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乳腺癌的真相:如何識別與應對
01 什么是乳腺癌?
餐桌邊、聊天時,乳腺癌總會被提起。走在小區里,不時聽到有人關心體檢單上的乳腺結節,也有人帶著疑慮問“乳腺癌是不是馬上就很危險?”其實,這類疾病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神秘——簡單來說,乳腺癌就是乳腺組織里的部分細胞,突然“變得非常不守規矩”,開始異常生長,還可能擴散到身體其他地方。其實,它是一種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少見(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乳腺癌早發現早診療,治愈率其實很可觀。醫學統計顯示,初期被發現和規范治療,可以讓絕大多數患者繼續正常生活。但也不要盲目恐慌,畢竟大部分乳腺結節都不是癌癥。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身體,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用理性的心態和疾病相處。
02 乳腺癌的癥狀有哪些?
說到乳腺癌的癥狀,很多人會聯想到“腫塊”或者疼痛。其實,早期不少乳腺癌幾乎沒有特別明顯的表現。如果把乳腺比作“身體的小工廠”,最初出的問題,很可能就是“某個角落”悄無聲息里長了個疙瘩,摸起來比較結實但并不疼痛。這樣的輕微變化,只有在洗澡或自檢時偶然摸到才可能覺察。
- ?? 若出現乳房局部的“腫塊”,而且時常摸到,或者持續存在,這是一大警示信號。尤其是腫塊質地偏硬、邊界不清楚時,別拖延要及時就醫。
- ?? 除了腫塊,有時乳房外形發生改變,比如皮膚凹陷、發紅,甚至乳頭位置往里縮,這些也不可忽視。有的朋友發現乳頭分泌少量帶血液的液體,這時候更應該主動到醫院排查。
- ????♀? 有一名41歲的女性患者,在常規自檢時無意摸到右乳有較小腫塊,她沒有刻意關注,直到定期體檢時才被發現為1cm大小,后續通過手術和輔助治療,目前狀況良好。這說明自查很重要,也說明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
需要特別說一點,乳房腫塊不代表一定就是乳腺癌。大部分腫塊是良性的,比如纖維腺瘤或者囊腫。所以,一旦發現異樣,最好找專業醫生評估,不要自己下結論。
03 乳腺癌是怎么發生的?
拆開乳腺癌的“成因箱底”,你會發現,這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復雜疾病。最常見的幾個因素包括:性別(女性遠高于男性)、年齡增長以及激素水平變化。對于乳腺癌來說,年齡和性別確實是最大的風險因素——絕大部分患者在40-60歲間發?。╓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家族史也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直系親屬有乳腺癌歷史,自己患病的風險要高出一倍以上。有些特定基因突變,如BRCA1、BRCA2,能大大提高發病風險,這些遺傳基因像“隱藏腳本”,在特殊環境下才會激活(Antoniou et al., 2003)。不過,即使家族里沒人得過,也完全不能掉以輕心。
- 生活方式同樣和乳腺癌脫不了關系。長期缺乏運動、超重、飲酒、雌激素暴露時間長(比如較早月經初潮或較晚絕經者),都有可能增加風險。
- 有數據顯示,每增加一歲,乳腺癌發病風險會稍有上升。所以,不能因為自己年輕就忽視定期檢查。
值得關注的是,大約一半乳腺癌患者并沒有特別明確的危險因素,也就是說,有時候即使生活習慣不錯、家族無病史,也仍然可能碰上這個“不速之客”(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04 乳腺癌如何診斷?
說起來,診斷乳腺癌主要依賴兩個環節:影像學檢查和組織活檢。臨床上最常用的影像手段,是乳腺X線(鉬靶)和B超。有時候,如果乳腺密度很高,還可以輔助磁共振(MRI)。
- 發現可疑病灶后,醫生可能建議穿刺活檢。這是用細針抽取少量組織,交由病理醫生顯微鏡下判定,究竟是不是癌,也能進一步判斷癌細胞類型。
- 有時需要查激素受體(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等)和HER2表達,這對后續治療有獨特指導意義(Senkus et al., 2015)。
- 檢查流程一般比較規范,無論是公共醫院還是私立診所,第一步都是找專業醫生進行初步評估,然后按照實際情況分步推進。只要把疑慮和真實情況如實告知醫生,診斷方案都能個性化調整。
最好的辦法,是每年或兩年做一次乳腺體檢(具體頻率按醫生建議),不要等到癥狀明顯才行動。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選擇綜合檢查套餐,省事高效。
05 乳腺癌的治療方案包含什么?
醫生通常會根據腫瘤大小、類型和分期,制定“量身定制”的治療計劃。治乳腺癌像修理一輛精密儀器,要綜合用藥、手術和放射等多種方式。
- 手術治療: 常見形式包括保乳手術和乳房切除。保乳手術是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只切除腫物及周圍組織,最大限度保留乳房。假如腫瘤位置、大小不適合保乳,或者有多發病灶,則考慮全乳切除。配合前哨淋巴結活檢,可以更精準判斷腫瘤有無轉移。
- 藥物治療: 藥物包括化療、激素治療和靶向治療,每種方案各有側重。舉例來說,對于HER2過表達且激素受體陽性的患者(如上文41歲的病例),就需要聯合化療和靶向藥治療。靶向藥的出現,讓不少特殊類型乳腺癌的預后大為改善(Giordano, 2018)。
- 放射治療: 對于大部分做了保乳手術的患者,術后需要局部放療,降低復發概率。從20年前到現在,乳腺癌治療理念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綜合治療的成效越來越高。
需要記得,任何治療方式都有副作用,比如化療可能會掉發、惡心或影響免疫力,不過現在多種藥物可用來緩解副作用。大部分患者日常生活可維持正常,不必過于擔心。
06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降低乳腺癌風險?
預防乳腺癌,重點其實是“健康的日?!?。不是說吃一點什么,馬上就能百分百避免,而是長期養成對身體友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偏好。這里有些對乳腺健康有幫助的建議,完全可以在家里就做到:
- ?? 新鮮蔬菜水果有助于身體抗氧化,推薦每天攝入,紅色、綠色蔬菜和深色漿果類都不錯(Ross & Kasum, 2002)。
- ?? 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魚類(例如三文魚、沙丁魚)有助于維持正常的細胞代謝,每周吃2-3次,對全身健康都有正面影響。
- ?? 適量低脂乳制品可為身體提供優質蛋白和鈣質,每天一杯低脂牛奶,對控制體重也有好處。
- ???♀? 規律運動是幫助身體減少過多激素刺激的好辦法,快走、游泳、太極拳都行,每周累計150分鐘為宜。
- ?? 定期乳腺檢查:建議40歲以上女性定期體檢,如果有家族史可提前至35歲,每1-2年復查一次。
如果發現乳腺有異常腫塊、皮膚變化,或乳頭分泌液,別觀望,應提前預約乳腺專科門診。選擇正規醫療機構,首選三甲醫院或有乳腺中心的專業診所,醫生才能根據你的實際情況給出最佳建議。
07 總結與健康行動建議
乳腺癌并非無法戰勝的敵人。只要平時多留心自己的身體,遇到異常不拖延,結合科學飲食和健康習慣,就大大減少了疾病的風險。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健康的守護者:主動體檢,清淡飲食,適當運動,有需要時及時尋求醫學幫助。乳腺健康這件事,不是一次性任務,而是貫穿一生的日常練習。
有疑問就多和醫生溝通,別被網上的流言嚇到或耽誤。愿每個認真生活、關心健康的你和家人,都能遠離乳腺癌的困擾。
參考文獻: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Breast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reast-cancer
- Antoniou, A., Pharoah, P.D.P., Narod, S., et al. (2003). Average risks of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associated with BRCA1 or BRCA2 mutations detected in case series unselected for family history: a combined analysis of 22 studies.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72(5), 1117-1130.
- Senkus, E., Kyriakides, S., Ohno, S., et al. (2015). Primary breast cancer: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Annals of Oncology, 26 (suppl 5): v8–v30.
- Giordano, S.H. (2018). Update o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Oncology (Williston Park), 32(3).
- Ross, J.A., & Kasum, C.M. (2002). Dietary flavonoids: bioavailability, metabolic effects, and safety. 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 22,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