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在產科:安全的背后,隱藏的風險與防控措施
01 什么是全身麻醉?產科手術為什么會用到?
在醫院分娩,有人選擇順產,有人因為特殊情況需要剖宮產。剖宮產時,不少人第一反應是“麻藥打了看不見、聽不見”,其實這就是全身麻醉(簡稱全麻)的作用。
簡單來講,全麻指的是讓產婦在手術時完全失去意識和感覺,它的常見應用包括緊急剖宮產、胎盤早剝大出血搶救、某些合并重大疾病的分娩等。當腰麻(下半身麻醉)不適合時,全麻往往就成了備選方案。
以趙女士(34歲,急性羊水栓塞)為例,醫生緊急選擇全麻,保證手術順利進行,這個舉措讓她轉危為安。從這里就能感受到全麻的不可替代性,但也正因為其“全身性”,背后的風險值得每個人了解。
02 全麻在產科都可能帶來哪些風險?
- 1. 氣道管理風險
產婦懷孕期間體重增加,氣道變窄,全麻時插管容易受阻,如果急救經驗不足,有發生缺氧、吸入誤吸的危機。 - 2. 產婦心臟負擔增大
全麻藥物使心跳、血壓波動,某些產婦會出現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尤其是原本有心臟基礎病的人,要格外小心。 - 3. 麻醉藥物對胎兒的影響
藥物會影響胎兒,尤其在緊急剖宮產中,嬰兒出生一刻,可能會出現呼吸抑制,需要新生兒醫生及時處理。 - 4. 并發癥發生率高于局麻
比如喉痙攣、肺部感染、惡心嘔吐。有一位29歲的產婦,術后持續胸悶咳嗽,檢查發現是輕度吸入性肺炎,經干預順利康復—這個過程讓產婦和家屬認識到并發癥不可掉以輕心。
03 哪些因素影響全麻的安全性?
因素類別 | 具體內容 | 舉例說明 |
---|---|---|
母體健康 | 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等疾病 | 35歲孕婦合并妊娠高血壓,全麻后血壓不穩 |
胎兒狀況 | 胎兒發育遲緩、早產、胎盤早剝 | 胎兒需快速娩出,麻藥對新生兒有沉醉效應 |
手術緊急程度 | 緊急剖宮產時間緊迫 | 急診全麻插管,操作環節壓力大 |
器械與團隊經驗 | 設備老舊、麻醉師經驗有限 | 技術欠缺時風險明顯提升 |
醫學文獻發現,產婦本身的疾病和胎兒狀況加重了全麻的難度(引用:Kinsella, S.M. et al., 2020, Anaesthesia),設備和團隊專業度也會影響結局??紤]這些因素,才能理解為什么對麻醉安全如此重視。
04 為什么麻醉前評估必須要做?
麻醉前評估,是指醫生在麻醉前對產婦全身情況、各項指標、用藥史甚至心理狀態都詳細問診、檢查。
絕大多數產婦覺得這只是“例行檢查”,實際上,這一步是避免意外的關鍵。評估中發現高風險因素,比如合并甲狀腺疾病,醫生會相應調整麻醉方案,及時請相關??坡搫?。
專業建議:
- 有慢性疾病的孕婦,孕前最好就做麻醉評估,懷孕期間發生新病變也要提前報告醫生。
- 有麻醉藥物過敏史、抽煙喝酒或用藥史的,記得如實告知。
- 術前幾天飲食、藥物是否需要調整,也全部在這一步確認。
05 降低全麻風險有哪些實用做法?
產婦自己能做什么?
- 保持健康體重,孕期均衡飲食 ??
- 及時參加產檢,出現不適及時溝通
- 正視焦慮和恐懼,適當放松為主
醫生團隊怎么把風險降到最低?
- 術前嚴格評估風險(病史、體檢、檢查)
- 選擇最快捷安全的麻醉方式,必要時采用局麻/腰麻
- 手術過程中密切監護,隨時備選急救設備
食物推薦 | 作用 | 建議方式 |
---|---|---|
富含蛋白的瘦肉、豆制品 | 增強體力,幫助術后恢復 | 產前適量攝入,手術當日遵醫囑禁食 |
新鮮蔬菜水果 | 維生素補充,防止貧血 | 孕期每日攝入多種蔬菜水果 |
雜糧和奶制品 | 促進腸胃蠕動,維持微量元素平衡 | 均衡搭配、不過量 |
醫學小貼士:臨近手術時一定要聽麻醉師安排飲食,不少產婦術前因為“沒吃飯”忐忑,術中反而更安全。
06 產科全麻的未來,還有哪些希望?
醫學技術進步讓全麻的安全性逐步提升,比如新一代短效麻藥讓寶寶清醒得更快、可視化插管設備顯著減少插管意外。團隊分工越來越細,不同崗位快捷聯動,有效預防了突發問題。
專家提出,未來的趨勢包括智能化風險監測、遠程麻醉指導、藥物篩選更精準(Dos Santos, L.M. et al., 202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 Anesthesia)。這些技術最終都會“落地”到媽媽和寶寶身上,帶來真正的好處。
寫在最后
說到底,產科全麻并不神秘,也不應該被污染恐懼色彩。媽媽們只要如實配合評估,有問題坦率溝通,醫生團隊科學決策,絕大部分風險都是可以防控的。對家屬和產婦來說,科學的知識常常比額外的焦慮更有力量。
偶爾,全麻像一把鑰匙,讓產婦闖過難關。只要我們真正了解它、用好它,它就不會變成問題的源頭。希望每位產婦都能從科學信息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定心丸,也把這些實用的內容留給有需要的朋友或者家人。
參考文獻(APA格式)
- Dyer, R. A., Butwick, A. J., Carvalho, B., & Hofmeyr, R. J. (2018).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obstetric anaesthesia.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120(3), 451-454.
- Kinsella, S. M., McShane, P. M., & Watson, M. (2020). Obstetric anaesthesia: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aesthesia, 75(S1), e25-e32.
- Apfelbaum, J. L., Connis, R. T., Nickinovich, D. G., & Pasternak, L. R. (2012).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reoperative Fasting and the Use of Pharmacologic Agents to Reduce the Risk of Pulmonary Aspiration. Anesthesiology, 116(3), 522-538.
- Dos Santos, L. M., Miyamoto, S., & Júnior, J. (2021). Current trends and challenges in obstetric anesthes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 Anesthesia, 47, 102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