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性氣胸急救:麻醉與通氣的生死關鍵
夜里急診的燈光常常亮個不停,有一次,一位外賣小哥在送餐途中被車擦碰,送達時還是面無表情,說沒大事,但胸部隱隱發悶。值班醫生一聽細查,才發現是創傷性氣胸。這類看似小傷,一旦麻醉、通氣,沒有及時處理,危險程度遠超想象。這篇文章,帶你看清楚創傷性氣胸真正的危險點,以及如何處理更安全。
01 什么是創傷性氣胸?麻醉中有什么風險? ??
其實創傷性氣胸說起來,就有點像輪胎被扎了個小口子,空氣不斷地往外漏。只不過,這里的“輪胎”是肺,空氣不是漏到外面,而是跑進了胸腔。這樣一來,本該只容納肺和心臟的空間,被多余的氣體擠占了,心肺壓力隨之升高。
在麻醉手術時,尤其需要用到“正壓通氣”,讓空氣主動推送進肺。遇到創傷性氣胸的患者,這種通氣方式,很容易讓胸腔里的氣體進一步增多,直接影響呼吸和血液循環,有時甚至會導致心跳驟停。醫學研究顯示,若氣胸處理不當時就麻醉,氣胸演變為“張力性氣胸”的幾率顯著升高,危險性陡增。
?? 小貼士: 在所有外傷患者中,如果出現氣胸,手術麻醉前先明確胸腔里是否有氣體積聚,優先處理氣胸,而不是急于推進其他操作。
02 氣胸惡化有哪些信號?哪些情況必須立即就醫? ??
- 1. 突發刺痛(如刀割般)胸口疼痛
如果突然感到胸口一側像被刀劃了一下,有明顯的呼吸不暢,哪怕癥狀只是偶爾發作,最好也別自己扛著。 - 2. 持續加重的呼吸困難
平時只是胸悶,后來發展到每下一口氣都變得費勁,或坐著都喘不過氣來,這就不是小問題了。 - 3. 嘴唇發紫、臉色變灰
突然出現嘴唇變紫,或者皮膚色調發灰,提示可能是“張力性氣胸”——醫學界有數據顯示,搶救不及時,死亡率超過50%。 - 4. 血壓驟降、脈搏細弱
比如一位25歲的男性,因撞車后自覺輕傷,后來出現血壓降至80mmHg以下、呼吸急促,這時醫生現場用粗針直接插入胸腔放氣,僅數分鐘就緩解了休克癥狀,讓他轉危為安。
?? 提醒: 如遇以上典型信號,特別是呼吸費力或嘴唇發紫,一刻都不能拖,必須立即去醫院。一旦確診張力性氣胸,醫生會用專業器械第一時間穿刺排氣,搶奪最佳救命時間。
03 麻醉醫生怎樣為氣胸患者安全麻醉? ???
麻醉中常用的機械通氣,如果照老規矩做,反而可能加重損傷。面對創傷性氣胸,麻醉團隊通常會采用一些專門的“減負”辦法,幫患者在手術臺上安全過關:
重點措施 | 目的 |
---|---|
小潮氣量通氣(每公斤體重6-8ml) | 降低肺壓力,保護受損肺部 |
允許性高碳酸血癥 | 避免過度通氣帶來的額外損傷 |
備用胸腔閉式引流包 | 一旦氣胸加重,能立即減壓 |
實時監測氧飽和度和血壓 | 及時捕捉危險信號,調整方案 |
例如,一位身材瘦小的40歲女性,在準備外科手術時,麻醉團隊根據影像學資料,預先安置了引流管,再用極小潮氣量通氣,手術過程始終平穩??梢?,麻醉不僅僅只是打藥睡覺那么簡單,對創傷性氣胸來說,每一步都不能省略。
??? 注意: 手術時的氣道壓力變化,經常預示氣胸變化,麻醉醫生每幾分鐘查一次血氣數據,保障安全。
04 氣胸手術中如何防止循環崩潰?記住3個關鍵點 ??
- ① 限制輸液速度
過多的液體輸入容易讓肺臟積水,反倒加重呼吸不暢,麻醉期間更推薦小劑量多次給液體。 - ② 去甲腎上腺素維持血壓
如果血壓偏低,不急于猛灌液體,而是及時用藥物升壓,對心肺沖擊更小。 - ③ 超聲動態評估監測
超聲對心臟受壓的細節觀察,能發現潛在危機。醫學數據顯示,這種動態評估和即刻干預后,死亡率能夠由原先的50%,降到5%以下。
?? 經驗分享: 在實際搶救中,嚴格按上面3步,有效避免術中循環崩潰。每一步都靠嚴密監控和及時調整,這不是多此一舉,而是關鍵時刻救命的“分寸感”。
05 術后恢復期,哪些細節不能忽視? ??
手術后并不是氣胸故事的結尾,引流管的日常護理、運動限制等,每一個環節都直接影響恢復質量。這里總結5個高頻細節:
- 保持引流管直立,不彎折 -- 保證氣體及時排出。
- 關注引流瓶氣泡是否持續 -- 持續冒泡要及時報告醫生。
- 小心防止引流管被拉扯 -- 避免引發二次氣胸。
- 48小時避免乘坐飛機/潛水 -- 因氣壓變化容易誘發復發。
- 一個月后復查胸片 -- 確保肺部已充分復張。
?? 小提醒: 術后初期除了走動要慢,咳嗽、用力排便等都要輕輕來,這樣可以減少氣胸復發的機會。
06 如何最大限度預防創傷性氣胸?哪些行為有幫助? ??
行動建議 | 好處 |
---|---|
高蛋白食物(如雞蛋、牛奶、豆制品) | 加速肺組織修復,降低術后并發癥 |
新鮮蔬菜水果每頓不缺席 | 維生素C/E有助恢復傷口,減少感染風險 |
規律休息、不熬夜 | 保證免疫系統處于“良好作戰”狀態 |
外傷后6小時內主動篩查氣胸(哪怕沒癥狀) | 發現遲發型氣胸,減少漏診機會 |
?? Tips: 創傷性氣胸常見于車禍、高墜事故。有一部分患者,初診恰好沒癥狀,約有20%未被及時發現。外傷后6小時內做一次胸部檢查,有助于及時發現隱匿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