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鼻咽炎:從癥狀到應對措施
說起來,誰沒遇到過鼻子堵、喉嚨不舒服的日子——尤其換季的時候,身邊朋友總有人咳嗽著、用紙巾不停擤鼻。其實,這些小麻煩有時候就是鼻咽炎在作祟。看似常見,卻會影響嘴里的那口飯和入睡的夜晚。下面,我們一起用簡單的方式,全面了解鼻咽炎,看看怎么識別、應對和預防它。
01 什么是鼻咽炎?
鼻咽炎是指鼻咽部(呼吸道中鼻腔和咽喉之間的區域)發生炎癥。簡單來講,就是鼻子和咽喉交界處的“交通要道”被微生物侵襲,常見原因有病毒感染(類流感病毒)、細菌、空氣污染、過敏等。
鼻咽部的位置決定了它容易被外界刺激,特別是在空氣干燥、環境中有過多粉塵時更加明顯。炎癥一旦出現,就會影響鼻腔和咽喉的清爽感,讓呼吸沒那么順暢。
02 鼻咽炎的常見癥狀有哪些?
鼻咽炎的表現有時像一個“悄悄到訪的小麻煩”,初期信號不容易察覺。比如:
- 偶爾咽部不適: 喉嚨微微發干或發癢,講話久了覺得不太舒服。
- 輕微鼻塞: 有時候單側鼻腔通氣沒有以前順暢,但不影響吃飯和休息。
- 偶爾清嗓或輕咳: 吃東西或天氣變化時更明顯。
病情加重后,典型癥狀逐漸突出:
- 持續流涕: 鼻腔里出現透明或黏稠的鼻涕,擤完后很快又有。
- 喉嚨痛或異物感: 吞咽時感覺有東西卡住,有的患者還會出現聲音嘶啞。
- 鼻塞嚴重: 兩側都堵,晚上更明顯,影響睡眠。
- 頭暈、乏力: 有些人白天反應慢、覺得“腦袋發重”。
如果發現僅僅是短暫的不適,持續關注癥狀即可;但持續幾天沒緩解,需加以重視。
初期 | 加重期 |
---|---|
輕微咽部異物感 偶爾鼻塞 | 持續咽痛 流涕加重 鼻塞明顯影響日常 |
03 鼻咽炎的不同表現形式
- 青少年常見表現: 感染初期可能只有流清水鼻涕,喉嚨有點癢,但精力正常。不容易被察覺,但如果沒及時休息,幾天后鼻塞變重。
- 中老年人: 有位68歲的退休男性,近來早起總覺得鼻腔堵、分泌物多,晚上容易打鼾,白天口干。這案例說明,年齡大了后,鼻黏膜修復能力會差一些,同樣的刺激反應可能更明顯,恢復得也更慢。
- 慢性鼻咽炎患者: 部分人癥狀并不劇烈,但反復出現“說話發干”“清嗓頻繁”等,容易被誤認為僅是天氣干燥。
不同年齡和體質的人表現不同,別只盯住鼻塞和流涕,持續不適建議詳細觀察。
04 如何在家簡單識別鼻咽炎?
有些信號其實可以靠自查判斷:
- 早上起床后咽部不適: 比如嗓子發干、需要清嗓,通常持續不止一天。
- 用力擤鼻后依然堵: 擤完后沒有完全恢復通氣感。
- 天氣變化時明顯加重: 出現空調房內鼻塞、外出后感覺加重,這說明鼻黏膜對外界刺激變得敏感。
- 對比家人癥狀: 如果家中成員同時出現類似不適,并持續幾天,可能屬于傳染性鼻咽炎(如由病毒引起)。
判斷時注意持續時間和是否影響日常作息?!芭紶栆惶臁蓖ǔS绊懖淮螅B續3天以上應警惕。
05 為什么會得鼻咽炎?
鼻咽炎和很多因素有關,不僅僅是“凍著了”或者“吃冷飲”。來看看常見原因和機理:
- 病毒或細菌感染: 九成以上屬病毒引起(尤以春秋發生率高),少數由細菌(鏈球菌、葡萄球菌等)導致。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兒童每年約有6-8次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Heikkinen, T., & J?rvinen, A., 2003)。
- 環境刺激: 長時間暴露在灰塵、油煙、異味環境,鼻黏膜保護層容易受損,增加炎癥風險。
- 過敏體質: 有些人遇到花粉、螨蟲等過敏原更容易誘發發作。
- 長期熬夜、疲勞: 晚上休息不好會讓機體的“自我修復程序”減弱,小問題變成大麻煩。
- 年齡相關: 小孩抵抗力弱、老人修復功能下降,兩端人群患病風險更高。
- 遺傳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人反復出現,自己也需多注意。
一項流行病學研究指出,在空氣質量不佳地區,鼻咽炎的發病率會高出約20%(Wang, M., et al. 2017)。
06 如何預防鼻咽炎?日常護理小貼士
想減少鼻咽炎煩惱,不妨從身邊習慣做起:
- 飲食推薦:
食物 功效 建議 新鮮蔬果 補充維生素、提高黏膜免疫 每天搭配色彩豐富的蔬果(如橙子、菠菜) 溫熱流質湯羹 緩解喉嚨不適,幫助排出分泌物 可適量飲用雞湯等清湯 蜂蜜檸檬水 潤喉保濕 溫水沖泡,每天晨起飲用一次 - 日常習慣: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恰當加濕;早睡早起,適量鍛煉讓身體更有抵抗力。
- 定時沖洗鼻腔: 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可適當減少黏稠分泌物殘留。
- 外出戴口罩: 空氣中的花粉、灰塵多時,口罩是“物理屏障”,有效減少鼻腔刺激。
飲食講究多樣,特別是多吃瓜果蔬菜,對鼻黏膜的修復和“抗擊力”提升都有幫助。
07 哪些鼻咽炎癥狀要及時去醫院?
雖說很多鼻咽炎都能恢復,但有些情況不能拖延。具體來說:
- 高熱不退: 超過38.5℃、持續兩天以上。
- 聲音嘶啞超過一周: 尤其合并吞咽困難。
- 鼻涕出現黃色或帶血情況: 分泌物為膿性,可能有繼發感染。
- 持續頭痛、耳悶: 或者出現聽力下降,考慮炎癥已影響耳鼻咽管(耳咽管炎)。
- 慢性反復不愈: 兩個月癥狀不消退,需要專業判斷原因和進一步治療。
如果癥狀持續超過7天未緩解,或者有上述嚴重表現,建議盡早就診。
就醫檢查項目可能包括:
- 鼻腔咽喉視診
- 必要時做咽拭子檢測
- 特殊情況下,醫生會建議做鼻咽鏡或影像檢查
日常的鼻咽不適雖然常見,但背后未必都是“小問題”。最關鍵的辦法其實很簡單——關注身體的小變化、適當調整作息、均衡飲食。這樣一來,大部分鼻咽炎都能自愈;特殊情況也別拖,及時就醫反而更省事。希望這些內容,讓每個容易“鼻咽出狀況的季節”都能輕松應對。
參考文獻
- Heikkinen, T., & J?rvinen, A. (2003). The common cold. The Lancet, 361(9351), 51-59.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3)12162-9
- Wang, M., Aaron, C. P., Madrigano, J., et al. (2017). Association Between Long-Term Exposure to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Chronic Upper Respiratory Inflammation.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25(2), 9-16. https://doi.org/10.1289/EHP315
- Bachert, C., Pawankar, R., Zhang, L., et al. (2015). ICON: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Journal, 7(1), 1-28. https://doi.org/10.1186/1939-455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