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隱秘的癥狀與深層的原因
01 生活中悄悄發生的慢性肝炎
有些健康變化,來的時候悄無聲息。比如偶爾覺得累、食欲不太好、晚上睡得不踏實,很多人覺得這只是平常的小波動。其實,這些“平淡無奇”的小事,也許正是慢性肝炎的早期信號。慢性肝炎不像感冒那樣來得猛烈,它更像一只悄悄爬進身體的小貓,輕手輕腳,不易覺察。
國內外數據顯示,全球慢性肝炎患者近3億人(WHO, 2023),中國區域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數量也處于世界前列。慢性肝炎進展緩慢,但長期看,對身體健康的損害并不小,尤其是肝臟這個“解毒工廠”,如果長期負擔過重,會影響全身的代謝和免疫。
簡單來講,慢性肝炎就是肝臟因為某種長期刺激(比如病毒、酒精或自身免疫反應)發生了持續的炎癥,病程超過6個月,容易被忽略。
02 典型與隱秘:慢性肝炎的癥狀變化
初期信號:
- 偶爾感覺疲勞,像是沒休息好。
- 有時會覺得飯量小了點,或者吃完飯總有點脹脹的。
- 偶發腹部輕微不適,像被什么堵了一下。
- 偶爾注意到皮膚有點發黃,但很快就恢復了。
病例啟示:
有一位36歲的女性上班族,常常下班后覺得疲憊不堪,她一度以為只是工作壓力大。后來體檢發現轉氨酶升高,進一步檢查才明確為慢性肝炎。
有一位36歲的女性上班族,常常下班后覺得疲憊不堪,她一度以為只是工作壓力大。后來體檢發現轉氨酶升高,進一步檢查才明確為慢性肝炎。
持續進展時:
如果肝炎逐步加重,表現就會更明顯,比如長時間的乏力、持續的食欲下降、皮膚/眼白逐漸變黃、腹部膨脹,有時還伴隨惡心和輕微出血傾向。不過,大多數人直到出現嚴重癥狀才重視起來。
這些表現其實和普通疲勞、消化不良很容易混淆,所以,別把持續超過幾周的這些“老毛病”不當回事。
階段 | 常見癥狀 | 生活中易忽視的表現 |
---|---|---|
早期 | 輕微乏力、肚子隱隱不適、偶有食欲減退 | 容易覺得“沒精神”、工作效率下降時不警覺 |
進展期 | 持續食欲減退、腹脹、黃疸、出血傾向 | 黃疸經常被誤以為“臉色不好” |
03 病毒、酒精還是免疫?慢性肝炎類型全解析
- 病毒性肝炎
最常見的是乙型(HBV)、丙型(HCV)病毒。病毒悄悄在肝細胞里面安家,慢慢激起免疫反應,長期會讓肝細胞反復受損。
數據顯示,全球乙型肝炎患者中,15-25%最終可能進展為肝硬化或肝癌[1]。 - 酒精性肝炎
長期飲酒導致肝細胞反復受損,出現炎癥和脂肪堆積。剛開始很容易被誤認為是“熬夜喝多了,胃腸不適”,但其實肝臟已經拉響了報警器。 - 自身免疫性肝炎
免疫系統不明原因地“誤傷”了自己的肝臟細胞。女性中更為常見,約占慢性肝炎患者的10%?;颊叱3D械讲皇娣瑱z查才發現異常。
病例分享:
28歲的男性IT工程師,平日飲酒較多,偶發右上腹隱痛。短短一年內,查體發現肝臟功能持續異常,診斷為酒精性肝炎。
這說明某些看似“生活習慣”的細節,可能正慢慢累積風險。
28歲的男性IT工程師,平日飲酒較多,偶發右上腹隱痛。短短一年內,查體發現肝臟功能持續異常,診斷為酒精性肝炎。
這說明某些看似“生活習慣”的細節,可能正慢慢累積風險。
04 深層誘因:慢性肝炎從哪里來?
?? 病毒感染
乙肝、丙肝病毒經血液、體液傳播,其中乙肝常通過母嬰、無保護性行為或共用注射器感染。
乙肝、丙肝病毒經血液、體液傳播,其中乙肝常通過母嬰、無保護性行為或共用注射器感染。
?? 長期喝酒
飲酒量達到一定標準(男性每天2份酒精,女性每天1份)即可長年損傷肝臟。
飲酒量達到一定標準(男性每天2份酒精,女性每天1份)即可長年損傷肝臟。
?? 遺傳易感性
某些基因讓個別人的肝臟更不容易自我修復,家族中有肝疾史的人風險更高。
某些基因讓個別人的肝臟更不容易自我修復,家族中有肝疾史的人風險更高。
?? 藥物和環境暴露
長期接觸某些藥物(如某些降脂藥、抗結核藥)、化學品,有可能誘發肝炎。
長期接觸某些藥物(如某些降脂藥、抗結核藥)、化學品,有可能誘發肝炎。
?? 代謝異常
肥胖、糖尿病常導致肝臟代謝壓力增大,肝臟容易出現“脂肪變+炎癥”雙重打擊。
肥胖、糖尿病常導致肝臟代謝壓力增大,肝臟容易出現“脂肪變+炎癥”雙重打擊。
一項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肥胖相關肝炎已成為全球慢性肝病增長最快的部分。[2]
這里重點是,風險多為“積少成多”的小習慣,比如喜歡外賣、缺乏鍛煉、不規律作息。遺傳和免疫異常雖然人力難控,但其他因素,改變起來其實不難,只要愿意行動。
05 并發癥的警鐘:慢性肝炎會帶來哪些危害?
如果肝炎一直拖延不治,肝臟慢慢變硬或甚至形成異常細胞(就是我們常說的肝硬化、肝癌)。長期慢性炎癥,會讓肝細胞無法正常運轉,膽紅素、蛋白合成、解毒功能全都受牽連。有的患者會出現腹水、皮膚出血點,甚至意識模糊。
有一名53歲的男性家長,因長期忽視小病癥狀,最終發展為肝硬化,并發腹水,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這個例子再次說明,慢性肝炎不是“撐一撐就過去”的問題。
研究顯示,慢性乙肝患者發生肝癌的風險比未感染者高約20倍。[3]
06 預防與日常管理:慢性肝炎能防、能控
防治重點是主動干預,每天的小選擇,長期看很有益。
建議措施 | 操作方法 | 推薦頻率 |
---|---|---|
HPV疫苗接種 | 嬰幼兒按免疫程序接種乙肝疫苗 | 出生后、1月齡、6月齡各一次 |
飲食均衡 | 多選富含膳食纖維的雜糧、蔬菜 | 每天搭配3餐 |
規律鍛煉 | 散步、游泳、簡單家用有氧操 | 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 |
定期體檢 | 肝功能、B超檢查 | 40歲后建議每1-2年檢查一次 |
保持良好睡眠 | 每天6-8小時,避免頻繁熬夜 | 持續養成 |
推薦補充:山藥——健脾護肝,建議適量燉食或煲湯。獼猴桃——富含維生素C,對肝臟修復有幫助,每天食用1-2只即可。黑芝麻——有助于脂類代謝,可炒熟后撒在早餐或點心中。
簡單來說,只要平時關注肝臟健康信號,按時接種疫苗、科學飲食、適當鍛煉,慢性肝炎的風險完全可以降低。
什么時候該就醫?
- 持續疲勞超過2周,日常影響明顯
- 食欲持續下降、體重不明原因減輕
- 黃疸(皮膚或眼白發黃)逐漸加重
- 有肝病家族史、40歲后未做過肝功能檢查
參考文獻
- Terrault, N. A., Lok, A. S., McMahon, B. J., Chang, K. M., Hwang, J. P., Jonas, M. M., ... & Yim, C. C. (2018). Update on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ASLD 2018 Hepatitis B Guidance. Hepatology, 67(4), 1560–1599.
- Younossi, Z. M., Koenig, A. B., Abdelatif, D., Fazel, Y., Henry, L., & Wymer, M. (2016). Global epidemiolog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Meta-analytic assessment of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outcomes. Hepatology, 64(1), 73-84.
- El-Serag, H. B. (2012). Epidemiology of viral hepatit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astroenterology, 142(6), 1264-1273.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