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損傷手術麻醉:3個關鍵點幫你安全度過
為什么肩袖手術少不了麻醉?
很多人一聽到“麻醉”,難免會緊張,但其實手術里沒有麻醉,醫生連基本操作都做不了。肩膀周圍的肌肉、神經分布很豐富,哪怕是小手術,不借助麻醉也會疼得受不了。
對于肩袖損傷修復來說,麻醉的角色有點像“鎖門人”:一方面幫你徹底解除疼痛感,讓行為可以完全配合醫生,另一方面還能讓肩部肌肉放松——這個細節對醫生安全修復肌腱很關鍵。沒有肌肉松弛,術中一動彈,手術風險就上去了。而且,些微的緊張就可能影響到最終肩關節恢復。
全身麻醉和臂叢麻醉如何選擇?
麻醉方式 | 優點 | 可能的不適 | 適用情況 |
---|---|---|---|
全身麻醉 | 手術中完全無意識,痛覺消失;方便復雜手術操作 | 術后短暫惡心、喉嚨不適、頭暈感 | 手術耗時較長、焦慮明顯或有多項疾病 |
臂叢麻醉 (肩部神經阻滯) | 術中意識清醒(可選擇鎮靜),術后鎮痛效果持續更久,恢復時間快 | 手臂暫時麻木無力、少數人術中感到不適、極少數局部淤青 | 術式簡單、全身狀況好、希望術后少依賴止痛藥者 |
醫生會根據你的具體身體狀況、手術復雜度和既往病史來定制麻醉方案。比如有一位68歲的老年朋友,平常有高血壓,通過提前與麻醉師溝通,適當調整藥物與計劃,可以順利用臂叢麻醉完成手術,術后恢復得更快。
務必提前整理近3個月用藥清單(特別是降壓、降糖、抗凝藥物)帶給醫生審核。千萬別覺得有些藥“小毛病”可以不報,任何信息都很重要。
常見麻醉后的反應有哪些?
- 1-2天內普通反應:惡心、嘔吐、喉嚨發澀、口渴、短暫嗜睡——這些大多與藥物代謝或插管有關,通常1天內就能好轉。
- 臂叢麻醉后:部分人出現手臂暫時麻木、活動受限,幾小時后感覺慢慢恢復。極少數出現輕微淤青或局部腫脹。
- 還要警惕的危險信號:
- 持續胸悶、劇烈呼吸困難
- 喉嚨腫脹感越發明顯、發音困難
- 手腳長時間麻木且不恢復
- 遇到這些情況,不要拖延,直接聯系術后醫生或急診。
術前要不要禁食8小時?
很多人覺得禁食是“老規矩”,其實背后有科學原因。麻醉藥會讓喉嚨反應變慢,“誤吸”成了潛在風險。食物如果進入氣道,會引起嗆咳、甚至感染或窒息。
科學禁食口訣:
術前固體食物(米面飯菜) | 8小時不吃 |
牛奶、豆漿等含乳飲品 | 6小時不喝 |
清水、淡茶等無渣飲料 | 2小時可飲用 |
麻醉藥會不會影響術后康復?
有些人擔心“麻藥傷身體”,其實現代麻醉藥大多是短效型,24小時基本全部代謝掉。
現實中,術后康復主要受到兩個因素影響:手術的創傷大小和術后康復鍛煉是否及時。比如一個45歲的女士,術后當天清醒、48小時內自由下床,正是得益于現代麻醉與鎮痛措施配合得當,沒有因為麻醉殘留拖延恢復。
年紀大了手術麻醉要特別小心嗎?
老年人做麻醉,最需要格外留意的有兩件事:
認知功能保護 和 安全劑量調整。研究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大齡患者,出現短暫術后迷糊或反應變慢的比例會稍高。麻醉醫生會根據體重、肝腎功能和用藥史調整藥量,提前評估既往“短暫迷糊”(譫妄)等風險,提前與家屬溝通。
這個階段多用“短作用麻醉藥”,并且充分鎮痛,能有效減少術后眠神不清的風險。比如年逾70歲的女性患者,術前檢查出輕度心功能異常,麻醉醫生個性化調配藥物,術后順利恢復,無明顯不良反應。
術后舒適和恢復的小技巧
- 1. 術后飲水有講究:麻醉蘇醒后,不要馬上大量飲水,建議先含口小口漱漱再少量進食。
- 2. 鎮痛藥物如何選?:遵醫囑按時服用口服止痛藥,不忙著減量,能明顯幫助恢復鍛煉。
- 3. 預防惡心小貼士:術后可進食香蕉、清湯,這類食物更不刺激腸胃。
- 4. 早配合功能鍛煉:若醫生同意,早期配合康復動作,能加快肩關節的靈活度。
術后守則 | 作用 |
---|---|
均衡飲食(蛋白類、蔬菜為主) | 促進組織修復與免疫恢復 |
充足睡眠 | 讓身體有效代謝殘留麻醉藥物 |
袋冰敷肩部 | 緩解腫脹,降低痛感 |
什么時候需要再次就診? 如果遇到持續高燒、劇烈疼痛、切口大量滲血,要盡快回醫院復查,不要耽誤。
最后的提醒
- 麻醉對現代外科來說,是安全、高效的“安全網”,配合禁食規定和術前溝通更安心。
- 面對疑慮,多與醫生聊聊,讓他們幫你個性化解答,遠比道聽途說靠譜。
- 關注術后的身體變化,不必過度焦慮,合理鎮痛、早休息、找準恢復表達才是真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