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低血糖來敲門:讓我們聊聊低血糖昏迷及其急救方法
下午下班路上,一位騎電動車的小伙子突然停在馬路邊,捂著額頭一陣發抖。有人以為他只是累了,沒想到他很快癱坐地上,連話都說不清。這類突發狀況在生活中其實并不罕見。低血糖這件小事,一不留神,也能讓人陷入危險。今天就來聊聊低血糖昏迷究竟怎么回事,一旦遇上又該怎么辦。
01 低血糖昏迷是怎么回事?
簡單來講,血糖是人體最直接的能量來源,大腦更是離不開它。當血糖降得太低,尤其是低到大腦“斷電”的程度,人可能突然失去意識。這就是低血糖昏迷。
醫學上一般把血糖低于2.8 mmol/L(毫摩爾/升)視為警戒紅線。這種狀態下,大腦沒法正常工作,嚴重時人會陷入深度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即使沒有糖尿病,過度節食、過量運動后也可能出現短暫性低血糖。
02 都有哪些常見誘因?
- 1. 糖尿病治療相關 例如藥物用量稍多、打胰島素卻沒及時吃飯,很容易讓血糖過低。病例:有位62歲的女性糖尿病患者,早餐后忘記打胰島素,午餐又沒怎么吃,結果下午突然頭暈手抖,短時間后昏迷,被家人及時送醫后恢復。
- 2. 長時間未進食 有些年輕人工作太忙,早午飯都湊合,血糖水平長時間低下,也容易出問題。
- 3. 劇烈運動 沒補充能量就高強度健身,比如空腹長跑,體內葡萄糖迅速消耗不及時補充,也可能出現低血糖。
- 4. 酒精攝入 尤其是空腹喝酒,容易抑制肝臟“放糖”的功能,血糖驟降。
- 5. 某些疾病 比如胰島細胞瘤(一種罕見的胰腺腫瘤),會異常分泌胰島素,引發低血糖。
高風險人群 | 原因簡介 |
---|---|
糖尿病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者 | 過量用藥、餐后不定時、運動過后 |
工作緊張/不規律飲食者 | 長時間不進食,導致血糖供應不足 |
喜歡空腹運動或飲酒者 | 耗糖快或肝臟輸出受“阻” |
03 低血糖昏迷前后:癥狀變化梳理
?? 輕微、偶爾的早期信號
- 突然冒冷汗,一直擦也擦不完
- 心慌心跳加速,說話有點結巴
- 手指偶爾發抖,身體發軟
- 肚子餓得發慌,但吃點東西很快緩解
?? 持續、嚴重癥狀
- 眼前發黑、走路不穩,甚至突然倒下
- 說話含糊,呼喊無應答
- 抽搐、全身僵硬,意識喪失
如果輕微癥狀短時間沒緩解,出現明顯神志不清,就要高度警覺,及時求助。
04 急救前必須小心確認什么?
其實,暈倒、意識模糊還有很多可能,比如中暑、卒中、癲癇等并非全部是低血糖。急救前如果誤判,有時反而會帶來更大麻煩。
如果能測血糖最好,不能的話,看看患者有無糖尿病史、最近是否沒吃飯、是否用過降糖藥等。只要高度懷疑是低血糖,也不妨立刻補糖,但如果對方已經失去吞咽能力,千萬不能強行喂水喂糖,以防噎住。
昏迷但還會咀嚼、吞咽的人,可少量喂糖水或糖塊;如果已經無法吞咽,應立刻送醫院,便于專業人員靜脈補糖。
05 急救方法大揭秘
- 糖類食品補充法:患者意識尚清,可讓其盡快吃1-2塊糖、喝一杯含糖飲料,單個動作別太急,小量多次為好。
- 葡萄糖注射:昏迷、不能吞咽時,家屬不要強行喂食,應第一時間送醫院急診,醫生會靜脈注射高濃度葡萄糖(50%)。
- 監測與后續觀察:血糖恢復后,建議持續觀察1小時以上,防止因血糖波動再次發作。一些醫院急診會讓患者留觀一段時間。
? 急救流程小結:
- 確認意識情況及吞咽能力
- 能吃能喝的,優先口服糖
- 不能吞咽的,立刻送醫靜脈補糖
- 補糖后休息,復查血糖
06 日常預防:科學習慣更重要
- 規律三餐:不建議跳餐,也不要暴飲暴食,每天定時進食能幫血糖更穩定。
- 適合自己的運動量:運動前輕食補給,運動強度不要突增。
- 按醫囑合理用藥:降糖藥、胰島素的劑量要聽醫生建議,定期復查用藥效果。
- 備用糖塊或葡萄糖片:包包里備幾塊糖,關鍵時刻很實用。特別適合外出運動、加班族。
- 定期血糖監測:對于有糖尿病史的人來說,家中自備血糖儀,每周自檢一次比較合適。
- 富含碳水但升糖慢的主食:比如燕麥、全麥面包,能帶來更持久的能量供應,也減少血糖大幅波動。
遇到反復低血糖發作,酒店外出或陌生環境要特別留心。如有控制不佳或意外暈倒建議盡快到正規醫院內分泌科咨詢。
推薦食品 | 有益功效 | 實用建議 |
---|---|---|
燕麥片 | 緩慢釋放能量,減少血糖大幅波動 | 早餐用50g加酸奶或牛奶 |
全麥面包 | 富含膳食纖維、升糖不快 | 替代白吐司或饅頭,更有利血糖平衡 |
新鮮水果 | 天然糖分+微量元素,少量多次 | 每天1-2次,每次半拳頭大小為佳 |
血糖變化有時像一把無形的“閘門”,大多數人都能輕松拉開、關掉,但特殊情況下也有卡住的時候。如果你身邊有家人或朋友容易出現低血糖,不妨把這些實用知識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怎么正確應對、預防低血糖昏迷,關鍵時刻說不定救人一命。健康不是束縛,是讓日子更有勁兒的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