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腺癌常識與應對指南??
日常生活中說起胃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胃脹、胃痛這些小毛病。其實,胃腺癌才是真正值得我們重視的“隱形對手”。它不像感冒那樣直接表現在臉上,剛開始常常沒有大的動靜,等到癥狀明顯時,往往已進入更復雜的階段。為了讓大家應對更有底氣,這份指南會用輕松直接的方式,講清楚胃腺癌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哪些警示信號,以及如何早預防、早發現。
01 胃腺癌的基本概念
胃腺癌,其實就是“胃的腺體結構長出異常細胞”。這些異常細胞像是自說自話、不聽指揮的“工廠工人”,不斷分裂,最后可能影響胃的正常運作。胃腺癌和常見的胃炎、胃潰瘍有根本區別:它本質上是一類腫瘤,最常出現在胃的上部和中部。最初的病變很難被察覺,等感覺到“有事情要發生”時,病情常已不算早期。很多人覺得腫瘤都是罕見的,其實,根據流行病學統計,胃癌是全球患病率較高的腫瘤之一(Rawla & Barsouk, 2019)。而胃腺癌在所有胃癌中又最常見,說明它并不遙遠。
日常與朋友聊起健康時,別總把“癌癥”兩個字等同于絕癥,關鍵是早了解、早管理,這比等大癥狀出現再行動要實用得多。
日常與朋友聊起健康時,別總把“癌癥”兩個字等同于絕癥,關鍵是早了解、早管理,這比等大癥狀出現再行動要實用得多。
02 胃腺癌的主要癥狀
- ??消化不良、輕微不適:最早期時,多表現為吃點東西就覺得脹、打嗝、偶爾惡心。很多人容易把這當作吃飯不規律造成,其實這種不適如果“斷斷續續,老也不好”,最好重視起來。
- ??持續腹痛、食欲下降:隨著病情進展,腹痛開始變得更規律,比如每天的同一時間都會痛,同時對以前喜歡吃的東西也沒了胃口。
- ???♂?體重減輕、易疲勞:短時間內體重明顯下降,就算沒有減肥計劃也在瘦,平時做點事就累,這些也是信號。
- ??黑色大便或便血:部分人還會出現大便顏色變深或帶血,這是因為胃部出血,值得馬上去醫院。
03 引發胃腺癌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幽門螺桿菌(一種胃部細菌)感染:長期感染會讓胃壁“長時間受刺激”,導致慢性炎癥,增加異常細胞出現的機會。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患胃腺癌的風險明顯增高(Fock, 2014)。
- 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如果胃黏膜經常發炎,沒有好好修復,細胞容易發生轉變,進而形成腫瘤雛形。
- 年齡因素:胃腺癌多見于中老年群體,尤其是50歲以上的人群??赡芎蜕眢w細胞修復能力慢慢下降有關。
- 遺傳和家族史:家族里有直系親屬得過胃癌,自己患病概率也會相對升高。這并不是說“注定會得”,只是風險高一些,需要多加留心。
- 某些日常習慣:長期吸煙、大量飲酒,也是公認的高風險行為。此外,重口味、進食過燙食物的人群,胃部黏膜也可能因反復刺激受損。
- 某些慢性疾病和環境:比如惡性貧血、免疫力低下,或長時間暴露在含致癌物的環境下,被認為也會增加風險。
04 胃腺癌的診斷方式有哪些?
胃腺癌的確診主要依靠一系列專業檢查。下面簡單說一下常用方法:
- ?? 胃鏡檢查:通過軟管直接觀察胃部黏膜,可以發現可疑的異常區域。必要時直接取下一小塊組織(活檢)送實驗室,判定是否為癌。
- ??? 影像學檢查:如增強CT或MRI等,可評估腫瘤是否擴散到胃外部位,幫助后續治療方案設計。
- ?? 病理診斷:活檢后的組織經過專業醫生顯微鏡下分析,明確癌的類型和分級。
- ?? 實驗室檢測及腫瘤標志物:如CEA、CA19-9等,作為參考指標,不能單靠這些判病,但有助于病情管理和隨訪。
05 治療胃腺癌有哪些選擇?
治療胃腺癌其實就像“修理工廠”,核心是切除異常部分并盡可能恢復胃的功能。具體方式會根據分期和患者體質做選擇,常見治療手段如下:
- 手術切除:對于早期或局部進展的胃腺癌,手術還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一般會根據腫瘤大小和范圍決定是否全胃、部分胃切除,并清掃相關淋巴結。
- 化療:藥物能殺滅體內分散的腫瘤細胞,常用于手術后輔助治療,或手術無法徹底切除時的控制方案。
- 靶向與免疫治療:近年來,一些新型藥物如曲妥珠單抗被用于部分HER2陽性患者。免疫治療則嘗試“發動自身防御系統”,對部分患者也帶來了新的希望(Ajani et al., 2017)。
- 支持與緩和治療:比如控制并發癥、改善營養狀況。這部分尤其重要,能夠幫助患者維持體力、提升生活質量。
06 日常管理和預防胃腺癌,哪些做法最實用?
胃腺癌雖然聽起來嚇人,但日常管理和預防其實有很多值得嘗試的小技巧。這里著重介紹正面的“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
- 新鮮蔬菜水果 ??:多吃富含維生素C、E和β-胡蘿卜素的食物,有助于保護胃黏膜,減少細胞異常風險。建議每天至少攝入一份深色蔬菜和適量新鮮水果,午餐、晚餐都能安排。
- 優質蛋白 ??:如雞蛋、魚、豆制品,有助于增強體力和修復組織。胃腺癌患者或高風險人群,更應保證一日三餐有足夠蛋白,每餐一小份為宜。
- 少量多餐 ??:特別是有消化不良的人,不宜暴飲暴食。每天分四到五次進餐,能減輕胃部負擔。
- 定期體檢/隨訪 ??:40歲以后建議兩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尤其是胃不適、家族有胃癌史的朋友。
- 幽門螺桿菌檢測與根治 ??:如果有消化道疾病反復發作,可以做一次呼氣試驗或胃鏡下檢測,確診后規范治療。
- 規律生活習慣 ??:睡眠充足、適度運動,對免疫系統、整體健康都有好處。若發現持續乏力、胃痛等異常應及時就醫。
文獻引用與延伸閱讀
- Ajani, J. A., D'Amico, T. A., Bentrem, D. J., et al. (2017). Gastric Cancer, Version 3.2016,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15(1), 128-147.
- Rawla, P., & Barsouk, A. (2019). 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ancer: global trends,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Przegla?d Gastroenterologiczny, 14(1), 26–38.
- Fock, K. M. (2014). Review article: the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gastric cancer.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40(3), 25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