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沙門氏菌感染:潛伏在日常中的隱形威脅
午后點了個外賣,正準備開心地享用時,突然同事皺著眉頭推開了他買的涼拌雞。“有點味道,不敢吃?!蹦阆肫饎偪催^的一條小新聞:路邊熟食攤讓市民感染了腸胃炎。其實,像這樣藏在餐桌一角的“隱形敵人”,沙門氏菌就是其中之一。有時候,一頓美食和一次腹瀉之間的距離,比我們想象的要近得多。
01 沙門氏菌感染到底是什么? ??
沙門氏菌是一大類細菌(Salmonella),主要定居在動物腸道里。最常見的沙門氏菌類型有約2500種,但通常在引發人體感染時,腸炎沙門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s)和傷寒沙門氏菌出現得最多。一旦這些細菌通過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腸道,就可能悄悄“作怪”。
沙門氏菌感染,醫學上稱為沙門氏菌病。簡單來說,就是細菌闖入腸道后造成的炎癥反應。大部分病例表現為短暫的胃腸道不適,但有時也會“擴散”到全身,尤其是在免疫力較弱的人身上。
02 沙門氏菌如何悄悄進入身體?
說起來,沙門氏菌最常通過食物“搭車”進入人體,不過還有其他“路徑”。常見的傳播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傳播方式 | 生活場景舉例 |
---|---|
?? 食源性傳播 | 生吃或沒煮熟的雞蛋、肉類與海鮮,是日常最常見的感染源之一。舉個例子,有個37歲的廚師因為工作時嘗試未熟透的雞肉,48小時后出現腹瀉,最終被診斷為沙門氏菌感染。 |
?? 交叉污染傳播 | 案板、刀具沒有區分生熟食,導致沙門氏菌“串場”。比如家里制作涼拌菜,如果用過處理生雞肉的刀直接切蔬菜,就容易出問題。 |
?? 人與人間傳播 | 在餐前未洗手、護理患者后未徹底洗凈的情況下,也可能被“順手”帶入口中。 |
03 沙門氏菌感染后的信號有哪些???
沙門氏菌感染的信號并不總是很明顯,初期可能只有些許不適,等到癥狀加重后,身體才會“強烈抗議”。下面用一個小表格,幫你理清這些不同階段的信號:
早期/輕微信號 | 明顯/嚴重信號 |
---|---|
|
|
04 沙門氏菌感染如何確診???
很多人出現胃腸道癥狀時,也許會糾結“是吃壞肚子,還是感染了細菌?”。實際確診并不是單靠癥狀推斷,醫生會根據詳細病史、暴露史,再結合實驗室檢查來定論。
常用確診方法如下表所示:
方法 | 說明 |
---|---|
大便培養 | 取糞便樣本,檢測是否有沙門氏菌生長。是金標準,尤其對早期診斷很有幫助。 |
血液檢查 | 病情嚴重時,查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等炎癥指標,有助于判斷感染范圍。 |
沙門氏菌抗體檢測 | 部分醫院可用來輔助診斷,尤其對傷寒沙門氏菌感染較有意義。 |
05 日常如何遠離沙門氏菌???
預防沙門氏菌感染,說到底是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好習慣積累。做飯、吃飯之間,幾個小細節幫你輕松降低風險。
方法 | 實用建議 |
---|---|
?? 安全燒煮 | 確保雞蛋、肉類徹底煮熟,尤其蛋黃要全熟。比如做溏心蛋偶爾嘗嘗沒問題,但平時建議煮到蛋黃凝固。 |
??? 生熟分開 | 家里給案板、刀具“分區”,處理生肉和蔬菜務必用不同廚具。 |
?? 勤洗手 | 每次烹飪前后、如廁、護理嬰幼兒后,都別忘記用肥皂和流動水洗凈雙手。 |
?? 水果蔬菜清洗 | 買回來的瓜果蔬菜流動水多沖幾遍,削皮更穩妥一些。偶爾試試用淡鹽水浸泡一下。 |
?? 疫苗接種信息 | 目前部分高風險人群(如長期旅行者、特殊崗位人員),可根據當地指南接種傷寒疫苗,幫助降低嚴重感染風險。 |
06 沙門氏菌感染后怎么恢復???
真遇到沙門氏菌感染,大多數人只要癥狀較輕,休息,多補水、電解質,通常一周左右就能恢復。不過,如果腹瀉嚴重、持續發熱超過3天,或有脫水表現,就需要及時就醫,避免拖延引起并發癥。
- 口服補液: 選用口服補液鹽(ORS),能幫助補充體液,減少脫水。
- 飲食調整: 建議暫時吃點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白米粥、煮熟的胡蘿卜泥、小米粥。
- 抗生素的使用: 大多情況下不必首選抗生素,只有重癥、老人、免疫力差者或感染擴散時才考慮醫院處方用藥。
- 監測與休息: 保證充足休息,癥狀重時要及時和醫生溝通。
生活中吃一頓美味不是壞事,關鍵在于細心對待食品安全。沙門氏菌經常是在日常疏忽時“溜進”身體,一點點規范操作就能讓我們遠離困擾。下次準備大快朵頤時,不妨在廚房多用幾分鐘,把衛生做到位。這種小小的堅持,不能算繁瑣,卻是在保護自己和家人。
參考文獻
- Majowicz, S. E., Musto, J., Scallan, E., et al. (2010). The global burden of nontyphoidal Salmonella gastroenteriti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50(6), 882-889. doi:10.1086/650733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23). Salmonella and Food. CDC Websit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dc.gov/foodsafety/communication/salmonella-food.html
- Eng, S. K., Pusparajah, P., Ab Mutalib, N. S., et al. (2015). Salmonella: A review on pathogenesis, epidemiology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Frontiers in Life Science, 8(3), 284-293. https://doi.org/10.1080/21553769.2015.105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