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受傷后昏迷?警惕創傷性蛛網膜下出血的3個危險信號
01 創傷性蛛網膜下出血,是什么病?
說到頭部受傷,可能不少人第一反應只是“腫塊”或者“破了點皮”。其實,頭骨里的大腦遠比表面受傷更要緊。創傷性蛛網膜下出血是因頭部受到撞擊,導致腦部血管破裂,滲出的血液進入蛛網膜下腔。簡單來說,這種出血是在大腦軟膜和蛛網膜之間悄悄發生的,很容易被忽略,卻異常兇險。
這種情況對孩子、老人來說尤其危險。許多嚴重的腦外傷患者,就是因為短時間內未被發現蛛網膜下出血,誘發意識障礙、甚至命懸一線。
要特別說明,創傷后需要手術的患者,手術和麻醉過程本身也隱藏不少風險,稍有不慎,可能加重病情。所以,這種出血絕不是“小問題”。
02 出現這些表現,務必盡快就醫 ??
- 頭痛加重:不是普通的悶痛,而是持續性、明顯加重,止痛藥效果也不理想。
- 頻繁嘔吐:一天內出現多次,尤其是伴隨惡心持續。
- 意識模糊甚至昏迷:比如家里人突然說話答非所問、無法叫醒,或對周圍反應遲鈍。
03 外傷為什么會引發腦部出血?
大腦被包裹在多層保護膜里,正常時這些膜之間不該有血液。不過,遇到猛烈撞擊,腦內細小血管就會被拉伸、撕裂,血液順著破口流出來,于是在蛛網膜下腔慢慢積聚。
- 年齡:老年人腦組織萎縮,血管脆弱,輕微磕碰也可能出血。
- 高血壓病史:血管承受能力下降,更易出血。
- 服用抗凝藥:比如長期用阿司匹林、華法林等人,血液不易凝固,出血量更大。
04 手術前必須做的3項關鍵檢查
檢查項目 | 主要作用 | 臨床意義 |
---|---|---|
頭部CT掃描 | 快速發現出血部位及范圍 | 幫助判斷是否需要緊急手術 |
神經系統評估 | 評估清醒程度、肢體反應 | 了解患者基本神經功能,為手術風險分級 |
凝血功能檢查 | 檢查血液是否容易凝固 | 提前發現凝血異常,減少手術中出血風險 |
05 麻醉和手術,怎么做到安全?
不少人對腦部手術麻醉有擔心,其實,現代手術麻醉已經非常精細。對于創傷性蛛網膜下出血患者,麻醉醫生會選擇既能保護腦功能,又能平穩循環系統的個性化藥物組合,還要時刻監控顱內壓,避免誘發新的損傷。
另外,手術中采用顯微鏡和微創技術,可以精準清理血腫、減輕對腦組織的牽拉,有助于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后并發癥。
- ??? 動態調節麻醉藥量,防止呼吸抑制
- ?? 必要時即時補充止血藥或輸血
- ?? 生命體征持續監測,腦功能異常即刻處理
06 術后恢復,這些注意更關鍵 ?
- 傷口護理: 保持切口干燥,每天用無菌材料輕輕擦拭,防止感染。
- 限制劇烈活動: 頭部手術后的一周內,避免跑跳、彎腰、搬重物。
- 定期復查: 按醫生建議回醫院進行神經評估和影像復查,一般手術后一周、一個月和三個月各查一次。
- 多進食魚、堅果和新鮮蔬菜,有助于神經修復
- 別自行增減藥物,有事隨時和醫生溝通
07 最后的提醒,別怕細心觀察
實際上,大多數頭部外傷患者都能順利恢復。不過,創傷性蛛網膜下出血像是一個隱藏的“小麻煩”,一旦拖延,后果往往超乎想象。日常生活中,如果家人或身邊人頭部受傷后,身體狀態出現持續變化,比如上面提到的三大信號,千萬不要自己“扛一扛”。
身體的信號,值得用心對待,這才是安全的最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