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與基因檢測:開啟預防和治療的新篇章
01 · 乳腺癌是什么?
有時候,和朋友閑聊時,總能聽到誰誰家里有人做了乳腺B超,說發現了小結節。其實,乳腺癌就是發生在乳腺組織里的異常細胞增生,這些細胞“越界”之后,會影響周圍正常組織。乳腺癌已經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見的癌癥之一,但現在醫學手段不斷進步,很多人在早期就被發現,治愈希望大大增加。
別忽視:早發現、早治療,對于增加生存幾率非常關鍵。這也是為什么體檢很重要,很多癥狀開始其實并不會有太大感覺,偶爾只是乳房里摸到一點點不尋常。
02 · 身體發出的信號有哪些?
信號/癥狀 | 出現階段 | 典型描述 |
---|---|---|
輕微腫塊 | 早期 | 偶爾在淋浴或穿衣時摸到,質地較硬但無痛感 |
皮膚凹陷 | 中期后 | 乳房表面出現小凹坑,輪廓略有“橘皮感” |
乳頭異常分泌物 | 明顯時 | 分泌物為血色或清澈,持續性出現 |
持續脹痛 | 后期 | 部位有壓痛感,且反復發作,不隨月經周期消退 |
一個35歲的女士在洗澡時偶然摸到有點硬的小結節,開始時并未太在意。但二個月后,結節變硬且沒有消退。她去醫院后檢查發現是早期乳腺癌,這說明及時關注身體的細微變化,有機會將風險降到最低。
03 · 基因檢測到底有什么用???
和不少體檢項目不同,基因檢測是通過分析我們的DNA,看有沒有那些可能會“增加風險”的遺傳信息。說起來,有點像給身體做了一次“深層掃描”,精準發現容易出問題的地方。
要留心:不是所有乳腺癌都和基因有關,但有基因相關突變的人,風險會比普通人高不少。
04 · 哪些基因與乳腺癌關系大?
- BRCA1 和 BRCA2: 這是最為人熟知的兩個基因。有關研究數據顯示,攜帶BRCA1或BRCA2突變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顯著升高,最高可達70%[1]。
- PALB2、TP53、CHEK2等:這些基因目前也被證明和部分家族性乳腺癌有關聯,但風險提升沒那么高。
別忽視:知道基因是否存在突變,有利于家族成員一起更主動地守護健康。
05 · 基因檢測怎么做?流程詳細講一講
- 咨詢與評估: 首先,會有遺傳咨詢師問詳細的家族史和個人健康情況,幫你判斷是否有必要檢測。
- 標本采集: 絕大多數用血液,部分可以用口腔的拭子。
- 實驗室分析: 收集到樣本后,實驗室會用專門技術分析關鍵基因序列,看是否有高風險的變化。
- 報告與解讀: 檢測結果出來后,遺傳醫生會詳細解釋報告內容,并指導下一步怎么做。
簡單來講:整個過程很安全,只需一次采血,大部分一兩周就能拿到報告。不少大型三甲醫院、??漆t院都能做這項檢測。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建議選資質齊全的醫療機構,避免花冤枉錢。
06 · 為什么有些人風險特別高?
- 遺傳因素: 有家族史或兄弟姐妹/直系親屬有乳腺癌病史的人,風險增高。當媽媽40歲前診斷乳腺癌,女兒發病風險就會明顯上升。
- 年齡增長: 隨著年齡增加,乳腺癌風險會上升,尤其是絕經后女性。
- 激素因素: 長期暴露于高雌激素環境,比如初潮早、絕經晚、未生育女性,乳腺組織受到激素刺激時間比較長。
- 生活方式: 缺乏運動、體重增加及長期高熱量飲食與患病概率相關。此外,過度飲酒同樣增加乳腺癌風險。
- 環境影響: 長期暴露于某些放射線、環境毒素,也會讓乳腺細胞發生異常變化。
07 · 如何科學預防乳腺癌?正面建議這樣做??
推薦食品 | 具體功效 | 建議吃法 |
---|---|---|
新鮮蔬菜和水果 | 富含抗氧化物質,支持細胞修復 | 每餐有蔬菜、水果每日適量 |
全谷物 | 提供膳食纖維,促進代謝 | 主食適當由燕麥、糙米等替代部分白米面 |
優質蛋白(如魚、雞蛋、豆制品) | 幫助組織修復和免疫調節 | 合理搭配,每天攝入一兩種 |
橄欖油 | 有益心血管健康,富含健康脂肪酸 | 涼拌或烹飪中少量使用 |
- 規律鍛煉:每周堅持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有助于調節雌激素水平,對乳腺健康有益。
- 保持健康體重:體重管理對預防多種慢性病都重要,包括乳腺癌。
- 定期醫學隨訪:有家族史或查出基因突變者,建議按照醫生建議定期做乳腺影像學與臨床檢查。如果發現不尋常癥狀,選擇正規醫院掛號乳腺外科或腫瘤科最穩妥。
08 · 展望未來:基因科技會帶來哪些變化?
隨著基因檢測技術持續發展,不久的將來,每個人都可能得到“量身定做”的篩查或治療方案。比如,已經通過基因對靶向藥物是否適合進行評估,或者為高風險人群設計特別的健康計劃。這對于乳腺癌這樣的疾病來說,無疑提供了更多希望。雖然技術還在進步,但愿“精準預防”和“個性化治療”能早日走進越來越多普通人的生活。
參考文獻
- Antoniou, A. C., et al. (2003). Average risks of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associated with BRCA1 or BRCA2 mutations detected in case series unselected for family history: a combined analysis of 22 studies.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72(5), 1117-1130.
- Ford, D., et al. (1994). Risks of cancer in BRCA1-mutation carriers. The Lancet, 343(8899), 692-695.
- Mavaddat, N., et al. (2010). Pathology of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s among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 carriers.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102(2), 237-244.
-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2023). Genetic/Familial High-Risk Assessment: Breast, Ovarian, and Pancreatic.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