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高發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科學應對指南
01 什么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走在初冬清晨的街頭,可以看到不少人邊走邊打著噴嚏。實際上,所謂的“感冒”,醫學上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簡單來說,它就是鼻腔、咽喉等上呼吸道部分因為病毒或細菌的入侵鬧“罷工”了。
多數情況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因為病毒引起,比如鼻病毒、冠狀病毒等,也有一部分由細菌作祟,如鏈球菌。普通感冒和流感都屬于這類毛病,但有幾個明顯的不同點:
類型 | 主要特點 |
---|---|
普通感冒 | 多為流涕、鼻塞、咽喉癢痛,少有高燒,癥狀輕,通常1周左右自愈。 |
流感 | 起病急,常有高燒(可超39℃)、全身酸痛、乏力,呼吸道癥狀反而不突出,部分人會有嚴重并發癥。 |
成人一年平均會碰上2-4次感冒。說起來,上感就像一個“不速之客”,趁你身體的免疫防線松懈時鉆了空子,但絕大多數都會自行痊愈。
02 哪些癥狀提示需要就醫???
很多感冒都是自限性的,但有些時候身體給出的信號不能忽視。并不是所有的“打噴嚏”都可以放心扛過去,下面這些情況,就需要認真對待啦:
- 持續高熱:如果體溫38.5℃以上,反復退不了,尤其5天以上,建議及時就醫。
- 呼吸困難:感覺呼吸急促、憋氣,爬樓都喘不過氣。
- 明顯乏力或胸痛:不只是困,而是累到吃飯、穿衣都有勁兒。
- 咳黃痰且量多,有異味:咳痰持續惡化,或伴臭味,需警惕細菌感染。
- 兒童特殊表現:呼吸急促、口唇發紫、精神萎靡不振。
別忽視這些信號,簡單的感冒若重視不夠,有時會帶來更大麻煩。
03 為什么容易反復感冒???
你可能發現,身邊有人一年能感冒好幾次,而有的人卻很少中招。其實,反復感冒背后和生活習慣、環境以及個人體質都有關系。
- 病毒類型繁多: 上百種感冒病毒輪番登場,前一種剛走,換個新面孔又來報道。免疫系統還沒摸熟套路,就容易再次中招。
- 季節變化: 溫差大的時候,呼吸道的“防護原件”容易變得脆弱,寒冷天氣、冷暖交替是高發期。
- 身體抵抗力低: 作息不規律、熬夜、愛抽煙,都會讓免疫能力打折扣。慢性病人群和年長者,抵抗病毒的本領也比年輕人差。
- 傳播方式廣泛: 病毒可以通過空氣飛沫、直接接觸傳播,因此公共空間、辦公室是“高發地帶”。
研究顯示,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的人群,感染上呼吸道病毒的風險明顯升高。
04 醫生如何確診感冒類型???
很多人擔心一進醫院就要做各種化驗,其實多數情況下,通過詳細問診和體查,醫生便能判斷你的病屬于哪一類。
- 1. 問診:醫生會詢問你發熱、咽痛、咳嗽等癥狀的出現時間、形式和持續時間,有無乏力、頭痛等全身表現。
- 2. 體格檢查:檢查咽部是否充血、扁桃體是否腫大、淋巴結有沒有腫脹等。
- 3. 輔助檢查(需要時):
- 血常規:主要用于判斷是否有細菌感染。
- 咽拭子培養:可檢測有無特定致病菌(如流感病毒、鏈球菌)。
05 感冒了該怎么治療???
很大一部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屬于病毒感染,走藥店隨意買點抗生素其實并沒有用。那怎么做才更合理?
癥狀 | 推薦處理方式 |
---|---|
體溫超過38.5℃ | 可以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燒,注意補水 |
咳嗽、咽喉痛 | 選擇含草本或鎮咳成分的止咳藥,避免同時使用多種止咳藥 |
鼻塞流涕 | 適當用減充血劑或鹽水噴鼻緩解,保持空氣濕潤 |
- 支持治療:多喝溫水、營養均衡、充分休息,有助恢復。
- 抗病毒藥物:適用于發病48小時內且流感確診(醫生開具)。
- 抗生素:僅在明確細菌感染(如化膿性扁桃體炎)時才適用。
不少人對藥物副作用有顧慮,比如胃不適、頭暈等。如有不適,和醫生溝通,調整用藥即可。
06 如何有效預防感冒????
對于易感人群(老人、兒童或慢性病患者)來說,提升防護力是關鍵。實際生活中有很多好方法,不用太復雜,日常細節就能幫助身體強化“免疫防線”。
最后一點建議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實是生活中難以完全避免的小麻煩,但如果多注意細節,合理作息、合理求醫,多半可以輕松渡過感冒高發季,而不會影響生活和工作。有時候,一句關懷、一次正確的決策,就是保護自己和家人的最佳屏障。