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你可以做的預防措施
01. 病根到底在哪里?常見危險因素盤點 ??
心肌梗死,其實就是心臟部分肌肉因血流中斷受損。最常見的原因,是心臟的“主動脈”阻塞了。并不是無緣無故就會堵上一塊,這背后有不少“推手”。
危險因素 | 具體表現 | 背后的原理 |
---|---|---|
高血壓 | 血壓常年偏高 | 血管內壁受損,易形成小斑塊堵塞 |
高脂血癥 | 血脂、膽固醇偏高 | “油脂”容易在血管壁沉積,形成硬化 |
吸煙 | 長期或大量抽煙 | 加速血管老化變窄 |
糖尿病 | 血糖波動大 | 影響血管健康,促斑塊形成 |
家族史 | 直系親屬有早發心梗 | 部分遺傳傾向,提高發病率 |
年齡 | 男性>45歲、女性>55歲 | 血管彈性下降,動脈硬化速度加快 |
說到底,這些因素大多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不少人都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中招”,其實,一個35歲的男性辦公室職員,因為平時喜歡熬夜加班、三餐不規律、又常抽煙,結果在體檢中查出已經有多條冠狀動脈明顯狹窄。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年齡不是唯一風險,更不能掉以輕心。
02. 吃得健康,心臟輕松 ??
食物 | 幫助 | 建議吃法 |
---|---|---|
深色蔬菜(如西藍花、菠菜) | 豐富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幫助降低膽固醇 | 每天至少一大碗,可以涼拌、蒸熟食用 |
全谷物(如燕麥、糙米、黑麥) | 減少動脈硬化的速度 | 主食中替換一部分白米或白面 |
魚類(如三文魚、沙丁魚) | 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降低炎癥反應 | 每周2-3次,清蒸或水煮更健康 |
堅果(如核桃、杏仁) | 保護血管,不過熱量較高 | 每日一小把(約15-20克) |
簡單來說,讓餐盤更豐富色彩、少油煙,多新鮮食材,就是有效給心臟減負。有條件吃點魚、喝點脫脂奶,也都很有好處。
有一位68歲的女性退休老師,平時喜歡用燕麥代替部分主食,家里午餐每餐加一道綠葉菜。她體檢發現血脂和血壓都控制得不錯,醫生夸她“吃得對”比藥物見效還快。其實很多改變只需動動念頭,并不難做到。
03. 跑一跑、走一走,血液更通暢 ???♂?
忙了一天,常有人抱怨“哪還有力氣鍛煉?”。不過,鍛煉不等于要去健身房“拼命”。規律的運動能讓心血管煥發活力,是很多研究公認的預防方法(Thygesen et al., 2018)。
- 每周150分鐘有氧運動:可以快走、慢跑、騎行、游泳,每次30分鐘,一周分5天完成。
- 增加2次力量訓練:做一些俯臥撐、深蹲,不用在意肌肉多少,關鍵是保持規律。
- 動靜結合:辦公族可以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減緩久坐帶來的傷害。
這說明,“多走路”真的能幫上忙。
身體的循環就像城市道路,堵車容易出問題,流暢才健康。運動,就像讓道路疏通,讓心肌保持“新鮮血液”。
04. 壓力大也傷心臟?心理健康別忽視 ??????
工作焦慮、家庭瑣事,有時比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壓力還大。較新的醫學觀點認為,情緒波動會影響激素分泌,引發血壓“意外”升高,讓血管更容易發生問題(Kivim?ki & Steptoe, 2018)。
情緒壓力源 | 影響 | 實用減壓方式 |
---|---|---|
長期加班 | 睡眠不足,心率波動大 | 每晚11點前關燈,科學規劃任務 |
人際關系困擾 | 心理負擔帶來持續焦慮 | 找朋友聊天、尋求家人支持 |
經濟壓力 | 易產生消極情緒,影響食欲與睡眠 | 分階段完成目標,適時求助專業人員 |
- 練習簡單冥想,每天5-10分鐘
- 適當參加瑜伽課程,減少負面情緒
- 定期安排與朋友聚會,增加正能量
其實,每個人煩惱都不同。身邊有位42歲的女工程師,因工作壓力大加上照顧家庭,幾年下來常覺得心慌。有一天爬樓突然胸口發悶,查出其實心臟沒直接大問題,但精神狀態確實很緊繃。她學會冥想和與朋友傾訴,癥狀逐漸緩解。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心理“堵塞”也要通一通。
05. 檢查一次,安心一年 ??
心肌梗死來得快,但積累過程慢,有些指標只有專業檢查才能發現早期風險。不要等突然胸痛了才想起去醫院。
建議人群 | 檢項目 | 頻率參考 |
---|---|---|
40歲以上 | 血脂、血壓、心電圖、心臟彩超 | 每年一次 |
有三高或家族史 | 冠狀動脈CT、運動心電圖 | 根據醫生指導,1-2年一次 |
06. 用藥也有講究,別自己擅自搭配 ??
部分高危人群(如多項風險同時存在者),有時需要長期用藥提前防范。醫學界推薦兩類藥物幫助降低心梗風險(Smith et al., 2011):
藥物類別 | 主要作用 | 適用人群 |
---|---|---|
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 | 降低血栓形成概率 | 心血管高危人群,經專科醫師評估后使用 |
他汀類藥物 | 降血脂、減緩動脈硬化 | 血脂異常者、有動脈粥樣硬化跡象者 |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藥物預防必須由專業醫生開具,并注意藥物間的相互作用。有朋友聽廣告自己買藥吃,結果影響肝腎健康。最靠譜的做法,是嚴格遵循醫囑,定期復查評估,一旦有不適應及時溝通調整。
心肌梗死聽起來可怕,其實很多風險可以管得住。從飲食、運動、情緒、體檢到科學用藥,每一小步都做得到。多一份了解,家人健康多一份保障。
偶爾自查、有困惑就問問醫生,預防往往比治療更有效。
參考文獻
- Yusuf, S., Hawken, S., Ounpuu, S., Dans, T., Avezum, A., Lanas, F., ... & INTERHEART Study Investigators. (2004). Effec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 (the INTERHEART study): case-control study. The Lancet, 364(9438), 937-952.
- Thygesen, K., Alpert, J. S., Jaffe, A. S., Chaitman, B. R., Bax, J. J., Morrow, D. A., & White, H. D. (2018). Fourth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2018). European Heart Journal, 40(3), 237-269.
- Kivim?ki, M., & Steptoe, A. (2018). Effects of stres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15(4), 215-229.
- Smith, S. C., Benjamin, E. J., Bonow, R. O., Braun, L. T., Creager, M. A., Franklin, B. A., ... & Taubert, K. A. (2011). AHA/ACCF Secondary Prevention and Risk Reduc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nd Other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 2011 Update: A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nd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58(23), 2432-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