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生病了?了解外耳道炎的癥狀、治療及預防
01. 外耳道炎,其實不罕見
洗頭沖澡后,耳朵里偶爾會有悶悶的感覺,有時還伴隨著一點不舒服。你有沒有發現,炎熱潮濕的夏天,耳朵發炎的人好像會多一點?其實,外耳道炎和游泳、洗澡時耳朵進水、掏耳朵這些日常小事都有關聯。
外耳道炎是指耳朵外部管道(也就是耳道)發生炎癥,分為急性(發作快,癥狀明顯)和慢性(癥狀較輕但持續時間長)兩類。雖然不是大病,卻影響生活質量——耳痛、聽不清、總想撓耳朵,有時真挺讓人糟心。
?? 提醒:外耳道炎和中耳炎不同。中耳炎多見于兒童,涉及鼓膜深處的中耳,而外耳道炎主要是耳道外部的小麻煩。
02. 外耳道炎常見癥狀都有哪些?
- 感覺耳朵略微癢癢:早期輕微、偶爾發生,很多人會誤以為是耳垢太多想掏一掏。
- 耳道里有點疼:一開始像是被蚊子叮過似的,后來變成持續、明顯的疼痛,尤其按壓耳朵邊緣會更痛。
- 聽力有些下降:不是一下聽不見,而是覺得聲音有點悶,像是隔著一層薄布聽東西。
- 分泌物增多:有時可以看到淡黃色或膿性液體流出,偶爾帶點臭味。
?? 案例分享:一位34歲的女性,最近洗澡后發覺右耳發悶,偶爾想撓耳朵。開始沒重視,結果一周后疼痛明顯,分泌物多,每次按耳根都“扎心”。這其實就是由輕到重的外耳道炎發展典型過程。
這些癥狀別一概當作“小毛病”。如果越來越嚴重,最好別猶豫,去醫院檢查一下。
03. 外耳道炎的常見誘因和風險
簡單來說,外耳道一旦環境發生變化,各種微生物(如細菌、真菌)就可能趁虛而入。下面按常見原因梳理一下:
誘因類型 | 具體舉例 | 風險機制 |
---|---|---|
水分滯留 | 游泳、洗頭、澡后水未擦干 | 濕環境助長細菌繁殖,影響耳道自潔功能 |
機械刺激 | 頻繁掏耳朵、用硬物搔抓耳道 | 破壞耳道皮膚屏障,細菌易侵入 |
皮膚病變 | 濕疹、銀屑病等皮膚問題 | 降低皮膚防御力,外部刺激造成炎癥 |
過敏反應 | 個別人對洗發水、耳機材質過敏 | 引發耳道黏膜水腫,局部抵抗力下降 |
年紀相關 | 老人、兒童更易出現 | 免疫力弱、皮膚屏障更脆弱 |
研究顯示,頻繁游泳人群發病率比一般人群高出1.5倍,這說明生活習慣確實有明顯影響。
?? 小結:弄懂了原因,能幫助理解怎么會“惹上”外耳道炎,但此處暫不講怎么預防,后面專門單獨解析。
04. 怎樣檢查和確診外耳道炎?
當癥狀明顯時,專業醫生主要通過下面這些方法進行診斷:
- 體格檢查:耳鏡檢查下可見耳道皮膚紅腫,分泌物增多,有的能發現皮膚破口。
- 觸壓測試:輕壓耳前“耳屏”和耳廓,會引發疼痛,這常提示外耳道炎。
- 分泌物化驗(部分情況):遇到久治不愈或分泌物特別多時,醫生可能會取少量樣本送檢查,明確到底是細菌還是真菌惹的禍。
實際操作中,常規耳鏡就足夠診斷,部分特殊群體(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還可能需要進一步篩查,以排除嚴重感染的風險。
?? Tip:遇到持續耳痛、聽力大幅下降或反復發作,建議前往三甲醫院或有耳鼻喉??频脑\所就診。這樣能確保得到專業的處理和后續隨訪。
05. 外耳道炎的治療辦法
針對確診后的外耳道炎,實際治療通常比較直接,下面是主流方案歸納:
治療方式 | 適用情況 | 具體措施 |
---|---|---|
局部藥物 | 絕大多數病例 | 滴耳液(抗菌/抗真菌成分),按醫囑用藥 |
物理處理 | 分泌物較多、耳道較窄 | 醫生專業清理耳道,避免自操作 |
口服藥物 | 炎癥較重,擴及耳周,或伴發熱 | 口服抗生素,需醫生處方 |
特殊干預 | 糖尿病、免疫力極弱人群 | 必要時住院/靜脈給藥,防止擴散 |
一名62歲的男性,患糖尿病,出現明顯耳部腫痛,起初在小診所滴藥未好轉。醫院進一步評估后,調整了治療and加強了監測,炎癥逐步緩解。這個情況提醒有慢性病史的人群,遇到耳部炎癥盡快到醫院,別耽誤病情。
?? 治療期間,不要自己掏耳朵或亂用偏方,以免加重感染。
06. 日常怎么預防外耳道炎?
說到耳朵健康,“提前防范”比治療更省心!以下正面建議,日常完全做得到:
- 洗澡/游泳后用干凈毛巾輕輕擦耳廓外側,勿用棉簽深探耳道。
- 加強耳朵保護:戴泳帽,下水不宜時間過長。
- 調整日常飲食:適量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水果(如橙子、獼猴桃),有助于提升局部抵抗力。
- 保持作息規律,增強體質,有助于預防耳部反復發炎。
- 避免借用他人耳機,自備潔凈防護,減少感染鏈接。
適合的食品&生活習慣推薦如下表所示??:
食物 | 有益作用 | 建議吃法 |
---|---|---|
獼猴桃、橙子等富含維生素C | 有助于增強皮膚黏膜抵抗力 | 每天吃1-2份新鮮水果 |
堅果(核桃、杏仁) | 提供維生素E和健康脂肪,有益耳朵組織修復 | 每周2-3次適量食用 |
雞蛋、牛奶 | 優質蛋白促進細胞再生 | 每天早餐適量添加 |
如果已經有輕微的不適,建議先暫停游泳等水上活動,癥狀持續者應及早就醫,不要拖延。
??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讓耳朵少生病,讓自己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