要更多關注食物選擇與合理補劑。身體的小變化都是一種提醒,要保持關注,但不必過度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