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生機:揭開睡眠節律的奧秘與調整方法
01. 簡單聊聊——什么是睡眠節律???
很多人覺得困了就睡,醒了就起床,這就是常態。但夜班、熬夜、換時差之后,人總感覺頭重腳輕,甚至白天昏昏沉沉,晚上反而精神。這其實與“睡眠節律”有關。睡眠節律,就是我們身體里的時間表,指導著睡覺、醒來、饑餓等各個環節。
睡眠節律有點像準確無誤的“鬧鐘”,通過大腦中的生物鐘來調控。如果經常熬夜、加班、夜生活豐富,這個鬧鐘就容易亂了節奏。長期不規律睡眠不僅容易白天沒精神,還可能帶來情緒、免疫等多方面影響。所以,別小看了你每天的作息安排。
02. 生物鐘如何打點睡眠??
- 1. 大腦的“控制中心”——下丘腦視交叉上核:
大腦里有個非常微小的結構,專業叫“視交叉上核”,是身體的主生物鐘。它每天設定著睡覺和起床的時間,控制著褪黑激素(一種讓人困倦的激素)的分泌。 - 2. 褪黑激素的作用:
當天黑下來,褪黑激素分泌增加,人逐漸犯困。早上見到陽光,褪黑激素降低,人就清醒了。 - 3. 光照的影響:
早晨的陽光,能喚醒身體的節律,讓人一天精神充沛。如果總在夜里燈光下活動,大腦會誤以為“還沒到睡覺時間”,久而久之,就可能出現“時差紊亂”。
03. 睡眠節律失調的幾種常見類型
類型 | 主要表現 | 影響舉例 |
---|---|---|
延遲型睡眠(DP) | 晚上很晚才能入睡,早上很難起床 | 17歲的高中女生小王,每晚2點后才困,早晨難以起床,成績下滑 |
提前型睡眠(AP) | 傍晚早早犯困,凌晨1點多醒來就難再睡 | 68歲的退休男性,晚上8點就困,早早醒來無聊 |
不規律型 | 每天睡覺時間波動大,白天多次小睡 | 夜班護士,白天補覺、夜間碎片式睡眠 |
晝夜節律障礙 | 生物鐘和生活規律嚴重脫節 | 常年跨時區出差的銷售總監,白天困、晚上睡不著,易焦慮低落 |
這些失調表現在不同人身上,有輕微、偶爾的,也有持續嚴重的。早期多是作息波動小,偶爾難以入睡、精力下降;嚴重時,睡眠混亂、日夜顛倒,可能影響情緒、自控力甚至心血管健康。小李(26歲,男性,IT工程師)長期加班,最初只是晚上難以入睡,久而久之發展成白天總犯困、周六補覺也沒用,生活一團亂麻。這個例子其實很多人身上都能找到影子。
04. 怎么識別自己的睡眠模式?
- 1. 睡前、起床時間記錄:簡單做個“睡眠日記”:每天記錄入睡、起床時間、醒來的次數,持續一兩周,就能發現規律或混亂的“證據”。
- 2. 留意身體反應:經常出現下午犯困、記憶力下降,起床特別困難等狀況,暗示節律可能有問題。
- 3. 借助小工具: 有些智能手環/手機App能幫你記錄睡眠時長、覺醒時間,但不建議完全依賴數據,主要還是看自己實際感受。
05. 實用建議:怎么調整睡眠節律???
1. 固定作息時間
盡量每天同一時間起床和睡覺,哪怕周末睡懶覺也別超出1小時。有規律的生活是調節生物鐘的關鍵第一步。
2. 睡前環境優化
睡前關閉強光、手機和電視??捎脺嘏療艄猓瑺I造微暗而舒適的睡眠氛圍,幫身體更好釋放褪黑激素。
3. 白天適度鍛煉
適量進行散步、慢跑等有氧運動,有助于夜間睡得更沉。注意別在臨睡前劇烈運動。
4. 飲食與睡眠小妙招
推薦食物 | 作用 | 具體建議 |
---|---|---|
牛奶 | 富含色氨酸,有助眠效果 | 睡前一杯溫牛奶 |
小米粥 | 含有助睡眠的成分 | 晚餐可適量選擇 |
香蕉 | 含鎂與色氨酸,有鎮靜作用 | 加餐或晚餐后適量服用 |
不少人喜歡睡前品茶、生冷飲品,實際更建議選擇上面溫和易消化的食物,更有助于獲得高質量睡眠。
5. 什么時候該考慮看醫生?
如果以上方法堅持一段時間后仍無太大改善,或者已經出現晚上無法入睡,白天工作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建議去正規醫院的睡眠醫學中心就診。
06. 讓好習慣成為生活“自來水”??
堅持良好的作息其實就像守時吃飯一樣,剛開始需要主動提醒,慢慢就變成身體的自然渴望。比如,堅持固定入睡時間幾周后,夜里不再反復醒來,白天的困倦也逐漸減少。
30多歲的張先生以往每晚11點后才能入睡,調整為每天10點半上床,半個月后發現入睡簡單了,早上也能自然醒,白天充滿活力。他說,其實沒什么天大的秘訣,就是給自己多一點規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