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肺癌:心胸外科專家的實用指南 ??
傍晚散步時,總有人忍不住咳兩聲,或捂著胸口慢悠悠地喘口氣。事實上,周圍有不少朋友和家人都關心肺部健康,卻又分不清普通感冒和嚴重疾病的界限。對于肺癌這樣的大病也常常覺得“離自己很遠”。但深究下來,你會發現,其實有時候,肺癌并不是“突如其來”的不速之客,而是在生活瑣事和小細節里悄悄埋下了種子。了解肺癌,就是讓自己多一份底氣,關鍵時刻少走彎路。
01 這些癥狀,千萬別大意
很多人覺得早期得了肺癌會有明顯不適,其實很多信號是低調且容易被忽視的。最早的癥狀往往像“小麻煩”一樣,輕微、間歇地出現。比如突然覺得咳嗽時間比感冒時長,喉嚨有不適感,或者偶爾氣短,爬坡時稍一用力就感覺胸悶。
如果這些情況持續起來,比如咳嗽兩三周都沒消停,甚至加重到夜里咳醒,不再是偶爾咳一兩聲;原先能輕松爬樓,如今總感覺氣不夠用;胸口偶爾覺得疼,尤其是深呼吸或咳嗽時明顯;衣服變松,人也瘦了一大圈,這些都該重視起來。
還有時候,癥狀不在肺,而是在別的地方露出端倪,比如經常反復肺部感染,這可能是肺部腫瘤阻礙氣道導致,身體悄悄發出的求救信號。簡單來講,一旦咳嗽反復、呼吸吃力、體重突然下降,請主動掛個呼吸科或胸外科號,別拖拉。
如果這些情況持續起來,比如咳嗽兩三周都沒消停,甚至加重到夜里咳醒,不再是偶爾咳一兩聲;原先能輕松爬樓,如今總感覺氣不夠用;胸口偶爾覺得疼,尤其是深呼吸或咳嗽時明顯;衣服變松,人也瘦了一大圈,這些都該重視起來。
還有時候,癥狀不在肺,而是在別的地方露出端倪,比如經常反復肺部感染,這可能是肺部腫瘤阻礙氣道導致,身體悄悄發出的求救信號。簡單來講,一旦咳嗽反復、呼吸吃力、體重突然下降,請主動掛個呼吸科或胸外科號,別拖拉。
02 明顯異常,別忽視
說到肺癌的明顯信號,和感冒發燒不一樣,它往往有持久性,一直纏著不走。主要有以下幾類:
- 持續性咳嗽:當咳嗽變成一種常態,咳了一個月都在,哪怕不重,也不能掉以輕心;
- 胸痛或不明原因的胸悶:可能一側明顯,有時晚上或深呼吸、咳嗽時更疼;
- 體重異常下降:幾個月內瘦了一圈,又不是特意減肥,要想一想是不是哪兒有問題;
- 反復肺部感染:每年老是出現肺炎或支氣管炎,或者同一部位反復感染,多數人會以為抵抗力差,其實不排除肺癌的可能。
03 為什么會得肺癌?
很多人好奇,為什么有些人一輩子不吸煙,也會查出肺癌?其實成因很復雜,不只是“煙熏出來的”。簡單來說,肺癌本質上是肺部細胞出現“變異”,這些異常細胞不受控制地分裂、形成腫塊,逐步影響到正常組織。
主要風險因素包括:
主要風險因素包括:
- 吸煙:這是最被公認的主因。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報告顯示,約85%的肺癌病例與吸煙相關。吸煙產生的有害物質會損傷呼吸道細胞,增加突變概率。
- 二手煙與環境暴露:并非只有吸煙才危險。長期暴露在“二手煙”環境、家里使用煤炭取暖通風差等,也會增加肺部負擔。
- 職業接觸有害物質:比如長期在礦山、化工廠工作,接觸石棉、氡氣等,風險顯著增加。
- 空氣污染:城市里空氣質量差,每天都在吸入微塵,也是一大負擔。
- 遺傳因素和年齡:家族里有肺癌史、40歲以后,隨著身體功能的自然衰退,防護能力也會下降。研究顯示,男性、年齡越大者,得病風險更高(IARC GLOBOCAN 2020)。
04 如何確診肺癌?檢查其實沒那么可怕
一旦懷疑肺癌,很多人會有一連串疑慮:“檢查是不是很痛苦?會不會有副作用?”其實,現在的肺癌篩查方法已相當成熟,流程相對簡單,風險也低。主要有以下幾種:
- 低劑量CT篩查:目前最推薦的肺癌早篩方法。它類似普通的胸部CT,但輻射量更低,可以早期發現微小結節,適合高危人群定期做檢查。
- 支氣管鏡:當影像學上有較難判斷的異常灶時,醫生會建議做支氣管鏡。通過一根細小軟管直接觀察氣道內部,還可以做病理活檢。這個過程大多局麻,早上做完下午就能回家,不必太擔心。
- 病理活檢:如果影像或者鏡下有可疑地方,通常會取點組織做化驗。這樣可以確定是不是癌癥,屬于哪種類型(非小細胞癌或小細胞癌)。
- 血液檢查與分子檢測:有時候還需要抽血,配合分子分型,幫助優化后續方案。
05 治療肺癌,方案多種多樣
肺癌的治療,關鍵要分清類型和分期——也就是病變的具體情況。有的病人早發現,病灶局限,比較容易用手術切除;有的發現時已比較晚,可能需要藥物或放療綜合管理。主要治療方式有以下幾大類:
?? 如果你有肺癌家族史或已檢查出可疑病變,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早期介入,療效往往更好。
- 手術:如果腫瘤體積不大、沒有遠處轉移,首選方案通常是切除受累的肺組織,包括楔形切除、節段切除和肺葉切除。術后根據病理結果決定需不需要配合其他治療。
- 放療:通常用于腫瘤無法手術、或者輔助手術減少復發風險。現代立體定向放療(SBRT)精準度高,損傷小。
- 化療:適用于腫瘤分期較晚或者輔助其他治療。藥物通過全身循環殺滅異常細胞,但有一定副反應。
- 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如果檢測到特定的基因突變(如EGFR、ALK等),可以考慮靶向藥物,更有針對性。近幾年,免疫治療讓部分晚期病人獲得更長生存期,但具體適應證需要專業評估。
?? 如果你有肺癌家族史或已檢查出可疑病變,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早期介入,療效往往更好。
06 抗癌路上,別忘了這些生活細節
很多朋友會問:“治療期間除了按時吃藥、復查,還能做什么真正有用?”其實,細節決定成敗,科學的生活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生活質量。比如:
- 均衡飲食:推薦多選擇新鮮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富含維生素C和纖維的,如橙子、西蘭花。不僅有助于增強抵抗力,還能幫助身體修復(Song et al., 2022)。
- 保證蛋白質供應:適量攝入雞蛋、魚、豆制品等,有利于組織恢復和免疫力維護。
- 規律的小運動:比如快走或者簡易拉伸運動每周三次,每次20-30分鐘,比完全靜養要好。過度勞累和完全靜止都不太理想。
- 情緒管理和心理支持:說起來,情緒和康復緊密相連??梢远嗪团笥蚜奶臁⑦m當尋求專業心理支持,讓壓力得到釋放。(參考Pirl et al., 2012)
07 預防勝于治療,具體怎么做?
說到預防肺癌,很多人只想到遠離煙草,其實還有不少簡單實用的好方法。從食物和日常習慣下手就很有效:
- 深色蔬菜(如菠菜、胡蘿卜):含有β-胡蘿卜素,有助于修復和保護呼吸道黏膜。一周建議3-5次,盡量與均衡飲食結合。
- 富含維生素E的堅果(如杏仁、核桃):有抗氧化作用,幫助降低慢性炎癥。
- 鮭魚等富含歐米伽3的魚類:有助于緩解慢性炎癥反應,推薦一周2-3次,烹飪時少油為佳。
- 多喝水,保證呼吸道濕潤:尤其是在空氣干燥或有污染時段,每天1500-2000ml水,提高代謝和排毒效率。
- 室內通風:可在早晚空氣質量較好時適當開窗,減少室內PM2.5等污染物積累。
- 定期肺部健康篩查:建議有吸煙史、慢性呼吸道疾病、家族病史的人40歲后定期做低劑量CT篩查,一般每1-2年一次。
- 身心放松:偶爾做深呼吸或冥想,也有助于減輕身體和心理壓力。
肺癌并不可怕,怕的是諱疾忌醫和一拖再拖。不論你是主動體檢,還是感到身體有點“小變化”,早點重視,趁早行動,就能把很多問題扼殺在搖籃里。許多看似“遙遠”的風險,其實就在身邊,但自我關心和日常養護能讓你走得更久、更自在。有關肺部健康的小事,不妨今天就開始,和家人一起實踐起來。
參考文獻
- Ferlay, J., Ervik, M., Lam, F., Colombet, M., Mery, L. et al. (2020). Global Cancer Observatory: Cancer Today.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https://gco.iarc.fr/today
- Song, Y., Park, M., & Kim, H. (2022). Effects of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on Lung Cancer Risk and Related Mechanisms: A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3(7), 3586. https://doi.org/10.3390/ijms23073586
- Pirl, W. F., Greer, J. A., Traeger, L., et al. (2012). Depression and Survival in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Effects of Early Palliative Car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30(12), 1310–1315. https://doi.org/10.1200/JCO.2011.39.1272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Lung cancer: Symptoms & Causes.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21). Lung Cancer Treatment (PDQ?)–Patient Version. https://www.cancer.gov/types/lung/patient/non-small-cell-lung-treatment-p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