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低血糖驚厥:隱秘的危機與急救指南
有一些寶寶,出生后顯得安靜、偶爾發呆,家長覺得“省心”,其實風險正悄悄逼近。一次,凌晨三點,護士查房發現一名出生不到2天的男嬰呼吸急促、四肢抽動,媽媽卻以為他只是在夢里抖了一下。低血糖在新生兒中并不少見,但它表現含蓄,危險卻很真切。下面就來講講,這個容易被忽略的重要健康問題。
01 什么是新生兒低血糖?
簡單來說,"低血糖"就是指寶寶體內的血糖濃度低于了正常范圍。新生兒原本依賴胎盤供應葡萄糖,出生后突然“斷供”,需要自己調節。如果攝入不足、消耗過快或調節機制不成熟,血糖很容易掉下來。
分娩類型 | 低血糖易發原因 |
---|---|
早產兒 | 儲存的肝糖原少 |
巨大兒(母親妊娠糖尿病) | 體內胰島素水平偏高 |
小于胎齡兒 | 能量儲備更差 |
小貼士: 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血糖波動最大,尤其是早產或母親有糖尿病的寶寶,需要格外小心。
02 為什么低血糖會引發驚厥???
寶寶的大腦就像個精密的“發動機”,糖分是它的主要燃料。低血糖時,大腦能量供應就會中斷,神經元(大腦的信息傳遞細胞)工作異常,結果可能出現驚厥(醫學上說是“異常的放電現象”)。
數據支持: 研究顯示,嚴重或長時間不糾正的低血糖,能造成大腦永久性損傷,甚至影響智力和運動發育。
- 低血糖驚厥并不常見,但一旦發生,可能是大腦已經受到影響。
- 有資料顯示,持續低血糖超過3小時,神經系統功能受損的風險明顯上升。
小案例: 一位出生9小時的女寶,因母親產后無奶,尚未來得及補喂奶粉。寶寶突然眼神呆滯,接著出現四肢短暫抖動。醫生檢查后發現血糖僅為1.2 mmol/L(顯著低于正常)。補充葡萄糖后,抽搐很快停止。
03 低血糖驚厥的表現有哪些?
輕微信號(易忽略) | 嚴重癥狀(警示) |
---|---|
寶寶乏力、吮吸力下降 | 四肢抽搐、不自主搖頭 |
偶爾呆視、易驚 | 重復憋氣、口唇發青 |
喂奶量變少 | 呼吸暫停、失去意識 |
提醒: 如果寶寶只是不愛吃奶、偶爾發呆,多來自于血糖剛剛偏低;抽搐、呼吸不規律就很危險啦,此時應馬上就醫。
有時候低血糖的信號非常隱蔽,尤其新手爸媽,容易誤以為孩子只是懶、沒精神。實際上,一些小動作(不愛吸奶、臉色發白)都是重要信號。
04 低血糖驚厥急救步驟
- ① 保持呼吸道通暢:寶寶側臥,頭偏向一側,避免口腔分泌物阻塞。
- ② 遠離危險物:不要嘗試強行喂水或奶,防止誤吸。
- ③ 同時呼叫120,送醫:時間就是大腦,不可拖延。送醫途中記錄驚厥持續時間和表現。
- ④ 醫院處理:急診口服或靜脈補糖,查明低血糖原因。
措施 | 不宜操作 |
---|---|
撥打急救電話 | 捏人中、搖晃孩子 |
清理口腔分泌物 | 強行喂水或糖水 |
注意: 驚厥期間不要給寶寶塞奶瓶、小勺或嘴摳糖水,很容易導致吸入窒息。保持鎮靜,交給專業醫生最安全。
05 日常護理與預防措施
?? 預防關鍵:讓寶寶及時而充足地吃上第一口奶,“吃”是保護血糖最有效的方法。
- 母乳喂養: 母乳含獨特糖分,易吸收,推薦按需哺乳。
- 體重、血糖監測: 出生后48小時,尤其特殊寶寶(早產、巨大兒等),定時檢測血糖極有幫助。
- 發現早期“不愛吃奶、發呆”需咨詢醫生
- 家人輪流照看,夜間多觀察一次: 這樣能更早發現寶寶微妙的變化。
有益措施 | 理由/備注 |
---|---|
增強親子肌膚接觸 | 促進吸吮反射,利于早開奶 |
母體按時產檢 | 及早發現胎兒風險 |
寶寶體重監控 | 體重突然下降及時就醫 |
如遇以下情形,建議馬上就醫:
- 寶寶持續不吃奶,哭聲微弱
- 抽搐、臉色灰白、精神萎靡
06 醫生建議與真實經驗分享
“產房5分鐘反應”
兒科醫生馮主任回憶,一次產房會診,助產士報告一名36小時大的女娃突然很安靜,不哭也不睡——抽血檢查,血糖1.4 mmol/L!及時糾正后,寶寶狀態恢復。馮主任說,這種時刻多虧產科和護理團隊多觀察、多溝通,才把危險擋在門外。
兒科醫生馮主任回憶,一次產房會診,助產士報告一名36小時大的女娃突然很安靜,不哭也不睡——抽血檢查,血糖1.4 mmol/L!及時糾正后,寶寶狀態恢復。馮主任說,這種時刻多虧產科和護理團隊多觀察、多溝通,才把危險擋在門外。
- 專家建議: 新生兒低血糖并不可怕,及早發現、科學喂養和密切觀察,風險就低了。
- 家長感悟: 一位新手爸爸分享:“寶寶夜里餓,不知道該不該喂,多虧聽護士的按需喂奶,孩子后面很少發呆?!?經驗告訴他,育兒路上多點小心和請教,勁往一處使會更安心。
新手爸媽不必焦慮,理解癥狀和應對方法,遇到緊急情況冷靜處理,請教醫生是最穩妥的。
最后提醒:低血糖驚厥不常見,但確實可能發生。寶寶出生后的頭幾天,每個人都像“守護天使”一樣多一份留心。這樣一來,小家伙長大后,爸媽也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