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感冒拖成大?。〖毙陨虾粑栏腥镜目茖W應對指南
01 到底什么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最近喉嚨有點發干,鼻子偶爾不通氣,是不是又感冒了?”在辦公室或家里,這樣的對話很常見。實際上,這正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見表現。簡單來說,這類感染主要是針對鼻腔、咽部和喉嚨這些“呼吸道交通要道”的短期炎癥,大多數人平時所說的“感冒”就是這里的問題。
不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止一種——它可以是最常見的普通感冒,也有可能是流感。兩者雖然都能引發鼻塞、打噴嚏等癥狀,但流感通常會導致高熱、全身酸痛,恢復期也更長,而且有一定并發癥風險。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見于秋冬和換季時節,公共場所聚集、氣候突變時更易發生。
02 出現哪些癥狀要警惕?
大多數人最開始的時候,癥狀很“低調”——偶爾打個噴嚏,或者感覺嗓子有點發癢。這時生活節奏通常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很容易被大家忽視。
不過如果癥狀進一步加重,就應該提高警惕了。比如持續的咽痛,鼻塞加重,流鼻涕較多,或者開始頻繁咳嗽。有些人還會出現發燒,特別是體溫超過38.5℃,身體明顯不適,這時就不建議自己硬撐了。
癥狀 | 初期表現 | 需要就醫的信號 |
---|---|---|
咽部不適 | 輕微發干、偶爾刺癢 | 持續咽痛、吞咽困難 |
鼻部癥狀 | 偶爾鼻塞、間斷流涕 | 鼻塞明顯、鼻涕量大于平常 |
發熱 | 無或低熱(<37.5℃) | 發熱≥38.5℃,持續不退 |
03 為什么你會中招?
很多人納悶,“每天都挺注意的,怎么還是感冒了?”其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絕大多數(大概七成到八成)與病毒有關,比如最常見的鼻病毒、冠狀病毒等。這些病毒不聲不響地通過空氣飛沫、公共用品甚至門把手,在不經意間傳染給下一個人。
如果近期睡眠不好、壓力大、飲食不均衡,或者身體本來就有點虛弱,人體的“防御衛士”——免疫系統就容易掉鏈子。有一次遇到一位34歲的男士,連續熬夜趕項目后突感咽喉腫痛,沒幾天就發展到持續發熱。這種因免疫力低下“中招”的經歷其實很常見。
- 病毒感染占比:70-80%
- 細菌感染多見于感冒未及時好轉后繼發
- 高危人群包括幼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
研究數據顯示,空氣不流通的空間、季節交替時溫差大,都有助于病毒傳播。所以,不是“自己不夠強”,而是生活里有太多“隱形陷阱”。
04 醫生如何確診?
很多人感到不適時,會不自覺地想要“查個底朝天”。其實,絕大多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憑典型癥狀、體格檢查就能初步判斷。比如咽喉發紅、鼻腔有分泌物,這些都是醫生一眼能看出的表現。
如果癥狀較重或者持續不緩解,醫生可能會建議簡單的實驗室檢查,比如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CRP),用來判斷有沒有明顯的細菌感染。這時無需每個人都去拍CT或者做復雜的檢查,過度檢測反而增加身體負擔和經濟壓力。
- 血常規:幫助區分病毒與細菌感染
- CRP:輔助判斷炎癥反應強度
05 科學治療三步走
- 對癥用藥: 鼻塞、咽痛可用緩解藥物,發燒時用退燒藥。
(按說明服藥,不隨意疊加) - 充分休息: 身體的自愈就像修復工廠,給足工人時間和資源修理,康復更快。
- 合理補液: 多喝水或淡鹽水,既能補充體液,也能稀釋痰液。
很多人以為“感冒好了也得把抗生素吃一輪更保險”。其實,大多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股貙Σ《緵]有作用,濫用反而容易引起副作用,如腹瀉、腸道菌群失調,還有耐藥的風險。
06 預防其實很簡單
- 正確洗手——用流動水+洗手液,掌心、指縫、手背揉搓20秒以上。
- 保持居家或工作環境空氣流通——每天通風2-3次,每次10-20分鐘。
- 適量鍛煉,提高身體“免疫力衛士”的活力。
- 多吃新鮮蔬果,如橙子、奇異果,富含維生素C,有助于抵御感染。
建議每日搭配色彩豐富的蔬果,維持營養均衡。 - 在流感高發季節及時接種疫苗,特別是兒童、老人和慢性病患者。
人群 | 推薦接種季節 | 間隔建議 |
---|---|---|
6月齡-5歲兒童 | 9-10月 | 每年1針 |
60歲以上老人 | 10月 | 每年加強 |
慢性基礎疾病患者 | 10月 | 遵醫囑 |
寫在最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雖然常見,但一旦處理不當,普通的小麻煩也可能變成“拖大病”。其實很多人只需留心細節,按照癥狀變化選對時機休息、及時就醫,大多數都能順利康復。如果生活中遇到相關情況,希望這份簡單實用的指南能為你提供明確的思路。下次朋友問起“感冒了怎么辦?”你也許能自信地答上一句,“別慌,這事我懂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