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身體偶爾有點小不適,很多人并不會多想。但如果你出現下面幾種明顯的癥狀,而且持續不好,就不能只當“小毛病”了。
癥狀 | 表現舉例 | 背后原因 |
---|---|---|
多飲多尿 | 明明沒喝多少水,卻老是口渴、大量喝水、頻繁跑廁所,一晚上要起好幾次。 | 身體自動排掉多余血糖,水分一起流失。 |
傷口/皮膚破損難愈合 | 手上小劃傷或蚊蟲叮咬,處理后總是不見好,甚至感染流膿。 | 高血糖讓傷口環境不利修復,容易并發炎癥。 |
視力模糊 | 最近看電子屏幕容易疲勞,偶爾覺得看字發花,或者短時間內視力下降較多。 | 血糖波動影響眼底微血管功能。 |
很多人想問:明明吃飯不多,為什么偏偏是我?事實上,很多時候并不是單靠吃多吃少來決定風險,下面這3類因素才是真正摧毀胰島“小衛士”的幕后推手。
發現癥狀或懷疑風險,第一步不是自行用控糖產品,而是做科學的檢測。很多人只查空腹血糖,其實全面了解身體狀況要結合幾種不同的化驗和監測方法。
項目 | 參考意義 | 解讀要點 |
---|---|---|
空腹血糖 | 反映晨起未進食時體內基礎血糖水平 | ≥7.0 mmol/L需警惕 |
糖化血紅蛋白(HbA1c) | 觀察近3個月的血糖整體波動 | ≥6.5%提示長期血糖不穩定 |
餐后2小時血糖 | 考察進食后血糖高峰 | ≥11.1 mmol/L為異常信號 |
7點血糖監測 | 一天按時點監測,捕捉血糖波動情況 | 用于調整用藥、飲食方案 |
很多人對于吃藥“有點怕”,一聽到“打胰島素”就更緊張。其實,2型糖尿病的治療方式并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根據實際病情和血糖水平“階梯式”調整。
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不同,治療方案一定要結合醫生建議,切不可隨意停換藥。短暫的不良反應,如輕度胃腸不適、低血糖等,多數通過調整劑量或飲食可以緩解。
說到底,一成不變的“吃藥靠醫生”、其他都不管,其實是遠遠不夠的。生活里的每個細節都在影響我們的血糖波動。下面這4個動作,“長期堅持”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