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內高營養治療:讓生命煥發能量的秘密
有時候,在醫院病房里總能見到一些靜靜輸注著營養液的人。不是每個人都能想象,吃飯變得困難會給身體帶來多大壓力,更別說需要靠特殊方法補充營養的滋味了。其實,腸內高營養治療正是幫助這些患者重獲力量的一個重要選擇。它聽起來復雜,可背后的原理,其實和我們每天吃飯獲得能量并沒有本質不同。
01 腸內高營養治療是什么?
簡單來說,腸內高營養治療(Enteral Nutrition, EN)是一種通過鼻胃管或胃造口,把含有豐富營養的液體送進腸道的方法。這讓身體在普通進食不可能的時候,依舊可以獲得卡路里、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
不少重癥、手術后身體極度虛弱,或者有消化功能障礙的人,用普通方式吃飯對他們來說就是個“奢望”。但有了腸內高營養,即便胃口消失,也能給身體源源不斷地“加油”。
02 營養是怎么“送達”全身的?
說起來,腸內高營養治療就像給腸道掛上了一個“小加油口”。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營養液配方,然后通過塑料導管緩緩送入。這樣即使人無法進食,也能像別人吃飯那樣,吸收必需的各種養分。
主要營養成分 | 作用 | 舉例 |
---|---|---|
高能量碳水化合物 | 為身體提供快速“燃料” | 麥芽糊精、葡萄糖 |
優質蛋白 | 幫助修復和再生組織 | 乳清蛋白、大豆分離蛋白 |
必需脂肪酸 | 維持免疫和細胞結構 | 葵花籽油、魚油 |
維生素與礦物質 | 參與各種代謝與防病 | 多種維生素、鈣、鐵 |
有一位68歲的男性患者,因胃癌術后吃什么都惡心,體重掉得厲害。醫生建議他嘗試腸內高營養治療,兩周后,體力和精神都提升不少,也讓家人安心不少。這種案例其實在醫院中很常見。
03 誰最需要腸內高營養治療?
- 重癥監護患者:比如中風后昏迷、嚴重創傷或大手術后恢復期,這些人通常沒能力靠嘴進食,只能依賴營養液維持身體運行。
- 長期吞咽困難:有一位55歲的女性,患帕金森病多年,最近開始經常嗆咳“一喝水就咳嗽不?!保胀ǔ燥埲菀讓е挛胄苑窝?,最終采用鼻飼營養,明顯緩解了體重下降。
- 消化道功能部分障礙:有些疾病人雖能吃點東西,但量太少不夠消耗,這類患者用腸內高營養補足缺口,預防嚴重營養不良。
- 術后康復人群:一些消化道手術、特別是胃腸道部分切除后短時間難以自主進食,用腸內高營養過渡很常見。
04 腸內高營養是如何實施的?
實際操作上,腸內高營養治療需要專業團隊根據個人體重、身高、疾病狀況“量身定制”配方,通常要由護士或營養師全程參與。主要有幾種供給方式:
- 鼻胃管:一根細管由鼻腔插入胃內,適合急性、短期營養支持(如術后幾天內)。
- 經口胃管:通過口腔直接進入胃,對于無法鼻飼的人。
- 胃造口/腸造口:適合長期使用,比如長期中風患者。直接從腹部開小口接入胃腸。
每次灌注會根據個人耐受慢慢調節速度,一般 4-6 小時內分幾次完成。液體溫度也很重要,避免過冷或過熱刺激腸胃。
05 腸內高營養可能帶來的風險
雖然腸內高營養是被推薦的營養補充方式(尤其比靜脈營養安全),但操作不當或個體體質特殊,也會帶來一些問題。
- 感染風險:導管插管部位如果清潔不到位,容易細菌感染,重者可導致局部或全身感染。
- 消化道不適:部分患者會出現腹脹、腹瀉、惡心。對于消化系統本身體質較弱的人更明顯。
- 液體過快灌入:過快、量過大,容易造成反流或嗆咳,尤其在吞咽功能減弱時特需謹慎。
- 代謝紊亂:長期單一營養后,電解質失衡等代謝類問題也值得關注。
病例舉例:42歲的女性因消化道手術后接受營養液注入,最初因速度過快出現腹瀉,調整灌注速度后,癥狀很快改善。這提示我們,治療細節不能馬虎。
文獻支持:Heyland, D.K. et al., 2010,《Canadia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Nutrition Support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Critically Ill Adult Patients》(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182(3), 195-223)
06 最新進展與日常護理建議
腸內高營養不斷創新:配方已更加接近正常飲食,能改善腸道菌群和免疫力;且便攜灌注泵的問世,讓長時間滴注更加安全、靈活。未來個性化營養管理可能會成為常態,每位患者都能得到量身定做的配方支持。
常用營養補充品 | 功效 | 推薦用法 |
---|---|---|
高蛋白液體(如腸內專用蛋白粉) | 提升身體修復和免疫力 | 根據營養師建議計算用量,逐漸增加 |
膳食纖維補充劑 | 有助于腸道蠕動,減少腹瀉 | 適量添加、緩慢調整 |
分段灌注法 | 降低反流、腹脹風險 | 每日分多次小量喂入 |
1. 營養液溫度應與體溫接近,更易吸收。
2. 喂食期間注意觀察腹部、皮膚及全身反應,有不適及時與醫生溝通。
3. 器具消毒必須到位,操作最好有專業人員指導。
文獻支持:Singer, P. et al., 2019, "ESPEN guideline on clinical nutri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linical Nutrition, 38(1), 48-79)
07 如何通過科學護理獲得更好效果?
腸內高營養并不意味著別的營養方式就不重要。對于能夠部分進食的人,適度添加腸內營養,可幫助身體更好恢復。合理搭配口服流質、半流質食物,比如牛奶、蛋花湯、米糊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參考文獻(References)
- Heyland, D.K., Dhaliwal, R., Drover, J.W., Gramlich, L., & Dodek, P. (2010). Canadia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Nutrition Support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Critically Ill Adult Patients.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182(3), 195-223.
- Singer, P., Blaser, A.R., Berger, M.M., et al. (2019). ESPEN guideline on clinical nutri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linical Nutrition, 38(1), 4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