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乳腺癌,守護健康新知
01 什么是乳腺癌及其影響?
朋友圈里,總能見到有人在分享關于乳腺健康的話題。不少女性會在洗澡或換衣服時發現乳房的一些細微變化,但往往沒太在意。其實,乳腺癌就是這樣一種最容易被忽略的“異常細胞生長”——它是女性全球最常見的癌癥之一,幾乎每個人身邊都可能有相關病例。?????
簡單來說,乳腺癌指的是乳腺組織中的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逐漸形成局部腫塊。若不及時管理,這些異常細胞可通過血液、淋巴系統擴散,對身體其他部位造成威脅。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大約有230萬名女性被診斷為乳腺癌,它對身體、心理和家庭的影響都不可忽略。不過,大部分早期乳腺癌如果被及時發現,仍有很好的治愈希望。
02 乳腺癌的典型癥狀有哪些?
- 1. 乳房腫塊或增厚(持續且變大) :比如洗澡或穿內衣時不小心摸到堅硬、不消退的結節。傳統觀念認為有疼痛才需要擔心,其實很多乳腺癌腫塊是無痛的。
- 2. 乳房或乳頭改變 :包括乳房大小、形狀有明顯變化,局部凹陷、“橘皮樣”皮膚,或乳頭扁平內陷。比如原本平滑的皮膚出現局部松軟凹坑,就要重視。
- 3. 不明原因乳頭分泌物 :如果發現乳頭溢出血液樣或偏黃的液體,尤其是單側發生時,需要及時就醫。
- 4. 腋下腫塊 :乳腺癌細胞可能首先轉移到腋下淋巴結,因此突然摸到質地堅硬、不易推動的小結節時要小心。
有位66歲的女性朋友在一次常規體檢中發現乳腺結節,后續被確診為乳腺癌。術后短期住院,采用了靶向藥物治療,身體逐步恢復。這也提醒我們:經常自檢和定期復查,能幫助及時發現異常信號。
03 乳腺癌的致病機制解析
乳腺癌不是“突然降臨”,它和多種機理有關。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 年齡增長:大多數乳腺癌患者在40歲后發病,隨著年齡的增加風險升高(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 激素影響:雌激素和孕激素等女性激素水平長期異常,比如絕經后激素治療、初潮較早、停經晚、生育較少,都會讓乳腺細胞長時間處于活躍狀態,增加出錯幾率。
- 遺傳及家族史:BRCA1/BRCA2等基因的遺傳性突變,會讓某部分女性的乳腺細胞原本就容易出現異常。家里有乳腺癌或卵巢癌患者,屬于高風險人群,但實際上絕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并無家族史(WHO, 2024)。
- 生活方式因素:如體重超標、飲酒、長時間缺乏運動等。身體脂肪過多會讓雌激素水平異常升高,同樣可能使乳腺細胞異常增生。
- 環境和輻射暴露:年輕時接受過胸部放射治療、長期暴露于有害環境,也會對乳腺組織帶來損傷。
這些機理交織,最終導致乳腺組織細胞的基因損傷和異常生長,形成不可控的“腫塊”。不過,乳腺癌的發生具有多因素疊加的特點,部分患者并無任何可識別風險,這就需要我們綜合看待,不必過于焦慮。
04 乳腺癌的檢查與診斷流程
一旦乳房發現不明腫塊、不正常分泌物或形態改變,建議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專科就診?,F代乳腺癌診斷講究“階梯式排查”:
- 醫生問診體檢:先詳細了解病史,包括腫塊發現時間/變化、是否有家族史等,并進行乳房、腋下的視診和觸診。
- 影像學檢查:常用乳腺超聲、鉬靶X線(乳腺鉬靶) 或磁共振(MRI),幫助評估乳腺結構和是否有可疑病灶。超聲對年輕女性、乳腺致密者尤其重要。
- 病理活檢:通過針吸或切除部分組織送檢,獲得確定性診斷。這一步是唯一可以完全確認乳腺癌的手段。
- 輔助檢查:如血液腫瘤標志物、全身CT等,用于了解有無轉移,為后續治療制定方案。
癌癥類型、分期、激素受體和基因特征等相關判斷,都會基于這些工具來綜合評估。只有明確診斷,后續醫療決策才能準確、安全。
05 乳腺癌的治療方案與預期效果
治療乳腺癌的手段非常豐富,方案由病情分期、類型等綜合制定,主要包括:手術治療、放療、藥物治療,以及現代醫學研發的靶向治療。通常早期發現并積極治療時,絕大多數患者預后良好,五年生存率可高達90%左右(Siegel RL et al., 2023)。
- 手術切除:視病變范圍,醫生會建議局部切除(保乳手術)還是全乳房切除(乳房切除術),同時評估腋下淋巴結。
- 放射治療:用來消滅術后可能殘留的異常細胞,減少復發風險。
- 藥物治療:包括激素治療(若為激素受體陽性)、化療(破壞快速生長的癌細胞)、靶向治療(特殊基因型患者,如HER2陽性)等。其中靶向藥物的一大特色,是專門針對癌細胞的特定通路,副作用相對較?。▍⒖疾±?6歲女性手術后接受的就是靶向治療)。
總的來說,不同分期和類型的乳腺癌治療組合差異較大,需在??漆t生指導下定制。很多女性完成規范治療后,能順利回歸工作和日常生活。不過,部分治療可能會引起乏力、脫發、潮熱等副反應,但絕大多數癥狀在治療結束后會逐漸緩解。
06 日常生活中如何降低乳腺癌風險?
其實,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有益乳腺,還給全身都帶來好處。這里有幾條簡單、易實踐的建議——??
- 新鮮蔬菜水果 + 含豐富維生素C和天然抗氧化物,有助于維持細胞健康。食用建議:每天盡量保證三餐蔬果搭配,彩色越豐富越好(如西藍花、胡蘿卜、櫻桃番茄)。(Bao PP, Shu XO et al., 2012)
- 全谷物粗糧 + 富含膳食纖維,幫助腸道代謝,多項研究顯示有助于降低乳腺癌風險。建議一日主食三分之一用糙米、燕麥、雜糧等代替精白米面。
- 高鈣低脂奶制品 + 補充鈣和優質蛋白,有助于調節女性激素平衡。推薦每天1杯低脂牛奶或酸奶,選擇無糖即可。
- 規律運動 + 每周3-5次中等強度鍛煉,比如快走、游泳、騎單車,幫助脂肪代謝和內分泌健康。
- 定期自檢與體檢 + 建議40歲以后每1-2年做一次乳腺影像檢查(超聲或鉬靶),不到40歲也可以一年自檢一次,摸一摸、照一照,只需幾分鐘時間。
當然,遇到乳房持續性腫塊或可疑分泌物,一定不要拖延,盡早到專科醫院明確診斷。保持日常作息規律,積極面對生活,比起焦慮擔心更有益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Breast cancer.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reast-cancer
- Siegel RL, Miller KD, Wagle NS, Jemal A. (2023). Cancer statistics, 2023.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3(1), 17-4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633578/
- Bao PP, Shu XO, Zheng Y, et al. (2012). Fruit, vegetable, and animal food intake and breast cancer risk by hormone receptor status.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21(1), 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