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擊傷急救:及時救援挽救生命的關鍵步驟
01 電擊傷概述:意外的隱形威脅
其實,很多人以為電擊只有工廠和工程施工現場會遇上,家里、辦公室常常被忽略。一次普通的插座修理、臨時家用小電器也可能藏著隱患。雷雨天想插插電、換個燈泡,更是容易意外“觸電”。電擊不像摔跤能立馬看到外傷,它的傷害有時候比想象的更“隱形”。
簡單來講,電流穿過身體,可能對神經、心臟等重要器官造成破壞。即使看起來沒啥大問題,也可能有器官功能紊亂或延遲反應的問題。別忽視這些風險,哪怕傷口很小或者只有一瞬的“麻痹”感,也可能帶來嚴重后果。
?? 小貼士
家用電的電壓和強度,在特殊情況下也會導致嚴重電擊,不只是高壓環境才有風險。
02 電擊傷的癥狀:從跡象中發現危險
- 初期微小反應:偶爾發麻、刺痛,伴有短暫的手腳無力。某些人會覺得像被輕拍一下,馬上恢復。
- 持續或嚴重警示:失去意識、呼吸變淺或不規律,心跳突然停止,皮膚出現局部燒傷或焦痕。
- 典型案例:有位29歲的男士,在倉庫搬運家電時不小心摸到漏電插頭,先是手掌麻木,幾秒后發現呼吸變急促,全身變得非常無力。這說明,哪怕剛開始只是小麻煩,也要警覺后續更嚴重的狀況。
? 重點提醒
明顯持續的癥狀(如昏迷或抽搐)很有可能預示著心臟或神經系統受損,切勿拖延處理。
03 現場安全評估:救援前必須做的事
在急救電擊傷時,首先要做的是確保周圍環境對你安全——不然救人變成“添亂”。說起來,這時候人第一反應可能是直接沖過去,其實這樣相當危險。切斷電源或用干燥絕緣物隔開電流,是最有效的自我保護。
- ?? 仔細確認是否還帶電,關閉總閘是最直接的辦法。千萬別用濕手直接觸碰傷員或帶電物體。
- ?? 利用木棍、塑料板、干毛巾等絕緣工具,把傷者和電源“隔離”。
?? 注意
只有當確定環境安全后,才可以開展后續的急救操作。
04 基礎急救關鍵步驟
操作步驟 | 說明 |
---|---|
迅速觀察 | 檢查呼吸、脈搏是否存在。有無明顯燒傷或昏迷。 |
立即呼叫急救 | 盡早撥打120,說明電擊傷,爭取專業支援。 |
心肺復蘇(CPR) | 若呼吸或心跳停止,立刻進行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 |
正確放置體位 | 若傷者清醒,讓其平躺保持安靜,防止血壓波動。 |
處理燒傷 | 用清潔的干布簡單覆蓋創口,不要使用冰或涂抹藥膏。 |
?? 別忽視
未接受過心肺復蘇培訓的人可先簡單按壓保持血流,等待專業人員到場。
05 電擊傷后的醫療處理與照護
一旦完成急救處理,絕不能掉以輕心。哪怕傷者醒了、走得動,也建議送往醫院做詳細檢查。有位42歲的女性,在辦公室被電擊后雖然意識清醒,但幾個小時后出現胸悶不適,到醫院才查明有心律異常。這提醒我們,電流可能對身體內部組織帶來遲發傷害。
- 醫院會評估神經、心臟和皮膚情況,監測可能的“晚發癥狀”。
- 特殊檢查(如心電圖、血常規)可幫助排查隱性損傷。
- 隨訪過程需繼續觀察。部分患者在數小時至一天內才發現問題。
?? 行動建議
只要曾經歷高壓電或表現出明顯癥狀,建議立即到有急診科或燒傷科的正規醫院就診。
06 預防電擊傷的實用建議
- ? 定期檢查家用電器:及時更換老化、裸露電線,有助于減少不必要風險。
- ? 安全用電習慣:插拔電源時用干手,戶外用電設備注意防水。
- ? 加強用電知識科普:主動參加社區安全講座,提升防范意識。
- ? 正確飲食和充足休息:合理營養提升身體“修復力”,如多吃深色蔬菜、優質蛋白食物,增強創傷后恢復能力。例如,菠菜富含鐵,蛋白質有助于皮膚愈合,建議三餐中搭配1-2種新鮮蔬菜及一份蛋白類食物。
?? 友情提醒
遇到電擊事故時,保持冷靜、按照步驟處理,是應對意外最靠譜的辦法。
07 總結&核心行動建議
- 電擊威脅常被低估,家用電也須小心。
- 發現異常癥狀時,切勿覺得“事小”;持續或嚴重表現要立即求助。
- 每一步急救須以自身安全為前提,避免盲目沖動。
- 急救之后,專業醫療檢查不能省。
- 安全用電和健康飲食,是預防和恢復的雙保險。
遇到電擊事情其實很緊急,但只要記住操作要點,人人都能成為健康“守門員”。這些知識,值得傳遞給身邊每個人,也許就在關鍵時刻派上大用場。
主要參考文獻
- Alton, L. (2016). First aid for electrical injuries. BMJ, 353, i1612. https://doi.org/10.1136/bmj.i1612
- Lee, R.C. (2000). Electrical injury: mechanisms, manifestations, and therapy.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8(9), 3054–3058.
- Jaka, H. et al. (2018). Electrical injuries: a review of mechanisms,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Burns, 44(2), 220-229. https://doi.org/10.1016/j.burns.2017.08.022
- Peters, R.M., & Rea, T.D. (2011). Electrical injuries in the home: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9(7), 78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