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征:你不知道的那些癥狀與表現
01 | 簡單來說,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啥病?
說起來,很多人都有過肚子反復不舒服:時而拉肚子,時而又覺得排不出。朋友聚會中就有這種情況,有人總是推說:“我肚子敏感,不能亂吃?!逼鋵?,這種既難以啟齒又常見的腸道小麻煩,就叫做腸易激綜合征(IBS)。
這并不是某種器官壞掉了,而是腸子太“敏感”,有時會“鬧情緒”。
這并不是某種器官壞掉了,而是腸子太“敏感”,有時會“鬧情緒”。
?? 定義和特征: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功能性腸道疾病,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的腹痛、腹脹,以及排便習慣的變化,但檢查時腸道通常沒有結構性異常。
從發生機制上看,腸道神經信號傳遞混亂、腸道運動異常、腸道菌群變化,以及腸道對壓力的高敏感,都是可能的推手。
全球范圍內,腸易激綜合征的發病率高達10%以上,在城市白領、學生一族中也并不少見。[Ford AC et al., 2020, Gastroenterology]
全球范圍內,腸易激綜合征的發病率高達10%以上,在城市白領、學生一族中也并不少見。[Ford AC et al., 2020, Gastroenterology]
02 | 腸易激綜合征都有哪些表現?
有些癥狀并不明顯,像悄悄溜進生活的小材料。
下面用一個表格幫你快速梳理腸易激綜合征的常見癥狀:
下面用一個表格幫你快速梳理腸易激綜合征的常見癥狀:
癥狀 | 表現特點 | 真實案例 |
---|---|---|
腹痛或腹部不適 | 可輕可重,通常在排便后緩解 | 比如,有位32歲的女性白領,總覺得小腹像被氣球撐著,緩解后人也輕快不少 |
排便習慣改變 | 拉肚子和便秘可交替出現,也可能以一種為主 | 27歲的男性IT從業者,常因早晨急著“沖廁所”而誤了上班 |
腹脹 | 不單是吃多后的鼓脹,更可能是時有時無的“撐感” | 一位高中女生會因腹脹,把褲腰帶再松一格 |
?? 不同的人癥狀“劇本”各不相同,有的僅偶爾肚子有點鬧騰,有的則會出現持續多次、影響日常的腹痛和排便問題。
03 | 心理壓力也會讓腸子“鬧小情緒”?
身體和心理,其實像兩座經常對話的城市。有研究提到,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壓力、焦慮水平普遍比普通人高。[Fond G et al., 2014, World J Gastroenterol]
比如換工作、考試來臨,很多人肚子會突然不適。情緒波動直接影響腸道神經,讓腸子的“節奏”變得紊亂。
這說明,腸道健康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身心相互作用有時比想象中更緊密。
這說明,腸道健康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身心相互作用有時比想象中更緊密。
?? 情緒調整、心理疏導有助于緩解腸子過度“敏感”的問題。
04 | 不同“類型”,癥狀有啥不同?
亞型 | 主要癥狀 |
---|---|
便秘型(IBS-C) | 排便次數減少、便干硬、解便費勁、腹脹為主 |
腹瀉型(IBS-D) | 頻繁稀便、急迫性腹瀉、排便不盡感 |
混合型(IBS-M) | 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 |
未分型(IBS-U) | 不典型、難以歸類的表現 |
一位22歲的女大學生,早上腹瀉,下午卻常覺得排便不暢,就是典型的混合型。
這些類型提醒我們,腸易激綜合征其實“變化多端”,不同亞型管理方式也略有差異。
這些類型提醒我們,腸易激綜合征其實“變化多端”,不同亞型管理方式也略有差異。
05 | 醫生是怎么判斷腸易激綜合征?
并不是每個肚子不舒服的人,都是“腸易激”。想要搞清楚,醫生會采取以下幾步:
- 詳細了解病史:包括腹痛、排便的具體情況、起始時間和伴隨癥狀。
- 體格檢查:主要是腹部的觸診,排除明顯的器質性疾病。
- 必要時輔助檢查:血常規、大便常規、甲狀腺功能、腹部B超等,主要是排除其他疾病。
- 羅馬標準Ⅳ(Rome IV Criteria):國際上推薦的診斷標準,要求連續12周以上出現反復腹痛,并與排便改變密切相關。
?? 溝通建議:向醫生描述時,最好記錄腹痛的頻率、持續時間,以及變化情況,會更容易獲得準確判斷。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紅旗信號”(如體重驟降、出血、持續夜間腹痛)出現時,應立即就醫,排除腸道的其他嚴重問題。[Ford AC et al., 2020, Gastroenterology]
06 | 如何緩解?日常管理實用小貼士
?? 在日常生活中,下面的方法更有幫助:
實用建議 | 具體操作 | 小提示 |
---|---|---|
高纖維食物 | 燕麥、胡蘿卜、蘋果等 幫助腸道蠕動、減緩腸道刺激 | 建議每天分多次少量攝入,避免一次吃太多 |
規律作息 | 保持足夠睡眠,避免熬夜 | 晚上23點前入睡有益腸道修復 |
適量鍛煉 | 快步走、瑜伽、慢騎行等 | 每周鍛煉3-5天,每次30分鐘較好 |
心理疏導 | 冥想、深呼吸、與朋友傾訴 | 精神壓力大時可考慮求助專業心理支持 |
適量飲水 | 建議每日1200-1500ml | 清晨和餐后喝水,效果較佳 |
Tips:
- 腹瀉為主的朋友,可以適當選擇含益生菌的酸奶。
- 便秘型患者,可嘗試多吃奇異果、番薯,有助于改善排便。
- 癥狀嚴重影響生活時,及時找消化科醫生,獲得針對性的藥物或進一步指導。
平日“肚子敏感”其實很常見。腸易激綜合征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早發現、會觀察,多一點日常管理,生活依然可以輕松自在。如果你或身邊人有類似的小困擾,不妨大膽面對,主動與專業醫生溝通,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參考文獻
- Ford, A. C., Lacy, B. E., & Talley, N. J. (2020).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Gastroenterology, 158(5), 1233-1249. 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19.12.034
- Fond, G., Loundou, A., Hamdani, N., Boukouaci, W., Dargel, A., Oliveira, J., ... & Boyer, L. (2014). Anxiety and depression comorbiditie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27), 8807-8821. https://doi.org/10.3748/wjg.v20.i27.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