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甲狀腺手術中的甲狀旁腺危象:如何做好急救應對
01 妙手“拆箱”:手術里藏著哪些風險???
在醫院手術室里,甲狀腺手術其實遠不只是在“清理”甲狀腺。有些患者手術后出現異常,卻很難立刻和手術直接聯系起來。這時,甲狀旁腺有時就像隱藏在角落里的“電子元件”,一旦受影響,會讓身體運轉出現卡頓。
甲狀腺和甲狀旁腺緊密相連,甲狀旁腺一共四個,像是甲狀腺旁邊的小衛士,管著人體鈣磷平衡。手術操作稍有波及,就可能讓這些“小衛士”暫時“罷工”,引起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不適。
TIPS:甲狀腺手術之后,部分患者會因甲狀旁腺受累而出現低鈣表現,但初期并沒有典型癥狀,很容易和普通恢復期不適混淆。
02 甲狀旁腺危象到底是啥?
- 功能急降:甲狀旁腺危象指的是甲狀旁腺功能突然下降,分泌的激素銳減導致血鈣驟降。
- 影響廣泛:低鈣不止讓手腳發麻,還會牽涉心臟、神經、肌肉,甚至有生命危險。
- 案例分享:有位55歲的女性朋友,甲狀腺惡性腫瘤切除后一周,出現手指抽搐和心悸,經檢測發現鈣離子極低,經過及時靜脈補鈣后恢復正常。
這個例子其實很典型:術后幾天內才出現的癥狀,提示我們,甲狀旁腺“出問題”并不總是馬上表現,很多輕微信號容易被忽略。
機制 | 主要后果 |
---|---|
甲狀旁腺損傷/切除 | 鈣調節障礙,導致低鈣血癥、抽搐 |
局部血供減少 | 甲狀旁腺暫時“失活” |
術后炎癥反應 | 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受阻 |
03 危險因素分析:為什么會這樣?
說起來,甲狀旁腺危象在所有甲狀腺手術上的發病率約為5%~10%,但不同人群遭遇的幾率并不一樣。
- 1. 手術方式:越是廣泛切除或涉及淋巴清掃(比如全切除),對甲狀旁腺的“牽連”越大。
- 2. 年齡與個體差異:年紀大的朋友身體儲備能力弱,甲狀旁腺自我恢復的速度慢一些。
- 3. 既往病史:如果有反復甲狀腺手術、放療史,甲狀旁腺“抵御風險”的能力下降。
- 4. 手術經驗不同:外科醫生操作的細致程度直接影響甲狀旁腺的損傷率。
專家指出,高齡、行復雜手術、合并營養不良者,要特別警惕。
04 這些表現“藏”著危機嗎???
早期信號(輕微/偶爾) | 明顯癥狀(持續/嚴重) |
---|---|
|
|
小提示:很多人感到輕微麻木時并不會在意、認為是“體質弱”、“氣血不足”。但如果有上述情況出現在手術后,建議及時和醫生聯系。
05 危象來臨,第一步怎么做?
面對可能的甲狀旁腺危象,第一關鍵點就是“及時識別”。不管是患者本人還是醫療人員,有幾個典型線索是不能錯過的:
- 術后1周內出現手指、嘴唇持續發麻、抽搐
- 肌肉出現痙攣難以緩解
- 意識模糊、反應遲鈍或心慌不安
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就需要快速抽血監測血鈣水平,以及心電圖等輔助檢查,以明確是否屬于急性低鈣所致。
行動建議:一般情況下,術后如遇到持續不適癥狀,最好到具備內分泌急救經驗的醫院,避免延誤救治。
06 急救措施:醫生是怎么處理的???
- 1. 靜脈補鈣:對于低鈣血癥,醫生會優先選擇靜脈補充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能夠快速提高血鈣。
- 2. 維生素D輔助:口服活性維生素D幫助腸道更好吸收鈣。
- 3. 補充鎂元素:部分患者低血鎂也容易誘發抽搐,適當補充鎂有好處。
- 4. 嚴密監測:處理期間需要動態監測心率、電解質和心電圖,防止心律失常。
比如,30歲的男性患者術后出現手足抽搐,經靜脈補鈣和維生素D治療后癥狀緩解,并逐步恢復。
急救過程中,還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酌情補充其他藥物,保障各項生命體征穩定。
07 日常防護怎么做?預防“危象”有訣竅?
食物推薦 | 有益功效 | 食用建議 |
---|---|---|
牛奶 | 補充優質鈣質,改善鈣儲備 | 每天一到兩杯,分次飲用、不過量 |
豆制品 | 提供蛋白和復合礦物質,輔助骨骼健康 | 建議一周約3-4次,菜肴多樣化 |
深綠色蔬菜 | 含豐富維生素與鈣,促進吸收 | 餐餐有蔬菜,搭配雞蛋或肉類更均衡 |
魚類(鯽魚、帶魚等) | 富含維生素D,幫腸道吸收鈣質 | 一周2-3次 |
術后管理建議:
1. 定期復查血鈣、甲狀旁腺激素等指標。
2. 如出現麻木、抽搐,及時與醫生溝通。
3. 出院后養成寫“癥狀日記”的習慣,有異常第一時間反饋醫療團隊。
1. 定期復查血鈣、甲狀旁腺激素等指標。
2. 如出現麻木、抽搐,及時與醫生溝通。
3. 出院后養成寫“癥狀日記”的習慣,有異常第一時間反饋醫療團隊。
選擇醫院小建議:
術后如需隨訪,建議選擇有內分泌專科、能夠處理低鈣危象的正規醫院,有問題隨時尋求專業幫助。
術后如需隨訪,建議選擇有內分泌專科、能夠處理低鈣危象的正規醫院,有問題隨時尋求專業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