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高發季:上呼吸道感染的科學應對指南
01 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
最近天氣變化快,身邊不少朋友都被 “小感冒” 纏上了。其實,感冒就是最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之一,另外還包括咽炎、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是通過空氣中的飛沫或接觸傳播的。有些人一感冒就以為得了流感,其實兩者不同。普通感冒癥狀相對輕,主要是流鼻涕、輕微咳嗽、偶爾低燒,而流感容易出現高熱和全身酸痛。家有小孩或老人時,區分開這兩種情況格外重要。
02 哪些癥狀提示需要就醫?
- ??? 持續高熱:體溫一直在38.5℃以上,退燒藥也不起作用。
- ????? 呼吸困難:比如走路都費勁,感覺喘不上氣。
- ?? 精神反應變差:比如嗜睡、意識模糊,尤其是小孩和老人。
- ?? 脫水跡象:口干、尿量減少、皮膚彈性差。
- ?? 咳嗽帶血或持續濃痰。
案例:有位28歲的男士,鼻塞咳嗽三天后體溫升到39℃,用退燒藥反復不退,還開始氣喘。最終醫院檢查出病毒感染合并肺炎,這個過程就說明,高熱和氣短絕不能拖。
03 為什么容易反復感冒?
很多人吐槽,秋冬一到就反復感冒,其實背后的原因并不復雜。病毒傳播主要靠咳嗽、打噴嚏時的飛沫,或是手接觸帶有病原體的物體表面,然后不自覺地摸臉、揉眼睛。除了 “外因”,自身免疫力下降 也是重要原因,比如熬夜、壓力大、作息紊亂時容易“中招”。
風險因素 | 日常情景舉例 |
---|---|
兒童群體 | 幼兒園小朋友,常常摸鼻子、隨地咳嗽 |
交通出行頻繁 | 通勤地鐵、公交車人多密閉 |
體質較弱 | 比如慢性病患者、營養不良人群 |
季節交替 | 氣溫忽冷忽熱時身體容易“懈怠” |
醫學研究發現,秋冬季節病毒活躍,生活工作節奏緊湊時,每10個人里有4-5個偶爾反復感冒,兒童高達6-7個。所以 “一年感冒幾次” 在很多家庭里并不稀奇。
04 醫生如何確診病因?
來醫院看病,有些人被采咽拭子、有些安排抽血檢查。這些檢查有啥區別?
1. 咽拭子檢測:用于檢測喉嚨里病毒或細菌成分,判斷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快速出結果。
2. 血常規:主要看白細胞數量。如果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更偏向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則常常淋巴細胞比例較高。
3. 影像學(如胸片):通常是懷疑感染并發肺部問題才會檢查。
05 治療選擇有哪些?
治療策略 | 適合人群&場景 | 重要建議 |
---|---|---|
對癥治療 | 體溫不高、癥狀輕微 如偶爾咳嗽、咽痛 | 多喝水、充分休息、清淡飲食 |
抗病毒治療 | 確診流感病毒感染 體質弱、有基礎病者 | 必須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
抗生素 | 確定有細菌感染 如咽炎或化膿性扁桃體炎 | 嚴禁自行購買濫用 嚴格遵醫囑使用 |
提示:普通感冒九成都自己能好,抗生素對病毒沒用。偶有家長感冒后給孩子也用上抗生素,卻發現并沒效果,反而增加腸道副作用。這說明選擇正確治療方法很重要。
06 日常如何有效預防?
- 癥狀超過3天未見好轉應及時就醫
- 抗生素使用遵循醫生建議,切勿自行服用
- 學齡兒童、家有老人者,接種流感疫苗收益更明顯
?? 實用提醒
- 持續高熱、明顯氣短、意識問題等,請立即就醫
- 抗生素不要自己隨便買,反復感冒無需每次都吃抗生素
- 有基礎病人群、兒童和老人,秋冬更要警惕病毒流行
- 有疫苗能打就別猶豫,能少生病就少生病
日常的不舒服可能只是小麻煩,但如果拖著不管有時會變成大問題。定時監測體溫、提高衛生意識,能幫忙把“感冒”這個不速之客擋在門外。偶爾身體反應慢點、感冒時間久一點,也別太急。實在有擔心,及早找醫生總沒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