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原因是病毒沿著神經纖維“潛伏”,引發持續損傷,導致本來只傳遞觸覺等感覺的神經被“錯誤地接線”,持續給大腦發出疼痛信號。皮膚表面一切如常,體內的疼痛卻不肯消停。這種痛,可能會持續3個月、半年,甚至時間更久。
有些朋友覺得皮疹痊愈、身體就沒事了。但實際上,病毒的真正破壞對象是神經纖維本身:
當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從沉睡中“蘇醒”,會在神經節內引發炎癥,導致神經保護層受損,甚至留下永久性的改變。
哪些情況更容易留下神經痛?
風險因素 | 小貼士 |
---|---|
年齡較大(60歲以上) | 神經修復能力下降,疼痛風險高 |
自身免疫力低下 | 如糖尿病、慢性肝病等人群更易受累 |
皮疹面積廣、疼痛劇烈 | 發病初期痛感重,慢性痛持續的機會更高 |
未及時系統治療 | 拖延或反復治療不正規,提升神經痛風險 |
很多患者以為“止痛藥不管用,就是沒辦法”。其實,麻醉科能通過專門的診斷工具,快速識別和確認疼痛類型和分布。
常見診斷手段包括:
針對“死纏爛打”的神經痛,麻醉科以“三板斧”組合拳精準應對,常用方法包括:
方法 | 簡要原理 | 典型案例&適用場景 |
---|---|---|
神經阻滯 | 注射局部麻醉藥到痛覺神經附近,阻斷疼痛信號傳遞 | 一位56歲的先生,右側胸部皰疹三月后持續刀割感,神經阻滯后一周疼痛明顯減輕,睡眠恢復。 |
藥物治療 | 應用抗抑郁藥、抗癲癇藥調節神經敏感性,聯合止痛藥 | 適合整體較輕、癥狀分布較廣或不宜局部治療者 |
微創射頻/脊髓電刺激 | 射頻能定向調節神經活性,脊髓刺激干擾異常疼痛信號 | 長期、嚴重神經痛患者,藥物和阻滯效果不足時優選 |
帶狀皰疹神經痛其實就在身邊。碰上相關困擾,別扛著,也別覺得“沒用藥就不能看專業醫生”。麻醉科有辦法幫助減輕疼痛,讓生活恢復如常。家里如果有人經過皰疹恢復階段不適,早點溝通、盡快干預,就是降低慢性疼痛最實用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