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輕描淡寫的場景,或許在很多家庭悄悄上演。阿爾茨海默病,這名字聽起來有些遙遠,但其實它離每個家庭都不算太遠。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位“記憶的不速之客”,幫你快速弄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如何覺察、怎么面對。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種主要影響記憶、思考和行為的腦部疾病,屬于最常見的癡呆類型之一。它最早在1906年由德國醫生阿洛伊斯·阿爾茨海默首次描述,因此得名。
世界范圍內,大約每3秒就有一人被診斷為該病。根據2023年數據,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超過5500萬,并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簡單來說,這不是簡單的“老糊涂”,而是一種逐漸進行、難以逆轉的退行性腦病,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都有不小的影響。
階段 | 典型表現 |
---|---|
早期(輕型) | - 偶爾想不起來熟悉的人名 - 有時找不到東西,細節記混 - 輕度注意力下降 Tip:容易和“健忘”混淆 |
中晚期(明顯癥狀) | - 經常忘記親近家人的名字 - 出現迷路、分不清方向 - 日常活動(如穿衣、洗漱)需要別人幫助 - 無法遵循簡單的指令甚至出現認知混亂 |
有位68歲的男性,剛開始只是偶爾丟三落四,家人還以為是“年紀大記性差”。但一年后,他逐漸連自己熟悉的公交路線也認不出,這才意識到問題不小。這提醒我們,早期的變化很容易被忽略,而晚期往往已影響生活自理。
阿爾茨海默病不是無法對付的難題,有科學應對和家人的陪伴,就能讓每一段記憶的流逝,變成彼此溫柔的守護。你關心家人的每一個變化,就是他們最大的依靠。希望這些實用的小知識,可以幫你和家人走得更輕松一點、安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