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與應對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實用指南 ??
01 什么是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在我們身邊,有些健康變化可能一開始并不引人注意。比如,你可能發現脖子某個地方輕微腫脹,或者偶爾有些莫名的疲倦。這時候,大多數人會選擇先觀察幾天。不過,有一種情況需要我們多留點心思:那就是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簡稱DLBCL。
DLBCL是一種增殖很快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主要源自B淋巴細胞(負責免疫防御的“衛士細胞”)。它既可以發生在淋巴結內(比如脖子、腋下、腹股溝),也可能在脾臟、肝臟等部位出現。不像有的腫瘤生長緩慢,DLBCL往往進展比較快。
相關文獻提到,這類淋巴瘤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提升,大約一半患者年紀超過60歲,而且女性和男性都可能遇到(Armand P.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A practical overview", Blood Journal, 2022)。
簡單來講,如果發現身體某處無明顯外因的腫塊,或近期明顯變得沒精神,最好及時關注,不要拖延。
DLBCL是一種增殖很快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主要源自B淋巴細胞(負責免疫防御的“衛士細胞”)。它既可以發生在淋巴結內(比如脖子、腋下、腹股溝),也可能在脾臟、肝臟等部位出現。不像有的腫瘤生長緩慢,DLBCL往往進展比較快。
相關文獻提到,這類淋巴瘤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提升,大約一半患者年紀超過60歲,而且女性和男性都可能遇到(Armand P.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A practical overview", Blood Journal, 2022)。
簡單來講,如果發現身體某處無明顯外因的腫塊,或近期明顯變得沒精神,最好及時關注,不要拖延。
02 DLBCL有哪些明顯的癥狀???
身體和健康的變化,最初也許只是一陣輕微的不舒服。但DLBCL真正發作時,多半會出現比較明顯的信號,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舉個現實中的例子:有位71歲的女性農民,原本身體健康,最近一個月出現聲音嘶啞,后續檢查時發現喉部腫物,進一步確診為DLBCL,并且已經出現了頸部淋巴結轉移。
這說明,哪怕以為是“上火”或小癥狀,只要不見好轉,最好到醫院詳細檢查。
- 淋巴結持續腫大:脖子、腋下、腹股溝等部位摸到硬塊,而且一段時間不消退。
- 夜間盜汗:經常半夜出汗,衣服、床單會濕透,即使不是夏天。
- 體重明顯下降:不是主動節食,體重一個月內掉了5公斤以上。
- 頻繁發熱:沒有感冒跡象,卻經常莫名發燒。
- 持久乏力:總感覺沒勁兒,哪怕休息后也很難緩解。
舉個現實中的例子:有位71歲的女性農民,原本身體健康,最近一個月出現聲音嘶啞,后續檢查時發現喉部腫物,進一步確診為DLBCL,并且已經出現了頸部淋巴結轉移。
這說明,哪怕以為是“上火”或小癥狀,只要不見好轉,最好到醫院詳細檢查。
03 為什么會得DLBCL?——幾個關鍵原因 ??
很多朋友關心:“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到底是怎么引起的?”其實,這其中的機制比較復雜,主要涉及以下幾個因素——
- 基因變異:像DLBCL這樣的腫瘤,大多數是因為遺傳物質出了問題。一些基因出現突變,導致B細胞異常增殖,無法正確凋亡(Dalla-Favera, R. "Genetic pathways in DLBCL",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2016)。
- 免疫紊亂:免疫系統就像守門員,一旦出現漏洞,比如長期免疫低下、自身免疫病,腫瘤風險就會上升。
- 環境和生活方式:長期吸煙、化學品暴露、放射線等外界刺激,也容易引發細胞異常。年齡增長也是一大風險,6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會明顯升高。
- 既往疾病史:過去有免疫性疾病、感染(如EB病毒)、或曾接受某些抗癌治療的患者,發生DLBCL的概率更高。
04 DLBCL怎么確診?——常見流程與檢查
想要確診DLBCL,醫生并不會憑感覺下結論,而是通過一整套系統的檢查。通常包括這幾步:
- 詳細體檢:醫生會摸查各種淋巴結區域,同時關注全身各類可疑腫塊。
- 淋巴結活檢:這是診斷的“金標準”,通過微創或手術取出少量腫大淋巴結組織,做顯微鏡和分子病理分析。
- 血液檢查:包括全血細胞計數、肝腎功能、生化等,可以間接反應病情。
- 影像學檢查:CT或PET-CT,主要用于評估腫瘤大小、位置和是否有轉移。
- 分子和基因分型:部分病例需要進一步分析B細胞的分子特征,有助于后續制定個體化治療策略(Gascoyne, RD. "Molecular subtyping and outcome prediction in DLBCL",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18)。
05 DLBCL的治療選擇 ??
面對DLBCL,很多人最關心“能治好嗎?”其實,DLBCL相較部分慢性腫瘤,更易實現臨床治愈?,F在的主流做法是多學科結合,個體化治療,主要方式如下:
- 化療+靶向藥物:最廣泛應用的是R-CHOP方案(利妥昔單抗和三種常用化療藥物)。部分老年或體質差患者,醫生可能選擇更溫和的R-miniCHOP方案,減少副作用。例如前文提到的那位71歲女性患者,因多種疾病并存,醫生就推薦了R-miniCHOP治療。
- 進階療法:對于復發或抗藥的病例,還有CAR-T細胞免疫療法、自體干細胞移植、雙特異性抗體等新方案逐步應用(Schuster, SJ. "CAR T-Cell Therapy in Lympho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 綜合支持治療:針對患者的具體用藥副作用,比如惡心、骨髓抑制等,采用止吐、提高免疫以及護胃等輔助措施。
06 DLBCL患者的日常管理建議 ??
治療期間,生活質量很重要。其實,日常管理并沒有太多“條條框框”,實踐下來最有效的,是這些具體做法:
-
均衡飲食:主食、蛋白、蔬菜和水果,種類豐富搭配。米飯、瘦肉、豆制品、牛奶,每天合理攝入能量,有助于身體抵抗化療帶來的不適。
推薦舉例:新鮮菠菜 (富含葉酸和鐵,促進造血),適量清蒸或涼拌,口感清爽且營養穩定。 - 規律作息:保證每天7-8小時高質量睡眠,避免通宵。免疫系統修復和抗病功能都需要規律睡眠支持。
- 適度運動:每天20-30分鐘慢走或輕度伸展操即可,不強調強度,重點是維持血液循環和關節靈活。
- 心理支持:遇到情緒低落和壓力大時,主動與家人溝通或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如果覺得難以啟齒,也可以加入病友互助群,聊聊各自的感受。
- 及時監測病情變化:如出現持續發熱、無法控制的惡心嘔吐、劇烈腹瀉,應及時告知主診醫生。
07 有哪些正面的飲食和預防建議???
說到預防,重在平時積累,沒必要緊張。關鍵在于以正面的健康習慣作為基礎:
- 多樣化食物組合:每天保證3種以上蔬菜,2種水果。比如西藍花 (富含植物化合物,增強免疫力)可以隔天清炒一次,橙子有維C,每天一只。
- 魚類和豆制品 (優質蛋白,修復組織),推薦每周2-3次帶魚或豆腐湯,有助于體力恢復。
- 喝水充足:每日至少1500ml,清晨或上午喝淡茶,下午補充白開水。
- 體力適度活動: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步行。
- 主動進行定期體檢:40歲后建議每2年查淋巴系統,選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參考文獻
- Armand, P. (2022).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A practical overview. Blood Journal, 140(19), 1993–2000.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2016613
- Dalla-Favera, R. (2016). Genetic pathways in DLBCL.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13(9), 573-586. https://doi.org/10.1038/nrclinonc.2016.83
- Gascoyne, R. D., & Rosenwald, A. (2018). Molecular subtyping and outcome prediction in DLBCL. Nature Reviews Cancer, 18(8), 471-472. https://doi.org/10.1038/s41568-018-0041-y
- Schuster, S. J., et al. (2019). CAR T-Cell Therapy in Lympho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0, 45–56. https://doi.org/10.1056/NEJMoa1804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