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中,無論醫生怎么小心,靠近神經的地方總免不了刺激疼痛。麻醉的作用在這時特別關鍵,不只是減少痛苦,更是幫患者平穩呼吸,防止因疼痛而出現呼吸暫停、血氧下降等問題。簡單來說,肋骨骨折手術選擇合適麻醉方式,是安心完成手術、順利恢復的基本條件。
全身麻醉其實就是“全程睡著”,手術時患者沒有痛覺、意識。這種方法,更多用于復雜肋骨骨折,比如多根骨折或者同時有內臟損傷。
場景分析:
優點 ?? | 局限 |
---|---|
麻醉深度穩定,操作范圍更廣,手術團隊配合更順暢 | 恢復慢,呼吸系統要監控,尤其手術后嗓子不舒服或惡心 |
硬膜外麻醉就是俗稱的“半身麻醉”,麻醉醫生會在患者背后,脊椎間隙注入藥物,阻斷肋間神經信號,這樣肋骨區下方就不會有疼痛感。人處于清醒狀態,但手術部位完全“沒知覺”。這種方法在一些群體里特別實用。
優點 ?? | 不足 |
---|---|
鎮痛強,意識清晰,呼吸受影響小 | 適用范圍有限,麻醉操作需精準,個別患者有腰背酸麻 |
局部麻醉的范圍很小,只針對骨折部位或者單根肋骨。如果骨折不是很復雜,比如一根輕微錯位,醫生評估后,有些患者可以選擇局麻方案,用藥直達痛點。
當然,局部麻醉不能覆蓋大范圍,只適合簡單裂傷或對于身體狀況較好的年輕人。
舉例說明:
有位28歲的男性,體育鍛煉中摔傷單根肋骨,沒有變形移位,經局部麻醉處理斷端后,很快恢復工作。不過,局麻時一般會搭配鎮靜藥物,防止手術時因為緊張而血壓變化。
局麻小結:
優點 ? | 限制 ?? |
---|---|
恢復快,藥物少、術后清醒、適合輕型骨折 | 外傷大、骨折多或深部損傷時作用有限,覆蓋面小 |
想要手術過程順利,前期準備少不了。具體包括:
檢查項目 | 作用 |
---|---|
肺功能 | 評估呼吸是否穩定,是否能耐受麻醉 |
凝血 | 判斷出血風險,方便術中處理 |
手術后要面對一個現實問題:肋骨部位很難避免活動,哪怕咳嗽、翻身都會牽扯疼痛。如果疼痛管理不到位,患者呼吸可能變淺、出現并發癥,比如肺不張(肺葉暫時縮?。?、感染風險上升。
多模式鎮痛方案
有些時候,單一藥物不起作用,麻醉醫生會采用“多模式鎮痛”——也就是藥物+神經阻滯聯合使用。例如術后24小時靜脈鎮痛泵+局部神經阻滯,可以有效降低整體用藥量,減少副作用。
方式 | 特點 |
---|---|
口服/注射鎮痛 | 方便、安全,副作用相對少,但作用有限 |
患者自控鎮痛泵(PCA) | 患者根據需要自助按壓,個性化鎮痛 |
局部/區域神經阻滯 | 靶向鎮痛,減少全身藥物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